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芯片封装测试工厂建成、AMD成都公司开业,全球芯片巨头纷纷落户成都市,这同成都市的IT产业环境优势密不可分。昨日,成都市信息办主任刘勇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的‘三人’优势,是承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绝对优势。”目前,成都软件产业已在软件外包、IC设计、数字娱乐、信息安全、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软件适用人才培养这7大体系形成产业集群,并呈现整体推进趋势。
英特尔“龙头”带动成都IT产业发展
成都集成电路产业的深厚积淀,在1998年迎来了急速的拓展。1998年10月,当时的英特尔总裁贝瑞特出席了成都首届电脑节,现场感受到了“万人千机学电脑”的壮观场面。刘勇说,“贝瑞特没有想到成都作为一个西部城市会有这么火爆的IT市场,他因此对成都IT业的前景十分看好,决心投资成都。”2003年8月,贝瑞特再次来到成都,并宣布注资3.75亿美元,在成都投建一大型芯片封装测试工厂,这也是英特尔的第5个全球制造基地。
英特尔一期工程投资开工之后,2004年9月,必盛半导体芯片封装测试厂建成投产;2004年8月,成都芯源正式签约建设封装测试生产线;2004年12月,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厂开工建设;2004年12月,友尼森宇芯半导体封装测试工厂开工建设;2005年3月,英特尔宣布在成都增加投资CPU封装测试项目;今年3月29日,AMD成都公司开业……
“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的设立,在提高英特尔的生产与竞争能力和拓展其在中国的制造业务的同时,还将使成都具备封装测试快闪存储器、芯片组的能力和技术,促使成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刘勇介绍,因为英特尔的进入,很多生产芯片填充辅料配套的企业也应运而生,成芯厂8英寸晶圆的正式量产,成都还将拟引进12英寸晶圆生产线;在IC设计上,成都已经聚集了南山之桥、华微、国腾等50余家IC设计的企业。
服务外包显示出巨大发展潜力
在众多城市的角逐中,究竟是什么关键因素,使得成都在承接IT产业转移中一战而胜,“我们的‘三人’优势,是承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绝对优势。”刘勇说,首先我们有人才,就有人愿意从事IT工作;其次我们有人文环境,成都有一种开拓进取、爱动脑筋的文化氛围,就有人善于做IT工作;第三我们有人居环境,使得从事IT的人愿意留在这儿做事。正是因为这种基础优势,成都软件产业也在软件外包、IC设计、数字娱乐、信息安全、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软件适用人才培养这7大体系形成产业集群,并呈现整体推进趋势。
2006年10月,成都市跻身首批“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列。2007年,外包、离岸和共享服务咨询公司Alsbridge根据交通状况、人口、教育、资源以及经济稳定性评选出了10个“中国最具IT外包潜力城市”,成都名列其中。刘勇认为,入选“中国最具IT外包潜力城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成都作为区域软件外包人才的国际地位,提高了区域软件外包发展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成都确定了服务外包发展目标,即到2010年,成都市服务外包业务总额达到800亿元人民币,其中服务外包出口达到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