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未来5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业产值达千亿
2010-09-27 13:55
9月26日消息,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近日在上海表示,随着国际海洋油气发展不断向深海推进,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业产值将到达千亿元以上规模。
张相木是在由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主办“2010年中国国际海洋工程发展论坛”上做上述表示的。
资料显示,从2004年~2008年,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市场规模大约在500亿美元左右。而未来5~10年内海洋油气开发的年均投资总量将会达到500亿美元的水平上,这将与世界船舶市场的投资规模大体相当。
全国政协常委、福建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名誉会长陈明义在演讲中提到,随着海洋油气开发向深水进军,市场规模还将扩大。如果海工装备制造业能占其中的20%以上的市场份额,再加上海工配套方面的产值,“海工装备就能成为一个产值达千亿美元的新兴产业。”陈明义表示。
湘财证券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年需求量约400亿到500亿美元。我国目前海洋石油已具备5000万吨油当量的生产能力。“十一五”期间,海上油气资源开发投入1200亿元;预计“十二五”期间投入2500亿~3000亿元。
数据显示,近10年来,全球60%的新发现大型油气田来自海洋,预计到2020年,海洋石油将占全球石油开采量的35%,海洋天然气所占比例则将达41%。而中国目前海洋石油占石油开采总量不足1/5,提升潜力巨大。“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向海洋要资源正成为国际趋势,”张相木说。
他同时指出,海洋工程装备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务院所确定的七项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其发展规划工信部正在制定之中。张相木透露,发展规划将支持建立4个产业集聚区,培育拥有总承包能力的百亿级企业发展。
据悉,近期打算上马的国内企业已超过30家,而正准备开展前期设计的项目更多。这引起部分专家学者的警觉,“应当降温”的声音也多了起来。
中国船舶(57.21,0.27,0.47%)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指出,作为新兴产业,海工装备产品是真正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我国企业起步较晚,关键技术相对落后。同时,我国一些地方造船能力已经过剩,没有涉及过海工装备研发制造的企业,盲目进军这一领域并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