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入局,雷军发力,疫情挡不住这个万亿市场的崛起

2020-06-22 10:58

1.webp.jpg  2020年,疫情的发生并没有影响巨头入局消费金融的激情。

  平安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的相继开业,以及正在积极排队获取消费金融经营审批权限的玩家,使得消费金融这条赛道变得愈加热闹和拥挤。

  巨头入局消金意味着什么?在消金巨头格局初定的当下,平安、小米布局消费金融有着怎样的优势,又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消金行业会因为巨头的入局掀起腥风血雨吗?

  一手资金,一手场景,小米入局消费金融

  2017年年初,在小米内部年会上,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将互联网金融定位为小米五大核心战略之一。

  时隔三年,经过不断的延伸布局,如今,小米金融业务已然长大。

  2020年5月20日,小米消金正式开业,成为国内第26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注册资本与哈银消金并列行业第9,为15亿元。

  企查查显示,小米消金背后有五大股东,小米为大股东,出资7.5亿元人民币,持股50%;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为二股东,出资4.5亿元人民币,持股30%;其次是重庆控股、重庆大顺电器、重庆金冠捷莱五金机电。

  小米消金的开业,被业内看做是小米集团完成在金融领域全牌照布局的最后一环,这意味着小米集团又进一步扩大了放贷渠道和规模。

  在此之前,小米集团已相继获得银行、小贷、消费金融、第三方支付、保理、融资担保、保险经纪等金融牌照。

  背靠小米,小米消金能得到什么好处?

  金融产业链中最重要的资源是用户、资金、风控,而小米能为小米贡献的用户是大多数消金企业所无法企及的。

  “小米有流量,手机是最好的入口。”某持牌消金机构从业人员张栋告诉投中网。

  如今,手机已是每个人的必需品,而小米手机对于小米消金来说,就是天然的流量池,每一个小米手机的用户都是小米消金的潜在用户。

  有数据显示,2019年,小米手机的出货量达3880万台,在中国大陆出货量排名第四。

  此外,目前小米线上互联网服务入口MIUI拥有3.1亿月活用户,而线下小米也已拥有6000多家门店。

  另据小米消金董事长洪锋透露,目前,小米在印度有超过五千万用户,在印尼有超过两千万用户,在西欧地区有超过一千万用户。依靠着用户规模优势,小米在印度正式贷款业务推出之前的测试阶段,就已放出近3000万人民币的贷款。

  也就是说,无论是小米在国内的线上线下用户,还是国外的用户,都为小米消金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要开展消金业务,拥有用户只是一方面,消费金融归根到底还是放贷,但放贷的钱从哪里来?

  两大银行或是主力。

  公开资料显示,重庆农商行对小米消金持股30%,该行的实力不容小觑,既是全国首家万亿农商行,又是首家“A+H”股上市农商行。

  据2020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重庆农商行净利润为31.4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4%。

  不仅如此,小米还是全国三家互联网银行之一——四川新网银行的第二大股东。2019年末,四川新网银行实现净利润11.24亿元,同比增长205.4%。

  在资金成本及获客成本日趋变贵的当下,小米消金在小米集团和两大银行的支持下,一手流量,一手资金,其开展业务的优越性显而易见。

  据了解,在新的赛道中,小米消金对业务的发展有明确的规划。农业、3C、家电等分期场景,将是小米消金今后在消费金融领域的主要发力方向。

  平安消金开业 50亿注册资本暴露放贷“野心”

  小米消金之外,平安消金于今年4月23日正式开业,其大股东为中国平安保险,持股30%;二股东为融熠有限公司,持股28%。

  平安消金注册资本为50亿元,仅次于捷信,位列行业第二。

  根据相关监管规定,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归入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其资本充足率需满足10%-12%的最低要求,也就说消金公司能用的杠杆在8-10倍。

  如此,仅从高达50亿的注册资本来看,其大展拳脚的“野心”显而易见。

2.webp.jpg

  平安消金的优势众所周知。

  作为国际金融巨头,平安集团能给平安消金提供的资金支持力度不言而喻。平安集团已形成的“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金融、城市服务”五大生态圈,也为平安消金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展业场景。

  “金融壹账通可为平安消金提供技术支持。”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对于消金机构而言,要舍得砸钱做风控,才能减少损失,但现实中,很多消金机构并不舍得花钱,导致逾期和坏账。

  但在他看来,平安会舍得在消金业务上花钱,一方面平安不缺钱,另一方面,这从平安对金融壹账通上的支持可窥探一二。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平安已聚集了近11万名科技业务从业人员、3.5万名研发人员、2600名科学家,在全球设立了57个科技研发实验室和八大科技创新研究院,同时还在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等核心技术方面有重大突破。这对于平安消金风控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事实上,平安消金在成立早期,被业内人质疑是为承接原陆金服的网贷业务而产生。

  但其实,由于消金与网贷业务模式的不同,平安消金要承接陆金服的网贷业务也并非易事。

  再考虑到消金牌照的稀缺性,平安消金显然不是为了承接陆金服网贷业务而诞生的。

  “10倍放贷杠杆的牌照也不多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即便是没有陆金服,平安进军消费金融也是早晚的事。

  目前,平安消金的“小橙卡”已于6月3日上线,据了解,用户通过“小橙卡”不仅可以开通二类账户进行额度支用,也可以进行大额现金取现。

  另据消金界报道,目前平安消金还已与医美机构莱美达成合作,用户可通过平安消金办理医美分期,未来平安消金还将与更多的机构形成合作。

  此外,据平安消金内部人士透露,在新公司筹备期间,3C产品分期,手机分期业务是其重点考察的对象之一。

  小米看重农业,平安看重医美,但这些会是好场景吗?毕竟农业、教育、美容等消费场景早已有玩家纷纷折戟于此。

  “风控能控住就好,怎么避坑也是本事。”张栋坦言,好流量是好风控的巨大优势,早期部分场景被玩坏,既与平台的战略有关,也与后期的监管有关。

  无论是小米还是平安,其业务布局已极为广泛,但为何仍然紧盯着消费金融这条赛道不放?

  万亿市场规模,已有玩家持续盈利是诱饵

  屈指可数的玩家,庞大的市场规模是吸引巨头入局消费金融的原因之一。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