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着过硬的技术和创新能力,装备制造业为“工业湘军”赢得巨大声誉。一批高附加值的产品声名远播。有着“泵王”之称的混凝土输送泵,一再改写混凝土输送高度的世界纪录,垂直泵送高度已达492米;有“亚洲第一吊”之称的履带起重机,最大起吊能力达到了900吨;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研制成功我国首批750千伏电抗器;而大功率交传电力机车代表的也是世界最高水平。“世界首台”、“世界首创”、“国内首创”、“填补国内空白”、“自主品牌”,成为近两年我省装备制造业的流行用语,彰显了“湖南制造”的雄心和底气。
湖南省1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就有10个在装备制造业。高水平的研发机构,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三一重工每年把5%~7%的年销售收入投入研发,已拥有授权有效专利193项;中联重科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先后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350多个。
如今,一批湖南品牌的机械产品在国内占领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有的甚至是独领风骚。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联合将混凝土机械的研制推向世界领先水平,混凝土拖泵已占国内市场80%的份额。中联和三一双双进入世界工程机械30强;目前奔驰在国内铁路干线上的电力机车70%以上产自湖南。而在国际市场上,湖南省装备制造也开始发力,尤其是工程机械的“世界版图”正在进一步扩大,甚至叩开了世界装备制造大国的大门;而远大的非电空调在同类产品中的销量居世界第一,在欧洲市场更是高歌猛进,连连把竞争对手逼出当地市场……
由于装备制造业的强力支撑,湖南省新型工业化一路疾行,近几年连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增长。2007年,更是湖南省近十年来工业经济发展最快年份,其中,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对全省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1.0%。
“张春贤书记强调的七个着力点之中,就有着力发展装备制造业!”黄东红提到前不久召开的新型工业化暨产业转移工作座谈会,掩不住一脸兴奋。在他看来,此次座谈会后,湖南的装备制造业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春天。
事实上,湖南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思路已经开始逐步清晰,从今年开始,将着力建设“主体”强壮、“两翼”丰满的产业新构架。“主体”即大中型主机企业为支撑的优势产业,“两翼”即零部件配套体系和现代制造服务体系。今后,湖南将依托大企业、大项目重点扶持4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工程机械重点发展大型路面施工机械成套设备、千万吨大型露天采矿设备、大型码头起重运输设备和节能环保型工程机械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主要围绕高原/高速铁路、客运/货运快速路、货运重载和城轨交通建设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大功率交流传动货运和客运电力机车、时速200公里以上电动车组及交流传动城轨交通设备;电工电器致力于提升电站及辅助设备和输变电成套设备的研发与成套供货能力;汽车产业则把发展轿车作为结构调整突破口。
“利好”的消息远不止于此。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正日益上升为全社会的共识,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装备被确定为装备制造业振兴重点。此次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暨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座谈会,对湖南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远景做了描述:走高端路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机械制造业、具有国内领先优势的轨道交通制造业、带动联动效应巨大的汽车制造业、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
可以预见,在新一轮发展机遇下,装备制造业必将更好地担起“装备湖南”的重大使命,湖南装备制造业也必将更快地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