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情况,并答记者问。
▍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3.61万亿元
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介绍了2025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情况。他表示,我国外贸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顶压前行,延续了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3.6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其中,出口19.95万亿元,增长7.1%;进口13.66万亿元,下降0.2%。9月当月,进出口4.04万亿元,增长8%。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特点:
一是进出口增速逐季加快。今年一、二季度我国进出口分别增长1.3%和4.5%,三季度增长6%,已连续8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
二是市场多元化持续推进。前三季度,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7.37万亿元,增长6.2%,占进出口总值的51.7%,比重提升了1.1个百分点。对东盟、拉美、非洲、中亚等进出口分别增长9.6%、3.9%、19.5%和16.7%。对亚太经合组织(APEC)其他经济体进出口增长2%。
三是出口产品向新向优。前三季度,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2.07万亿元,增长9.6%,占出口总值的60.5%,提升了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仪器仪表等高技术产品分别增长8.1%、22.4%和15.2%;“新三样”产品、铁道电力机车等绿色产品增速均达到两位数。
四是进口运行逐步回升。随着内需潜力有效释放,二季度进口同比增长0.3%,三季度增速进一步加快到4.7%。三季度,原油、金属矿砂进口量同比分别增加4.9%和10.1%;计量检测仪器、计算机及通信设备进口值分别增长9.3%和8.9%。
五是外贸主体积极活跃。前三季度,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达到70万家,同比增加了5.2万家。其中,民营企业61.3万家,进出口19.16万亿元,增长7.8%;外商投资企业8万家,进出口9.82万亿元,增长3.1%。
其中,今年前三季度,西部地区外贸发展保持强劲动能,进出口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归结起来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
一是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双驱动。西部地区持续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前三季度家电、摩托车、家具等传统制造业产品出口增速超过两成;特色农产品通过精深加工大幅度提升附加值,咖啡液、鲟鱼子酱等产品加速出海。同时,西部地区探索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品出口超过4500亿元,增长26.4%。
二是平台建设和通道建设双提速。近期,重庆国际铁路港综保区通过验收,使西部地区拥有的综合保税区增加到了41个,对企业的吸引力、承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西部地区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通道枢纽建设,一条条开放之路编织成网。前三季度,西部地区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出口6115亿元,增长19.3%,拉动西部地区外贸增长3.4个百分点。
三是外贸主体活力、实力双增强。各类企业持续聚焦西部发展,民营、外资、国有进出口企业数量同步增加。前三季度,西部地区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达到了4.1万家,增加11.8%。我国进出口规模前一百位的企业中,西部企业就占到了12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家。
▍初步测算,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约2.06万亿元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称,今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3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0.3%,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6.3%,比去年同期提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9万亿元,增长11.6%;进口是2811.8亿元,增长5.5%。
跨境电商作为贸易的新业态,极大便利了国内外的消费者,从出口的主要商品看,主要是服饰鞋包及珠宝配饰、数码产品及配件、家用办公电器及配件,进口的商品主要是美妆及洗护用品、食品生鲜、医药保健品及医疗器具。我国“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成效明显,主要消费市场与进口目的地也高度相关,出口货物主要来自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及河南,进口的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和山东。
关于跨境电商最新的进出口情况,目前还是初步的测算数据: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约2.06万亿元,增长6.4%。其中,出口约1.63万亿元,增长6.6%;进口约4255.4亿元,增长5.9%。
近年来,海关不断深化改革,出台一系列创新措施,助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海关总署开展了“先查验后装运”试点,推广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跨关区退货,简化企业出口申报手续,积极支持“跨境电商+中欧班列”等物流模式创新,提升了物流效率、节约了企业成本。海关总署还优化税款支付模式,推出了税款电子支付,跨境电商企业可以通过新一代税费电子支付系统在线完成缴税,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海关总署不断深化与跨境电商企业的关企协同共治,强化与企业的信息共享和数据对接,将海关的监管要求嵌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实现了“顺势监管”。
▍前三季度,我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17.37万亿元
王军介绍称,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对共建国家进出口17.37万亿元,增长了6.2%,高出同期我国整体进出口增速2.2个百分点。进口方面,我国大宗商品进口量中,来自共建国家的占64.6%,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海关总署与共建国家对口部门共签署了100余份合作文件,其中农食产品准入文件70余份。我国农产品进口值中,来自共建国家的占到了69.1%,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了3.1个百分点。出口方面,对共建国家出口电子信息产品增长16.6%、高端装备增长37%、风力发电机组增长58%,出口纺织服装、食品、家具、汽车等“衣食住行”商品均实现了增长。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高水平贸易畅通不断开辟共建国家发展合作的新空间。为了全面展示我国与共建国家外贸发展取得的成就,我们按年编制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指数。我们把2013年的基数定为100。最新结果显示,2024年该指数上升到了198,充分体现出我国与共建国家经贸合作的强劲势头和增长潜力。2024年,共建国家占我国进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5成,今年前三季度进一步提升到了51.7%。
▍前三季度,我国对东盟的进出口总值5.57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