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周日早晨8点的曲院风荷,空气特别清透舒爽。那边,几个老人还在门前悠闲地打着太极拳,这边,杭州大厦西湖会内,不大的会议室已经坐有好几位客人。看看他们的名片,就知道他们的来头了——华东医药集团公司董事长李邦良、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水福、祐康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天荣……难得的休闲双休日,这些杭州工业企业的巨头,却一大早地济济一堂,是有什么要事要商谈吗?
几天前,在离年底还有约100天的日子里,同往年一样,市委、市政府又召开了工业企业奋战百日动员大会。与往年不同的是,此次大会明确提出: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实现销售产值突破6000亿元大关。
2001年以来我市工业销售产值(规模)完成表
6000亿!这个数字标志着什么?能否顺利攻克?本市的工业龙头企业对此有何说法?对于他们来说,这个数字是压力多一些呢,还是动力多一些?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有什么话要和我们的政府职能部门说,有什么话想和同行们说,想和咱老百姓说?……
昨天,本报邀请部分杭州工业企业的代表,以及市、区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特意举办了本次主题为“百日冲刺6000亿大关”的财经热点沙龙。观点要在碰撞中才能产生火花,真知灼见要在争辩和触动下方能升华。围绕本期主题,企业家们畅所欲言,总结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以及困惑。而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则不仅勾画出了百日冲刺的相关计划,而且仔细倾听来自企业代表的声音,努力做到“急其所急,想其所想”,从而为工业企业的百日冲刺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好“助推器”的作用。
【精彩观点集束】
“十一五”开局之年必须打好基础
作为主管工业经济的政府部门,市经委主任赵纪来对“百日冲刺6000亿”的目标既感到是一种激励,也充满信心。他说,今年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同比增长26.94%,比去年同期提高6.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2.2个百分点。完成全年6000亿、工业总量“6年翻两番”的目标,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对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起好步,开好局,也为我市工业经济到2010年实现突破1万亿大关打下基础。
谈到工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赵纪来颇有感触,他说,现在杭州市一年的工业总量已相当于东北三省省会城市的总和,这让人们知道,杭州不仅是一个风景旅游城市、休闲之都,也拥有一个充满活力、实力雄厚的第二产业。我们不仅是要落实完成年底的目标,更重要的是看到杭州工业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工业是我市GDP的主要创造者,是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也是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工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与提高生活品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相统一的。因此,杭州经济社会要又快又好发展,要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要继续发挥全省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就必须从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增强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
赵纪来说面对国际化竞争和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的企业经营要上升到“产业报国”的高度,树立起更强的责任感、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也是杭州工业的原动力。要做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跳出企业、城市的局限,放到国际化竞争背景下去定位,要重视技术改造,加大投入,加快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企业发展要多看远方,不能老看反光镜
西子联合近来动作频频,除了机械制造主业,又向百货业进军。不过,西子联合掌门人王水福在沙龙上却没有讲成绩,一开口就谈及强烈的危机感。他认为,未来20年将是我们国家、城市、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进一步推动工业经济的非常时期。工业是现代化大城市的一个根系和基石,是轴心,工业做好了,才能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在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期,机会非常之大,但危机感也很大。“诚如美国财政部长所说,中国将是未来全球经济的领袖。正因如此,世界500强纷纷进驻中国,并且如鱼得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这说明全球都看重中国市场,瞄准了这个大蛋糕。国际竞争已到了家门口”,比较中国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主要在于高端产品技术和优质服务体系这两方面。“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强烈的忧患意识,切不可为眼前的一点成绩沾沾自喜。就像开车,老看反光镜,却看不到远处,容易出事情”。
发展杭州工业经济,不仅要看到眼前,更要看到未来。王水福举了一个例子,奥的斯正在开发一种电梯节能储电技术,电梯上升需要耗费电能,下降时却能用来发电,节约电梯运行耗能。尽管目前成本很高,还难以投入使用。不过这项技术很具有前瞻性,如果随着国际油价逐年走高、能源问题凸现,其市场价值不可低估。当前是杭州装备工业发展的大好时机,企业是市场竞赛中的“运动员”,我们应重视培养一批重点“运动员”,提升实力,到国际赛场上去比赛。
成长型企业要与瓶颈制约过招
中亚布艺是杭州发展块状经济过程中出现的一匹“黑马”,短短三年时间,销售额连年翻番,已跻身余杭家纺布艺业的三强。产品90%销往欧美、中东等地区。中亚布艺董事长高义举认为,当时正是立足高起点,引进最先进的进口生产线,组建强大的设计队伍,生产中高档产品,一举突破作坊式的小打小闹,实现快速发展。
不过,在企业想提升产品结构,扩大上下游产业链时遭遇了瓶颈制约。高义举说,现在企业主要有两方面的困惑。一是扩大生产与用地紧缺的矛盾。他们出口布艺平均出货价是一米30元人民币左右,而在欧洲市场销售价相当于150元人民币,国外商家一转手,中间差价达10多美元。由于这些布艺材料多用于沙发、床套等,成品的价格自然更不能与布艺出口价相比的。按照企业发展思路,向产品下游发展将生产布艺家居成品,向上游则可进军化纤业。但这些都受制于厂房用地的紧缺,而一下子难以实施。另一个是业内“仿版”的困扰。他们企业花费大量精力设计出的布艺新品,一经市场展销,马上就有其他企业仿冒生产,形成竞相压价、恶性竞争。
赵纪来主任听到此处,马上要求与会有关人员与当地主管部门联系,尽力扶持成长型企业,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在对一些服装、布艺行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的同时,也要求企业自身努力提升品牌价值,提高技术含量,品牌打响了,技术上更领先了,与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