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队军事地面部署与配给司令部SDDC主要负责美国军队的配送业务。最近该司令部发布了其使用EPC Class 1 Gen 2标签标识集装箱库存的测试结果,并对该类标签的性能表示了肯定。然而,SDDC还没有决定是否采用该无源超高频标签补充或代替目前用于货运集装箱的有源标签。
美国军队军事地面部署与配给司令部(RFID射频快报注:Surface Deployment and Distribution Command,以下简称SDDC)目前使用有源RFID技术在全球范围追踪货物。SDDC采用的EEDSK套件(RFI D射频快报注:EEDSK:Early Entry Deployment Support Kit)集成了一个RFID读写器,可以在半径达300英尺的范围内读取有源标签。是否采用无源标签追踪集装箱取决于美国国防部DoD。目前采用的433.92 MHz 有源RFID标签由Savi Technology公司提供,然而最近国防部正寻找新的标签提供商。
军需物资配给管理对于军队有重要意义
无源标签目前主要广泛用于用于货箱和托箱而非军方集装箱。2005年,国防部要求其多数供应商在运往国防部配送中心(RF ID射频快报注:Defense Distribution Center :DDC)的货箱和托盘上使用EPC Gen 1 Class 1 或 Class 0 EPC 超高频无源标签。
2005年6月,国防部宣布:从2006年1月起,国防部配送中心只接受有符合EPC Gen 2 Class 1 标准的超高频标签的货物。 然而在10月16日,国防部物资采购政策主管Shay D. Assad又发布了一份备忘录,将 EPC Gen 1 Class 1和Class 0 EPC 超高频标签的废止日期延至2007年2月28日,以保证供应商不至于遗留大量贴有Gen 1 标签的货物。
SDDC首先在弗吉尼亚州Norfolk港的数百个钢质集装箱上开始测试无源EPC Gen 2标签,之后按照位于伊利诺斯州斯科特空军基地的美国运输司令部USTRANSCOM(RFI D射频快报注:USTRANSCOM:United States Transportation Command)的要求,在科威特的Shuwaikh港对此技术进行了示点。“军方一直在寻找无源标签,作为在运输和物流方面有源标签技术和其他追踪技术的补充,”SDDC的信息技术项目经理Paula Mihalek称。Mihalek提到SSDC所做的测试只是追踪集装箱本身,而不是集装箱装载的货物
美国国防部一直在RFID智能化军需物流管理方面不懈努力
无源标签比有源标签便宜,由于无需电池供电,所以运作周期也比有源标签长。因而,无源标签可作为有源标签的可行选择。另外,无源标签较小的尺寸也是其优势之一。“较小的尺寸可以使标签永久性贴在集装箱,而不占用太多空间。这样减少标签脱落的可能性,从而消除现在集装箱追踪的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Mihalek说。
作为测试的一部分,SDDC对48个集装箱分别采取了人工和自动化库存管理,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
利用笔和纸,每个集装箱的人工入库时间大约需要12分钟,另外还要加上10分钟的数据录入电子表格的时间。这个过程共出现了两个错误。而利用手持式读写器和贴在在集装箱开口处或侧面的无源RFID标签,每个集装箱的入库时间不到3分钟。集装箱大约19英尺长、8英尺宽、8英尺高。标签在离地面离3-12英尺的范围内可达到100%的正确读取率。415个标签中有5个因为标签本身的原因而无法读取。
当一个集装箱放在另一个集装箱上面时,上层的集装箱在距地面12英尺或9英尺时,其上的标签无法读取,但在6英尺时可以进行读取。当三个集装箱叠加在一起时,最上面的集装箱标签无法读取。“我们想了很多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比较好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在读写器上加上一个伸缩杆。”Mihalek说。另一个解决方案是工作人员站在一辆比较高的卡车后端对集装箱进行读取。
虽然在测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风雨天,但是标签厚实的塑胶包装能防止标签因天气的原因而损坏。Mihalek说,在测试过程中并没有观察到标签受到不良的影响。参与测试的公司包括测试的主导者Wireless Facilities公司和标签的生产商Frontweb公司。
另注:在今年10初,美国运输司令部USTRANSCOM宣布:将助为国防部,负责包括RFID技术在内的自动识别技术的实施。该司令部同时还负责开发军用资产可视性技术(文/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