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系统原理
2.2系统结构设计
(1)系统软件结构设计。系统地面工作站和数据服务器间选取传统的c/s体系结构。用户界面、管理系统软件存放在工作站上,而数据库访问及后台操作则由服务器来完成。该模式下系统各个2 系统原理及构成。
(2)数据传输网络设计。数据传输接口采用标准RS232和RS485串口,也可采用RJ45以太网和无线wLAN接口。传输网络尽量采用井下已有的安全监控系统信道、通信光缆等,在保护原有投资基础上实现功能提升。
(3)射频标签选择。射频标签工作频率分为低频(100—500 kHz)、中频(10~15 MHz)、高频(13.56 MHz)、超高频(860~930 MHz)和微波(2.4~5 GHz)。若频率高,则识别距离大,通信速度快,抗噪能力强,但对障碍物(如液体)的穿透性、方向敏感性不如低频。因此,结合两者优点,井下采用工作频率为低频和超高频的双频标签。
(4)井下物流管理阅读器布置原则。井下物资和人员的跟踪可靠性,是基于RFID的井下物流管理系统是否能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而阅读器的布置直接影响井下物资、人员的跟踪精度。阅读器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①重点巷道连续布置。井下车场、人员物资必经巷道连续布置阅读器。考虑成本,布置间隔以满足跟踪精度为依据,在此前提下尽量减少布置数目。②重点设备、危险地段必须布置。带式输送机主机、翻斗等有自然发火预兆的重点设备,除安装监测设备外,应与RFID阅读器关联以实现事故预警。爆破材料库、油库、瓦斯部分任务清楚,数据访问实时性好。中央监控及其他部门远程信息查询模块设计成B/s体系结构。
该模式中数据的处理分析均在服务器上进行,简化了客户端工作。
(2)数据传输网络设计。数据传输接口采用标准RS232和RS485串口,也可采用RJ45以太网和无线wLAN接口。传输网络尽量采用井下已有的安全监控系统信道、通信光缆等,在保护原有投资基础上实现功能提升。
(3)射频标签选择。射频标签工作频率分为低频(100—500 kHz)、中频(10~15 MHz)、高频(13.56 MHz)、超高频(860~930 MHz)和微波(2.4~5 GHz)。若频率高,则识别距离大,通信速度快,抗噪能力强,但对障碍物(如液体)的穿透性、方向敏感性不如低频。因此,结合两者优点,井下采用工作频率为低频和超高频的双频标签。
(4)井下物流管理阅读器布置原则。井下物资和人员的跟踪可靠性,是基于RFID的井下物流管理系统是否能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而阅读器的布置直接影响井下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