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 产学研结合初显成果——在中国物流学会2010产学研结合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0-05-21 16:3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常务副会长 戴定一

    首先,我代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感谢大家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到美丽的大连参加本次会议,当然也要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联合会和学会工作的支持,特别是对物流产学研结合工作的重视和鼎力推进。在这里,我不做什么报告,因为我这次来主要也是听取大家的意见,来学习的。所以先做一个抛砖引玉的发言。
   
  关于产学研结合,应该明确地指出是我们学会工作的一条基本方针。近年来为了落实这一方针,不仅在每次的学会年会上强调这个问题,而且事实上已经成为学会工作的一个主要抓手,已经纳入到学会各项考核中来,特别是我们多次组织了产学研结合专题座谈会,还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制度。到目前为止,已经有62家单位获得了产学研基地的称号。其中,企业和园区有22家,院校和研究机构有40家。可以说在产学研结合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促进了物流学术研究更加务实,更加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今年已经有219个课题列入学会下达的研究课题计划。从这些报送的课题题目来看,与产业的现实需求和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结合得非常紧密,体现了物流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所谓广度,很多研究已经跨越了原来对物流理解的边界,涉及到了金融、商贸、制造业等各个领域。从深度来讲,有很多新的创新,我后面还会讲到,已经不是两三年前的那个水平了。
   
  第二,我们取得了一批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很可观的成果。在今天交流会上大家会看到或听到这样的成果,比如,苏州物流中心将会有一个报告,从他们的材料里了解到,他们产学研结合的形式是苏州物流中心、美国龙氏物流公司和清华大学北卡物流研究中心三家合作研究空陆联程中转模式,这个模式得到了国际航空联盟认可注册,可以进一步应用到专业物流项目,如医药、冷链等领域里,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可能都是非常好的一个成果。
   
  第三,培养出了一批人才。其中既有基层的物流工作者,如企业的一线职工,即将进入社会的大中院校的学生,也有具有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中高层物流人才或者专家。这方面我们很多院校都有类似的实践,像长春一汽国际物流中心与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校企合作就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他们制订了比较规范的制度、流程,规定了双方的责权利,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我觉得产学研结合就是要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简单来讲就是我们要出书、出钱、出人,而且要同时出,因为这三件事情是1+1+1大于3的效果。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代表能够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如果在某一方面还有所缺陷的话要加快补上,因为要加快出效益,加快出成果,就要求理论、效益和人才同时出,不可偏向某一个方面。
   
  此外,我们还欣喜地看到产学研的结合形式正在逐步深入、拓宽,合作形式从项目层面进入到一些资产层面,联办基地的做法也越来越多。我们还看到,专家型的企业家越来越多,掌握实际经验,受企业欢迎的专家教授也越来越多。这些方面的成果都是值得我们总结交流的。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我们面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产学研结合的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今天需要开这样一个会议,就是要正视这些问题,交流大家的看法和经验,来进一步促进这项工作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可能在大家的交流过程中还会充分的展开。我简单归纳起来可能还是围绕着如何出成果,如何出效益,如何出人才这样三个核心的问题。

  从问题来看,我觉得,第一,到目前为止物流界还缺少重大的理论研究成果。我们的成果很多,但是能称为重大理论研究成果的可能还是比较少。我记得在今年年初的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上,黄有方教授有一个观点,就是“我们70%以上的研究缺乏产业背景”,我是牢牢的记住了这句话。我觉得这句话点出了现在理论研究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研究,如果缺乏产业背景,脱离实际,就会使得我们的研究实际上是低水平重复,实际上是花了很多的人力财力去研究,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人所共知的常识,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从方法上来看,缺乏继承和创造。所以在立项的时候可能也因为脱离了实际而埋下了失败的基因。
   
  在这儿我还要特别强调,如果能够提出问题、说清问题本身就是研究的成果。很多时候,一个重大课题的提出能够把它理清楚、说明白,本身就是很大的贡献,这类的案例在历史上也是经常能够看到的。比如说大家熟知的哥德巴赫猜想,这个问题已经持续了上百年,一直引领着数学的发展,到现在也没有解决。但这个问题提出来了,能够提出这样问题的人很不简单。所以我觉得我们的研究如果要追求深度,追求重大理论成果,可能在提出问题上还是要下点工夫,很好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梳理,提出重大的、有深度的问题。
   
  第二,我们现在对产学研结合的必要性认识还不是很平衡,特别是企业界对于产学研结合的必要性不如学术界。当然这里原因也很多,固然有一些是因为企业家自身存在的认识问题,但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缺乏或者缺少双赢的合作模式。要实际的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以达到双赢。
   
  我们这次会议可以多交流这方面的成功做法,促使有些具体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我经常听到的一些反映是院校学生到企业去实习,会给企业带来一些负担或者带来一些麻烦,或者带来一些责任,这些问题可能都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需要解决,我们提供这个平台有很多很好的经验让大家来交流,看看这些具体问题怎么解决,使目前企业界积极性低于院校积极性这样一个不平衡的状况,能够加快得到解决。
   
  第三,如何加快我们物流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产学研结合目标之一是要出人才,我刚才讲了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其中人才事实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层人才,要能文能武,要懂得实际,一上岗就能够操作。第二是高层人才,高层人才要懂得战略,能够出方案,能够提出整体解决方案,或者是在学术界能够对学科建设的重大问题做出贡献的高一层的人才。目前来看,产学研基地在培养前一类人才方面实践还是比较多的,随着未来的制度逐步完善的过程,可能会得到更加有效的解决,但是后一类的人才现在看来可能还有些滞后,需要更大范围的培养,多学科、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