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物流业界的“三明治”

2007-04-23 11:00

 

  被喻为业界“三明治”的物流展会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是推进城市的迅猛发展,还是资金场地的闲置浪费?是企业开拓市场的捷径,还是令其疲于奔命的“鸡肋”?是指点行业走向的指北针,还是跟风逐浪的“T台秀”?……

  物流会展行业从锋芒初现到风光一时,只不过短短十余年的光景。但一段时间以来,“物流展会”却已成为颇为时髦的字眼,挂在各级政府和物流相关企业的嘴边。或许,物流会展真的能够开排主办方、参展商、专业观众的共赢盛宴?

  物流“三明治”  喜耶忧耶

  每每得知有物流展会,感到具“幸福开端”的企业有之,觉得具“痛苦延续”的企业亦有之。不少企业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而趋之若鹜,抛出重金、舟车劳顿,依旧反响平平、所获无几。而有的企业却乐此不疲且屡有斩获。

  物流相关企业与物流展会的相互依存,很有些中国特色。作为一个多业别交错的新兴业界,在特定的历史时段之内,似乎唯有透过专业展会这扇窗口,才能实现与方方面面的沟通和交流。专业展会可以给企业带来最为直接快速的宣传效果,多视角为企业塑造立体形象,迅速快捷地为企业拓展市场,会展商也借此发展壮大。

  众所周知,展会是用钱堆出来的。物流企业参加一个展会,动辄十几万元、几十万元,要想“出彩”,甚或超过百万元。尽管代价不菲,可是一些企业依旧竭力为之,尤其在与竞争对手“唱对台戏”的时候。加之,深谙个中门道的会展商不失时机地精心营造、着力煽情。

  客观而言,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如此“幸运”。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专业的会展技能,市场调研又做得不够细致深入,分散的资金投入加上号召力欠缺的展会,或者迫于政府、行业协会和竞争对手的压力,终将导致参展效果的差强人意。

  可见,无论是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还是发展中的中小企业,都应该对展会进行理性选择与合理利用。努力减少和避免由于盲目参展或准备不足而导致企业财力的浪费,相关人员精力的耗费。

  物流快餐 谁居盘中

  依据会展商的招商推介,物流展会展示给观众的,必然是最前沿的技术、最新的产品,通过参加一些论坛类的互动交流,观众能够向参展商和展会主办方反映物流一线的实际需求,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

  实际上,并非所有的“三明治”都如其自我标榜的那样“秀色可餐”。近年来,尽管历经“物竞天择”,相当一部分会展商已经自然淘汰,可是中国物流会展的“三多”,即展会数量多,主办单位多,重复办展多,照旧势头不减。罔顾物流发展,数年一贯制、换汤不换药者有之;物流展位不及十之一二,专业观众寥寥、参展单位业内交流者有之;忽悠“大名头”,营造假“行市”,诱使参展企业吞食钓饵者亦有之。一方面,形形色色的物流展会鱼龙混杂;一方面,一些急功近利的会展商信誉注水,确实让专业观众云里雾里无所适从。

  对于只想了解行业动态的观众而言,如物流业和专业院校的专家、学者,主要是想了解业界的发展趋势、前沿动态。这些观众参加由资深展商组织的知名展会属明智之举。因为知名的大型展会必然会吸引足够数量的重量级参展商,参展商一定会不失时机地展示自己最先进的技术和最优秀的产品。此外,参展商还会举办相应的专业论坛,进行更为深层次的交流。令人顿生登一山而尽揽天下之感。

  相对于那些有特定目标的与会人员,如企业的采购员、经销商、代理商等,欲在展会上寻找对路产品或合作伙伴。虽然大型展会的产品齐全、品种繁多,但却并不是唯一选择。可以换换“口味”,参加一些专业性强、针对性强的市场推广会或者企业自己举办的产品展示会,一般会有更为全面的专业覆盖,与会者或许能有更加丰厚的斩获。

  其实,不妨把物流展会看作一个大学堂。参会前充分“备课”,选定目标;与会时集中精力,心无旁骛。那么,一客看似普通的“三明治”,照样可以吃得津津有味。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