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金沙园区一家制造企业的黄总都要支出一笔包含“空车费”的运输成本。他的货物常年“奔走”全省各地,依托传统的运输企业,他的运输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如果三明现代物流业发展起来,我们企业的仓储、运输成本就会大大下降。”黄总这样说。
事实上,黄总的期望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发挥三明地处沿海与内陆连接点的优势,做好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着眼全省、全国,突出大、特、专,依托海峡西岸综合交通枢纽和‘4+1’产业集群,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品牌物流企业,借助他们的资金、市场和网络,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建设海峡西岸重要物流集散地。”———市委、市政府决策层的思路和目标十分明确。
审视这一蓝图,我们无法不对未来物流充满期待。
目前,这一构想,正随着位于沙县机场附近的闽西北物流园、位于梅列翁墩的城市物流中心等一个个与现代物流有关项目的有序推进,风风火火走入老百姓的视线,并一步步付诸现实。
发展,呼唤现代物流
张炜是一位货运司机,靠跑运输谋生。目前,他的大货车没有“家”,每天只能停放在列西小学边的一块空地上,货源信息也仅靠老客户和司机间的互通有无。他告诉记者,目前,市区大型运输车辆停车场所缺乏,梅列区没有一个大型货车户外停车场,三元区也只有中山南路一家停放不到50部的小型停车场。大货车只能停放在道路两旁,有的就停进住宅小区里。而全市现有办理营运的载货汽车有6000多辆。
“在一些大城市,车停好了,停车场还提供餐饮、住宿、货源信息等服务,十分便捷和周到。”张炜道出了一位司机心中对现代物流的理解和憧憬。
事实上,现代物流的概念远不止停车场这么简单。
采访中,有专家这样解读:现代物流是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细分地说,就是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
在厦工三重公司,记者了解到,该公司的运输是由第三方物流承接,公司没有自己的车队。但这些物流企业都是传统意义上的运输企业。今年以来,公司的产品单靠公路外运一项费用就已经将近1000万元。公司有关负责人认为,如果这些传统的运输企业发展成为现代物流,他们可以利用自己成熟的运输和信息网络,提供专业物流解决方案,企业运作成本还有可能再降低。
不仅仅是厦工三重,采访中,我市许多企业有关负责人也都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三钢去年的产品和原材料吞吐量超过1000万吨,如果每吨的运输成本降10元,就会节约一笔了不起的费用。目前,三钢运输渠道有铁路和公路,公路方面由企业自有车队和社会第三方传统运输企业承担。“如果改用现代物流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承担,费用下降是肯定的,效率还会大大提高。”三钢运输处工作人员说。
“物流市场主要的产业基础是制造业,而这个产业恰恰是我市支柱产业,其承载的物流市场潜力为我市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市经贸委副主任郑明增认为。
据了解,我市有很好的制造业基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09家,企业生产物流量大。三明作为全省传统的重工业基地和农业大市,近几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货运量不断加大。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我市的发展和产量都逐年看涨。然而,与之不相配套的是:目前围绕这些产品的物流活动,企业基本上都是采取传统的储运方式,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需求尚未形成规模;物流企业服务内容仅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上;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呈现效率低和成本高的特征。
经济的快步前行呼唤现代物流业的支撑。
优势,催生现代物流业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我市是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重要腹地,也是连接沿海承接辐射,拓展海西更广阔经济腹地的前沿区域。但这种地理位置上的前锋,能否真正发挥出经济意义上的“承南启北”、“东进西出”的区位枢纽功能,还有赖于现代物流服务能力的增强。因此,构筑设施网络和配套服务完善的物流集散基地,对于推进我市与闽粤赣十三市、闽东北五地市、闽西南五地市等省内外经济协作区的合作交流,拓展产业对接、项目对接空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而发展现代物流业,便捷通畅的交通是先决条件。
事实上,随着我市交通运输条件日趋完善,已为构筑物流集散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已有的鹰厦铁路、205国道、316国道、212省道的基础上,各种打破交通瓶颈的举措正纷纷从蓝图变成现实:福银高速公路已全线贯通、泉三高速公路即将通车、永安至武平高速公路正抓紧修建,永安至宁化高速公路即将动工;通往福州的沙溪河航运即将通航;向莆铁路已动工建设;海西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呼之欲出……三明将成为内地连接沿海的交通枢纽城市。同时,我市已建成SDH同步光缆传输网等现代通信基础设施,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打下了基础。
我市是我省重要的特色产业聚集地。“4+1”重点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其中林产工业和冶金产业已相继进入全省13个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行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连续三年总产值增幅保持在90%以上。
目前,我市物资集疏运能力明显提高。2000年初,三明市区内的货运公司只有几十家,可现在已达200多家。三明兄弟物流有限公司等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不断成长。目前,全市铁路货运到发量占全省1/3,公路货运量居全省第3位,全市现有办理营运的载货汽车达6000多辆。为提升物流速度,我市积极拓展海铁联运物流渠道,已建立三个海铁联运货物监管点。
2007年,省政府又确定我市为全省唯一的加快流通产业发展试点城市。依托海西三明交通枢纽,新建培育了一批区域辐射力较强的海西金属材料制品市场、汽车综合服务集中区、闽中汽车城等专业市场,以及粮油、蔬菜、水果、农资批发市场。新华都、永辉等知名商贸企业已入驻我市,苏宁电器和沃尔玛也在积极准备入驻。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
发展现代物流,被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