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为充分保障首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生活物资保障组紧急部署外埠蔬菜调运进京工作。放眼未来,冷链物流机遇广阔。立足当下,疫情面前也暴露出冷链行业面临的诸多问题还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去正视和解决。
冷链物流(ColdChainLogistics)一般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温控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温控物流过程。在冷链物流应用方面,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巧克力;快餐原料。特殊商品:药品,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在医疗冷链物流方面,冷链流通是药品流通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药品流通中最具前景的业务分支。需要冷链运输的医药领域产品包括:疫苗、生物制品、生物药、诊断试剂等。其中疫苗占比最大,为41%,其次是血液制品占比达29%。
▲数据来源:中检所、PDB、平安证券、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一、疫苗
在疫苗方面,疫苗由于预防性和强制性,影响范围广。为避免疫苗副作用可能带来的严重社会影响和灾难,国家监管部门对疫苗行业实行严监管,从研发、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安全等各个环节。特别是2018年7月长生生物疫苗事件后,我国将对疫苗行业实施最严格监管,加大批签发检验和现场检查力度,疫苗管理法或将推动行业加速洗牌。
我国肺炎疫苗主要分为13价肺炎结合疫苗和23价肺炎多糖疫苗。13价肺炎结合疫苗:2019年,我国13价肺炎结合疫苗(辉瑞)的批签发量为475万支,全年较2018年同期增长24%,终端以自然销售为主,国产品种上市在即,国产企业市场推广潜力可观。13价肺炎疫苗终端市场供不应求,2020年1月首个国产沃森生物的13价肺炎球菌疫苗获批上市。
▲数据来源:中检院、安信证券、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截止时间为2019年12月29日)
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属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空泡病毒A属,是球形DNA病毒,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HPV感染与多种癌症和疾病相关,尤其是宫颈癌。宫颈癌症是全球女性第四大最常见的癌症,在世界范围,宫颈癌的死亡率大幅度地低于发病率,死亡率与发病率的比例是50.3%。
根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9年HPV疫苗合计获得批签发1087.54万支,其中GSK 2价苗200.75万支,默沙东4价苗554.37万支,默沙东9价苗332.42万支。
▲数据来源: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血制品
在血液制品方面,血制品是指各种人血浆蛋白制品,包括人血白蛋白、人胎盘血白蛋白、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静丙)、肌注人免疫球蛋白、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狂犬病、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Ⅷ、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纤维蛋白原、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等。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血制品市场主要由人血白蛋白(58%)、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静丙,13%)和各类凝血因子(4%)构成。其中,白蛋白占占血浆总胶体渗透压的70%~80%,在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的水分动态平衡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显示,2020年1-5月,我国人血白蛋白批签发量共计2585.21万瓶。5月,我国血制品总计实现批签发891万瓶,同比提升34.28%,环比提升14.65%,整体恢复增长量主要来自进口的白蛋白。5月白蛋白批签发632万瓶,同比提升61.2%,环比提升35.24%,创白蛋单月批签发新高,增长主要来自进口产品(5月进口占比72.35%),这可能是由于海外血制品巨头(CSL、Octapharma)ctapharma)在新冠疫情期间积压的产品得到了释放。
▲数据来源:中检院及各地方所、国元证券、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长期以来,国产白蛋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市场上约60%的白蛋白需要通过进口方式取得。2017-19年和20Q1进口白蛋白批签发分别为2293.86万瓶、2734.20万瓶、3005.16万瓶和943.67万瓶,进口占比分别为56.41%、59.78%、60.09%和63.78%,进口比例正在小幅提升,预计随着海外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度的提高,预计进口白蛋白仍处于占比高位。
(三)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静丙)
2020年1-5月,我国静丙批签发量达到630.77万瓶,其中5月批签发65万瓶,同比降低31.27%,环比降低32.93%,预计前期一季度的医院储备仍在消化,各企业调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