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公司在同城领域的市场份额确实在萎缩。这种“萎缩”的背后,是新业态下新市场主体的疯狂抢食。
6月28日,国家邮政局发布了端午节假期(6月25日至27日)的运行数据:邮政快递全行业共揽收快递包裹6.07亿件,同比增长45.38%,投递快递包裹6.51亿件,同比增长47.68%。
在此之前,国家邮政局还公布了618年中大促期间(6月1日至18日)的运行数据: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46.78亿件,同比增长48.66%。
再早一些,6月12日公布的2020年5月运行情况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73.8亿件,同比增长41.1%;业务收入完成771.9亿元,同比增长24.9%。
……
从上述三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一个信号——在存量市场规模已经非常庞大的前提下,我国快递市场依然保持续了高增长的态势,接连40%以上的业务增速更是创下2018年2月以来的新高。
形势一片大好。但老鬼却在行业重回高增长的整体表现中,发现了一个“反常态”的现象——同城快递的业务增速始终处于低迷状,甚至出现负增长。
1
同城萎靡
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9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同城快递业务出现小幅下降:全年同城快递业务量完成110.4亿件,同比下降3.3%;实现业务收入751.8亿元,同比下降16.9%。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异地快递和国际/港澳台快递。其中,异地快递2019年业务量完成510.5亿件,同比增长33.7%;实现业务收入3941.2亿元,同比增长27.1%。国际/港澳台快递2019年业务量完成14.4亿件,同比增长29.9%;实现业务收入747.3亿元,同比增长27.6%。
与此同时,2019全年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635.2亿件,同比增长25.3%;快递业务收入完成7497.8亿元,同比增长24.2%。
纵观整个2019,唯有同城快递增速为负,量、收“双降”。而这,也应该是自2009年快递纳入行业统计范围,10年来同城快递首次出现“全年负增长”的局面。
进入2020年,同城快递“负增长”的低迷表现依然未能得到有效扭转。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月度数据,老鬼梳理了今年前5个月同城快递的表现,具体如下:
受疫情影响,今年1-3月份整个快递大盘的表现都不好,其中1-2月同比均为负增长,直到3月才“转正”。基于这个因素,同城快递一季度表现低迷也可以说是情有可原。
但从4月份起,整个快递大盘就开始进入超30%以上的高强增长模式,而同城快递的表现依然低迷,虽然有所复苏,但同比增速仅为个位数。
问题来了:大盘表现激情澎湃,作为三大业务分支之一的同城快递却萎靡不振,背后都藏着哪些秘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又是什么?
2
新业态的崛起和反噬
解锁同城快递“反常态”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两个基本维度:一个是行业统计;另一个是市场主体。
行业统计是指相关部门的统计口径和范围。这里说的“相关部门”,主要是国家邮政局。
众所周知,作为快递业的主管部门,国家邮政局负责邮政行业统计、经济运行分析及信息服务,并依法监督邮政行业服务质量。从2009年民营快递取得正式的法律地位之后,也就有了国家邮政局每月一通报的行业运行情况。
市场主体是指同城快递的运营主体,即承揽和运送同城快件与包裹的公司。也就是说,除了邮政顺丰通达百世等传统快递,最近几年也涌现诸多新业态和新模式,比如众包物流、即时配送。
综合这两个维度,我们再来看一下2009-2019这11年期间同城快递业务量的一个变化和走势。如图:
从上面这个汇总可以清晰的看出四个区段——
2009-2013年:超高速增长,曲线向上,年复合增长率超50%;
2014-2016年:高速稳定增长,考虑到基数越来越大,35%以上年复合增长率仍然十分可观;
2017-2018年:增速趋缓,呈下降态势;
2019年至以后:出现负增长,陷入低迷。
以同城快递发展的四个区段为参照,我们再来看另外一组时间线和创业现象——
2009年4月,饿了么外卖正式成立;
2010年3月,美团网正式成立;同年11月,正式上线外卖业务;
2011年,国内第一家众包物流平台——人人快递正式成立;
2014年3月,聚焦同城即时配的闪送正式成立;5月,百度外卖上线;6月,另一家众包物流平台达达成立;
2015年4月,UU跑腿正式上线;6月,点我达上线接单;
需要指出的是,饿了么也于2015年4月份正式上线自行研发的“蜂鸟”配送系统;几乎与此同步,美团配送智能调度系统也全面升级;
之后这个被统称为“新物流”的行业迎来三次标志性的整合事件:2016年4月,达达与京东到家合并;2017年8月,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2018年4月,阿里豪掷95亿美元全资吞下饿了么。
到了2019年,美团配送作为独立品牌正式发布,全面开放;之后不久饿了么蜂鸟配送也升级为“蜂鸟即配”,与美团正面刚,争夺分钟级配送市场。
结合这两条主线,老鬼又做了一张“合成图”来比对——
通过比对可以看出:最近十年间,同城快递的业务走势与众包物流、即时配送(含外卖)的创立、成长、爆发和崛起密切相关。前五年,同城快递的大爆发,直接催生了这些新业态的萌芽,吸引了众多的创业者甚至巨头公司入局;后五年,同城快递增速平稳趋缓的另一面,则是新业态的强势崛起和全面社会化。
再划个重点:这些新业态和新模式(外卖配送、众包物流、即时配送)的市场主体,有相当一部分并不在国家邮政局的监管范畴,相应的数据也还没有纳入国家邮政局的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