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生产资料流通“十一五”发展规划

2007-02-01 13:05
沈阳市生产资料流通“十一五”发展规划
 
  我市是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物资原辅材料消耗型工业城市,加快生产资料流通业发展,对加速全市经济运行,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现代化水平,降低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全市生产资料流通的发展,结合沈阳生产资料流通的实际,编制沈阳市生产资料流通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
  一、 “十五”期间的简要回顾
  “十五”时期,沈阳市生产资料流通以改革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转变观念、转    变作风、加强服务;流通规模不断扩大,流通质量不断完善,流通业态不断升级;初步建立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生产资料流通格局,为全市商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现代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十五”期间,沈阳生产资料流通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流通规模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电子信息、网上交易等电子商务进入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生产资料流通额稳步增长,交易额年平均增长率达16%以上,由2000年的995亿元扩大到2005年的2150亿元,增长1.16倍。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是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新的流通格局初步形成。“十五”期间,随着国有经济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性调整和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非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生产资料流通业的所有制结构逐步由单一的国有经济向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和外资经济等多元化方向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生产资料经营企业6万余户,以沈阳金属材料公司、辽宁省进出口总公司等为代表的国有生产资料经营企业仅占2%,以沈阳凯联物资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股份生产资料经营企业占60%以上,私营生产资料经营企业近38%;国有生产资料经营企业市场占有率已由30-60%下降为3-15%,出现了多种经济成份竞相发展的健康新局面。
  “十五”期间各类生产资料专业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沈阳钢材中心批发市场、沈阳市旧机动车交易市场、闲置设备市场、木材市场等生产资料有型市场数量剧增,已达113个。有型市场、机动车4S店、生产企业直销网络、生产资料专卖集群等相互呼应、相互补充,形成了连锁、代理、配送和企业直销相结合的新的生产资料流通格局。
三是现代流通方式蓬勃发展,物流业快速起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外和国内其他省、市大型企业纷纷进入我市,激活了我市埠资料流通市场,也带来了新的经营观念,给我市传统的生产资料经营企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传统生产资料经营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和商业业态的升级。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工商代理、信用消费、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得到广泛应用。
  物流业快速起步,目前全市已有各类物流企业158户,其经济类型构成为:国有占10%、外省独资占6%、合资企业占30%、股份制54%;各类运输站、场50处,零担货运班线和货运配载专线294条。以张士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中储沈阳物流中心、沈阳钢材配送中心、沈阳海尔物流配送中心、沈海综合性物流中心、浑南综合性物流中心等为代表的物流园区(中心)的建设有较大进展。以沈阳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公路主枢纽集团三台子货运站、中储集团沈阳物流中心、辽宁省邮政物流公司、沈阳储运集团、台湾大荣集团联运公司等为代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迅速,经营水平明显提高,货运量和营业收入均比上年增长期20%以上,发展势头良好。以美国APL公司、加拿大ADL公司、台湾大荣集团联运公司、深圳共速达物流公司、广州宝供物流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外知名大型物流企业已相继落户沈阳,推进我市现代物流发展迈上较高层面。2004年全市物流增加值达287.4亿元,增长9.4%,全社会物流成本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2005年将达到329.8亿元,增长14.8%。初步形成了以东北区域、辽宁省城、沈阳周边城市群、城乡四个层次圈的物流服务体系。
  四是转变观念、创新管理,营造良好的生产资料流通环境。“十五”时期,结合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进一步强化监督、转变观念、依法行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行业管理模式。深入调研、加强服务、规范管理,推进行业协会建设,组建了煤炭经营协会和汽车流通协会。生产资料市场的运行状况作为我市工业经济的“晴雨表”,直接反映了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状况。通过加强对生产资料市场运行的监测与调控,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市生产资料市场状况,确保了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同时,深入开展旧机动车、成品油、煤炭等重点生产资料市场的专项整治,加强对报废汽车拆解市场的监管,确保了全市重点生产资料市场流通的有序发展。
  “十五”时期,虽然沈阳生产资料流通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完善城市功能和促进商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多不足,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市场布局不尽合理,市场发育不够成熟,缺乏大型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基础设施设备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现代化程度还比较低。
  二、“十一五”时期沈阳市生产资料流通发展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十二次会议精神,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生产资料流通为工农业生产需求服务,以强化监管为手段,以转变观念、转变作风、加强服务为出发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载体,以建立服务沈阳经济区乃至东北亚地区的生产资料流通新格局为目标,突出经营方式、经营理念、经营管理的创新,营造良好的生产资料流通环境,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加快传统物资流通企业向现代物资流通企业转变,引导生产资料市场交易方式和手段的提档升级,为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沈阳市生产资料流通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总体战略目标。
  加快全市生产资料流通体系的建立、完善和提升,促进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机结合,到2010年,在我市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规范、模式现代化的生产资料流通体系,推动生产资料流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网络化和市场化进程,把我市建成规范、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