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化发展前景

2007-01-30 11:19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6年重点调研课题《关于“十一五”期间的物流信息化》重点调查了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情况。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代表课题组作了发布。报告首先明确了物流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物流信息化指通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全面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降低物流能耗和对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物流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基础环境建设。包括制定物流信息化规划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标准、规范,开展物流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模式的探索,以及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包括物流电子政务平台、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电子监控平台。三是企业(或机构)的内部信息系统建设。
报告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批大型物流企业例如中国远洋集团、中国外运集团等采用了国际先进水平的信息网络技术,在国内外物流市场上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一批与物流相关的电子政务平台例如电子口岸系统、危险品运输监管系统等也开始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还有一些民营资本建设的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例如锦程物流网、中国配货网也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在物流信息化的关键技术、信息标准、服务规范等等方面,“十五”期间也分别取得了进展。
报告总结出当前制约我国物流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基础信息缺乏,数据采集困难,标准不统一;二是信息与业务管理脱节,信息共享与交流机制欠缺;三是国内物流监管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四是物流信息服务业的法规、制度、标准建设滞后。
为了实现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报告建议在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快制定物流信息化专项规划和各项基础建设。建议明确由发改委牵头的“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负责统筹协调,制定物流信息化专项规划。第二,重点抓好若干基础性公共平台。建议当前首先建立或完善电子口岸系统、“大交通”监管系统、特殊商品物流的监管系统这三大最重要的支柱系统。第三,加大对RFID技术、标准的开发与应用的投入。第四,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政府从推进信息化市场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有必要把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作为建设物流平台体系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第五,支持行业协会的工作。建议今后在“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框架下,组织、协调相关机构推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明确各方职责,落实具体工作任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