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世“私有化”,接下来何去何从?

2023-11-09 16:11

    11月6日,百世集团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接到签署日期为2023年11月3日的初步非约束性私有化提案。该提案来自百世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韶宁,公司首席战略和投资官周韶建,Denlux Logistics Technology Invest Inc.,Alibaba Investment Limited(阿里巴巴),BJ Russell Holdings Limited和Cainiao Smart Logistics Investment Limited(菜鸟)。

  据提案,该收购者联盟拟以每股A类普通股0.144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88美元(1股美国存托股票代表20股A类普通股)的现金收购公司所有已发行普通股,包括尚未由收购者联盟实益拥有的公司A类普通股。

  值得关注的是,为评估和考虑该提案,百世集团董事会已成立由李文飚、吴鹰和Klaus Anker Petersen三名独立董事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其中,吴鹰为特别委员会主席

  这个曾经在饭局上一手搂着马云,一手搭着马化腾肩膀,并引得李彦宏侧耳倾听的男人,再次被百世推至台前。

640 (2).jpg

  吴鹰上一次出现在快递圈的“公众视野”,是2022年的5月。彼时,他被任命为百世集团的独立董事,同时兼任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主席与薪酬委员会主席。作为中国互联网初代时期的绝对大佬,在创投圈、资本圈都有着深厚积累的吴鹰,与周韶宁可谓老相识,有着几十年的交情和友谊。

  当初被周韶宁请回百世时,老鬼曾写过一篇文章分析《吴鹰“救场”,百世何为?》,其中提到了吴鹰肩挑两大使命:一是应对“退市”风险,以及为“最坏的结果”做相关准备和预案;二是缓解管理焦虑,从“审计”和“薪酬”两个关键环节优化百世的治理。

  如今一年半过去了,百世突然公告“私有化”提案,是否意味着吴鹰的“救场”失败了呢?其实不然

  首先,百世目前并未收到纽交所的“退市警告”(此前曾收到过两次,但均被化解),因此谋求“私有化”可以说是一个主动而为的举措,想来也是各方商讨、深思熟虑后的决策;

  其次,“私有化”本身也是应对风险的一种举措,吴鹰此番又担任“特别委员会主席”,主要职责任是评估“私有化”提案的可行性,同时也在收购者联盟中扮演了“中间人”的角色,便于了解和沟通各方诉求,以求最大程度保障各方利益。

  根据提案,收购者联盟拟以联盟的股权资本,即公司的展期股权和现金的形式,为提案交易中的应付对价提供资金。百世董事会同时提醒,公司尚未就提案或拟议交易做出任何决定,不能保证买家会给出最终的正式收购要约,也不能确保将来会达成任何交易。除适用法律要求外,公司不承担任何提供交易进展的义务。

  话虽如此,但资本市场对于“私有化”提案的反应已然说明一切——公告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百世股价即大涨10.88%;截至最近一个交易日,涨幅已超13%

  01为何选择在此时“私有化”?

  百世为何谋求“私有化”?我们先来看几组数据。

  其一,百世的“钱袋子”。根据百世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务业绩,截至今年6月30日,百世集团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为32亿元 (约4.38亿美元)。

  其二,百世的“市场价”。2021年10月,百世旗下国内快递业务整体出售给极兔速递,作价68亿人民币(合11亿美元)。需要指出的是,这仅仅是百世生态中四大核心板块中的一个,其他三个分别是百世快运、百世国际、百世供应链。

  其三,百世的“财务力”。2023年二季报显示发布时,百世集团首席财务官樊倩怡表示,百世财务指标改善明显,营收同比增长10.7%,预计今年下半年,快运、供应链业务将继续保持盈利,并实现全年经营现金流为正。需要指出的是,百世供应链已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

  对比这三组最具代表性的关键数据,我们再来看另一组数据

  截至美东时间11月7日,即最近一个收盘日,百世的总市值为5387.5万美元(合人民币4亿元)。

  两相对比,一目了然——不管怎么看,百世的市值和价值都被严重低估了。这种现象如果只是一时的,尚能理解,但如果长期处于低估状态,对企业的经营、投资者的信心以及未来的发展,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

640 (1).jpg

  与其“委曲求全”,不如“退而结网”。这就是百世谋求“私有化”的内在动因,也是最直接,也最现实的原因。

  除了“内因”,另一个触发百世“私有化”的因素是当前市场环境、政策风险等外部条件的不确定性。我们都知道,最近几年,中美关系、国际时局以及全球市场等都处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动荡和博弈中,再加上美国政府对于中概股的监管、要求也越来越多,且普遍不是很友好,这也使得很多在美股上市的中国企业,要么回归港股双重主要上市,以分散风险;要么就通过“私有化”的方式退市,摒除外界干扰,专注企业经营。

  02“私有化”后,何去何从?

  最近两天,有不少老铁在后台留言或者私信:百世如果真的能过“私有化”完成退市,接下来会怎么走?在老鬼看来,解锁这个问题也不难,从提案私有化的收购联盟成员中,即可窥探一二。

  发出“私有化”收购提案的联盟成员,除了百世创始人及高管(周韶宁/周韶建),另外两大“主力”就是阿里和菜鸟。众所周知,阿里与百世关系匪浅,从周韶宁投身物流之日起,阿里系的资本也从天使轮一路跟投、护航至百世上市。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阿里巴巴共持有百世集团32.7%的股权。但是,这并不代表百世会被阿里或菜鸟接盘

  理清了这些背景,再看百世“私有化”后的打法,老鬼将其概括为一句话——进可攻,退可守

  何为“进”?独立融资,再次上市。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私有化之后,百世的融资渠道非但不会收窄,反而会拓宽,比如通过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等方式来筹集资金,而且融资的力度和规模要远远优于目前在美股环境下的各类融资。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