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建立起数字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生产管理状况用数字来说明成为必然,信息化建设自然成为服装企业的当务之急。为此,《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了富友软件技术总监王宏煜,以更好地反映ERP在服装企业的应用。
《纺织服装周刊》:我国是服装出口大国,目前我国服装生产企业数量众多,有几个人的手工作坊式企业,也有规模较大的自动化流水线生产企业。企业规模大小差异很大,在管理上有一定的难度,您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
王宏煜:对于以外贸出口为主的服装企业来说,服装企业信息化需求与从事国内品牌运作的企业是不同的。外贸型服装企业更加关注面辅料采购管理、生产车间的管理等方面。
就我了解的国内市场来看,规模较小的外贸型服装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而大型外贸型服装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也面临工人数多、订单多、质量要求高,交货期要求高等各种行业难题,这些难题主要集中在服装生产管理方面。
《纺织服装周刊》:大多数服装企业经营者对信息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甚至只是简单地认为信息化只是一种购买软件的行为,而没有从商业意识、企业战略上去考虑,对吗?
王宏煜:早在几年前,我们的确经常碰到这种问题,但随着服装行业的发展,现在这样的问题越来越少了,已经有许多服装企业老板都对信息化有了一定认识和要求,也变得理性了。
当然,如果要求每一个服装企业老总都会信息化有深刻的了解,这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在项目实施中,我们都十分注重知识的转移,将信息化管理理念与信息化系统操作方法转移给客户,并为此建立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考核体系,从而保证客户项目成功。
《纺织服装周刊》:贵公司提供的服务大多数是以ERP软件为主,您认为ERP能帮企业解决哪些环节的问题?
王宏煜:我认为,服装行业的ERP系统应该具备12功能:1.简明、清晰解决服装款号、面料、颜色、尺码四维因素的难题;2.很好解决服装研发、设计、打样系统,力求做到和CAD集成化、一体化;3.全面、集成解决复杂的服装工艺管理难题;4.完美解决服装BOM快捷录入与自动生成的难题;5.全面采用条形码,解决服装生产繁杂的工票、RFID跟踪难题;6.必须解决服装工单智能、快速解决瓶颈难题;7.多角度解决服装订单、生产、工单的多环节跟踪难题;8.解决服装的分类成本核算及控管问题;9.必须解决服装生产的装箱配码、装箱单、按件、按箱管理库存与发货;10.解决服装企业营销的产品分析问题,在此方面富友软件做了很多研究,比如我们在ERP系统里面实现的产品分析七大分析指标(上市天数、库销比、售磬率、平均销售折扣、可维持天数、补货满足度和利润率),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科学的货品分析,进行合理布货、补货,促进销售、从根本上解决服装企业的库存积压问题;11.解决复杂的营销网络结构;12.软件功能还实现足够的“柔性化”。与其他行业不一样,服装行业灵活性非常大,所以管理、业务会经常发生变化,如果软件不能及时适应这种变化,是没办法适应服装行业使用的。
目前,富友ERP可以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定义、操作界面的自定义、分析报表自定义、网络架构任意扩充、数据引入引出随意实现等柔性化设计,可以保证服装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90%以上的管理变革随带来的软件新需求,客户可以自己通过对软件的调整来满足,不需要找软件公司。这一点我们已经处于行业的领导地位。
《纺织服装周刊》:贵公司已经帮助国内近千家服装企业实施ERP,您认为在与企业合作时,能帮助企业节约哪些方面的资源?人力、时间,还是资金?
王宏煜:企业实施ERP后主要会帮助企业带来以下方面的改善:首先是让库存下降30%~50%。这是人们说得最多的效益。因为它可使一般用户的库存投资减少1.4~1.5倍,库存周转率提高50%。
其次,延期交货减少80%。当库存减少并稳定的时侯,用户服务的水平提高了,企业的准时交货率平均提高55%,误期率平均降低35%,这就使销售部门的信誉大大提高。
第三,采购提前期缩短50%。采购人员有了及时准确的生产计划信息,就能集中精力进行价值分析,货源选择,研究谈判策略,了解生产问题,缩短了采购时间和节省了采购费用。
再有,停工待料减少60%。由于零件需求的透明度提高,计划也做了改进,能够做到及时与准确,零件也能以更合理的速度准时到达。因此,生产线上的停工待料现象将会大大减少。
当然最重要的是制造成本降低12%。由于库存费用下降,劳力的节约,采购费用节省等一系列人、财、物的效应,必然会引起生产成本的降低。
与此同时,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员减少10%,生产能力提高10%~15%。客户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增强了客户的品牌忠诚度和重复购买的几率。企业营销管理更加科学可控,渠道串货、价格混乱等现象大大降低。货品分析更加科学、高效,销售利润大幅度提升。
《纺织服装周刊》:凭您多年的服装行业信息化服务经验,您认为ERP软件在企业使用上来看,遇到的最大瓶颈是什么?
王宏煜:由于国内服装企业普遍在认识、人才、技术等方面存在瓶颈,导致服装业界对信息化的探讨和推广一直不够深入。
首先是认识瓶颈。服装企业实施信息化并不是单纯的软件应用,它涉及企业管理架构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