千年商都广州剑指亚洲物流中心

2011-05-19 10:46

  5月5日,第109届广交会在广州琶洲会展中心落下帷幕。到会境外采购商逾20.7万人,已然超过了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历史纪录。

  距离喧闹的会展中心不远,位于海珠区黄埔村的黄埔古港遗址平静如常,唯有从展览的图画中,才能追忆起这里当年帆樯林立,舟楫如梳的盛况。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千百年来广州始终扮演着中国对外交流窗口的角色,它不仅是一座千年商都,也是在世界航海史上曾留下不朽印记的国际物流都会。

  2009年公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赋予了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千川汇海阔,风正好扬帆,抓住历史机遇,再造国际商贸中心的辉煌,成为广州的战略抉择。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说,广州要建设的商贸,并非传统意义的商贸,而是涵盖现代会展、物流等领域,统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大商贸。

  北有空港、南有海港、中有信息港的大广州,正在南中国的沃土上描绘着亚洲物流中心的宏伟蓝图。

  早在2003年,广州市就制定发布了《广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构建“中国南方国际现代物流中心”的目标。并明确了发展现代物流的重点领域以及有关协调机制、产业政策、相关规定等。2010年,广州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现代物流业实现了新跨越。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广州货运量稳步增长,物流总量收获了丰硕的成绩单。2010年,广州全市完成货物运输总量5.75亿吨,比2009年增长9.4%,比2000年增长133.74%。其中,铁路货运量0.68亿吨,比2009年增长6.76%;公路货运量3.97亿吨,比2009年增长7.34%;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4.23亿吨 ,集 装 箱 吞 吐 量达1267.33万标箱,比2009年分别增长12.76%和12.02%;机场货邮吞吐量。吞吐量114.4万吨,比2009年增长19.8%。

  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广州港在去年跨入4亿吨国际大港行列,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200万标箱。南沙港区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39条,包括外贸航线26条,内贸航线13条,航运经济生机勃发。

  空港物流同样成绩喜人。白云国际机场按照旅客吞吐量规模已进入世界机场前15位,货邮吞吐量同步快速发展,潜力巨大,凸现发展新优势。目前白云机场定期国际(地区)航线已增至86条,累计开通国内国际航线206条,其中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17条国际货运航线2010年共完成货物吞吐量30.6万吨。

  广州道路货运业在规模上获得了新突破,全市经营业户约7.5万家,货运市(站)场36家,货运车辆14.4万辆,危运企业104家,危运车辆2703辆,运输线路通达全国各地,包括粤港、粤澳货运直通车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以来,随着南部临港产业区、北部空港经济区、中心城区“退二进三”产业发展格局的确立和加快实施,广州现代物流业空间发展布局也优化推进。目前,黄埔、南沙、白云、花都、萝岗等物流发展区作为广州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承载区域,较高的集聚效应吸引了依托于物流业的金融、信息、专业服务和总部经济加快集聚发展。南沙保税港区(一期)、白云区粤港澳(台)流通服务业合作实验区等具有重大项目依托的现代物流新功能区,集聚效应也开始凸显。

  现代物流产业规模空前壮大

  国际巨头抢滩本土企业升级

  目前,广州市物流业正处于从传统货运服务业向现代物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阶段,货运物流已从单纯的货物装卸承运向加工、分拣、包装、配送、运输、仓储、代办、配载、信息咨询等一体化服务转变。

  顺应发展新形势,广州市一批大中型国有企业加紧向现代物流业发展。依托广州交通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全市从事“物流”服务的社会企业约2500家,物流仓储占地200多万平方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南方物流、宝供物流、嘉诚物流、德邦物流、新邦物流、佳吉快运、信义物流、通达物流、卓志物流、城市之星、怀远物流等一大批第三方民营物流企业。这些民营物流企业积极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现代立体仓库,努力拓展物流基地,辐射网点和发展规模在珠三角、华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日益扩张。

  广州亚运精彩绝伦,本土物流企业的表现同样抢眼。南方物流集团凭借自身实力和优势,成为广州2010亚运会综合物流供应商,圆满完成了广州亚运物流服务这一迄今为止中国本土物流企业所承接的最严格、最复杂的综合物流服务项目。新邦物流公司则顺利完成了广州亚运鲜花配送任务。

  依托白云国际机场和广州港的发展优势,一批国际物流巨头也纷纷 抢 滩 广 州 市 场 , 联 邦 快递(FedEx)、联合包裹(UPS)、敦豪(DHL)等15家国际大型物流企业落户广州。

  与物流市场的蓬勃发展相得益彰,广州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在国内也处于领先地位。早在2004年3月,广州就成功开通了电子口岸,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防、港口作业一站式服务的信息平台,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广州物流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近年来也在不断提升。

  确立“海陆空”全方位保税物流体系

  2010年1月,位于白云国际机场内的广州空港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作,广州一跃成为国内首个具备空港、海港和陆路三方面最高层次保税形态的省会城市,也由此宣告了广州“海陆空”三位一体保税物流体系的基本建成。这也是广州打造亚洲物流中心的一个核心环节。

  此前的2008年12月,位于广州开发区的广州保税物流园区率先封关试运行,加工贸易企业在园区即可完成加工结转和出口退税,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快速通关。

  2009年8月底,广州南沙保税港区(一期)封关运作。作为广东省首个保税港区,规划总面积7.06平方公里的南沙保税港区可发挥保税港区仓储物流、国际中转、国际贸易、商品展示、检测维修、加工制造、采购配送、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