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ALDI上海首店带给中国零售业的巨大启示

2019-06-12 09:37

  商品的亮点非常之多。面对收银柜台的中岛货架,全部是即时日配商品。沙拉、净菜、即食盒饭、早餐等。既有中国式小龙虾沙拉,也有德国猪肘酸菜烤土豆,还有德国猪肉配中国酸菜包子、三文鱼波奇饭。中西合璧,中德混搭。

  30多人的结账队伍,占领着店内的走道位置。他们等着在结账时,买到一元一根的德式香肠。从结账体验来说,店内其实有随时可见的扫码购二维码广告牌,门口还有两台自助结账机。

  

640.webp (10).jpg

 

 

  店内类似便利店风格的收银柜台

  除此之外,消费者其实可以通过ALDI的微信小程序,在家购物送货上门。三公里内是一小时达,江浙沪境内是当日达或次日达。

  小程序是个好东西,这是一个可能会真的实现“人人皆可新零售”的神奇发明。只要你有商品和大致完整的零售能力(从采购、库存到发货),即可在小程序实现开店。

  而《零售老板内参》APP(微信ID:lslb168)看到店内走动的饿了么蜂鸟即配的骑手,意味着ALDI门店三公里内的消费者在家收货,是来自饿了么的履约。

  来自德国法兰克福的Paul,也非常熟练使用微信。不仅已经在店内用微信扫码付款,也知道小程序送货上门服务。而他知道家乡的ALDI在上海开店,也是从一款专门为上海外籍人士提供吃喝玩乐服务指南的微信公众号上得知的。

  他甚至知道中国球员杨晨,曾经在他家乡的法兰克福俱乐部踢过德甲。德国人比我们想象的了解中国,德国ALDI也比我们想象的能在保持本色之外,兼顾对中国市场的把脉。

  德国媒体在近期,也对ALDI在中国正式开店,兴趣达到空前。

  二、ALDI复制在中国的商品策略

  德国媒体关注的重点在于,已经是全球基于数字化做消费零售创新领军国家的中国,ALDI这个德国百年老牌企业,怎么能在中国找到立足发展的商业策略?

  这点,作为ALDI中国区CEO魏客礼曾经对《零售老板内参》APP(微信ID:lslb168)说过:早在5年前(2014年),魏客礼就来到中国,一口气跑了国内东南西北40多个城市,看了不计其数的超市、便利店、大卖场。结论只有一个,中国的零售业和电商业以及线上购物平台,远远超出实体店的发展。

  按照魏客礼的原话来说:“ALDI因地制宜的在做各个市场的业务,根据当地情况,采取针对当地的个性化方式切入。”

  因此,2017年4月,ALDI是通过入驻天猫国际的跨境电商方式,进入到中国。先行上架一些澳洲红葡萄酒,谷物类早餐、奶粉以及母婴品等,来测试中国市场的反馈。

  其实,两年来,ALDI在中国没有一天是闲着的。

  中国零售业都在翘首以盼ALDI能以实体店的形式进驻中国市场,供应链不进来,ALDI的实体店也就无从谈起。而这个有着全球最强供应链和自有商品开发能力之一的零售企业,两年来就在做着这些。

  我们来看最难的生鲜供应链,ALDI是怎么做的。

  上海静安店内的生鲜货价是这样的:9.8元一斤的铁棍山药来自河南焦作、莲藕来自江苏苏州、土豆来自山东枣庄、花菜来自上海崇明、茄子来自福建福州、樱桃来自海南陵水、番茄来自四川攀枝花、黄瓜小南瓜来自山东寿光、大蒜来自山东金乡……

  

640.webp (11).jpg

 

 

  ALDI静安店内的蔬菜货架

  每个预包装的生鲜单品上,都有产品标签。而且全是今天(6月7日)上架,昨天(6月6日)贴标。仅从这些生鲜单品来看,ALDI的生鲜供应链至少意味着四个要点:

  第一,每个单品都选择中国产地最好或较好的原产地,价格非常便宜,接近菜市场价格;

  第二,每个单品都是最早3天前(6月5日)从全国各个原产地,直接运送至上海。

  第三,上海可售卖的渠道,目前只有两家实体门店和部分到家订单。

  第四,ALDI仅仅在生鲜蔬菜瓜果品类上,已经提前一年在全国不惜成本的建立顶级供应链。

  我们通过零售业常识来分析预估。生鲜品贴标的都是昨天6月6日包装,即最早也是6月5日运输到上海(才能保鲜)。而只有两家门店的销售规模,意味着前期的采购和供应成本极高。

  按照中国零售业的既定思维,仅有两个店的销售能力,没必要采取这种全国性的生鲜采购方式,而且还是品类的最优原产地直采。不仅采购规模有限,售价还非常便宜。

  这说明,今天开店之前,ALDI中国区,至少提前一年,完成了在全国选择、对接并制定了一套非常完善、严谨、强大的供应链合作方案。

  为什么说是至少一年?我们倒退来算,从选择合作基地,考察基地设备,种植和加工能力,确定生鲜品种,种植技术标准,最后到农产品的生长期。综合计算起来,一年都算快速的。

  而且,从今天算起,今后这些全国生鲜基地,就要保质保量源源不断的供应配送了。

  这种在早起门店数仅有两家的供应链和商品开发策略,坦率的说,对比今天中国零售业任何一个企业,更别提是新创立的企业,没有一家有类似的供应链策略。

  仅仅在一个生鲜品方面,ALDI就给了中国零售同行展示了一门独家深刻的学问。

  ALDI在普货干货上的自有商品策略,更让人兴奋。

  今天上海开店的两家门店里,除了可乐这类大牌标品外,红酒、包装零食、家清用品,几乎都是ALDI那些开箱就卖的自有商品。

  一瓶500毫升,贴着ALDI商标的特级酿造酱油,只卖8元。那些在中国还没有生产能力的商品,ALDI是通过自己成立的中国贸易公司,采取一般进口贸易的方式,采购到中国的。这些进口品的价格,还是便宜。

  

640.webp (12).jpg

 

 

  ALDI联合国内供货商联合开发的贴标自有商品

  也就是说,没有开店之前的ALDI,静悄悄的已经把国内商品供应链体系、全球进口贸易资质全部搭建完毕了。

  这样充足到惊人的准备工作,还不开店,简直浪费。

  德国零售同行做事,真的非常非常“中二”(褒义的意思)。一切都按照自己百年来确定的方式、节奏和标准做事。不管是在德国本土、欧盟、北美、亚洲、中国大陆等任何市场,都是一个模式。

  就连店内播放的背景音乐,都是精心挑选的不重复音乐。即从早晨7点到晚上9点,店内14个小时的营业时间,没有循环播放让人感觉“洗脑”的音乐。跟在国外一样,ALDI希望告诉顾客,每天的早中晚时间,都会有不同风格的音乐,来营造不同时间的氛围。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