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模式”对山东省农产品电商和生鲜电商发展的启示

2019-06-17 10:42

  针对农产品电商和生鲜电商发展,山东省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观念问题:重生产,轻流通;重老渠道,轻新模式;重形式,轻实践;重技术创新,轻模式创新。二是对新兴业态崛起反应迟钝:初期看不见,小了看不起,大了看不懂,强了学不会,模式创新滞后于技术创新。三是缺乏产业的顶层设计和规划;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模式创新与科技创新的集成、协同等欠妥,三次产业的融合较浅,产业标准混乱,人才匮乏。

  因此,我们建议成立山东省三农电商与物流发展规划小组,做好三农电商物流发展的顶层设计和规划;成立三农电商物流发展智囊团;启动各地区的涉农电商物流人才的培训工作,因地制宜培养县域电商实战实用型人才。

  此外,加强冷链技术、品控工艺、信息技术集应用,支撑新业态的模式创新,打造服务于三农(生鲜)电商的全息物流技术体系和透明供应链。

  并且,要进一步完善“齐鲁三农网内容”和运营机制,引入遂昌模式元素,增加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内容和培训咨询,让山东省电商新农人有自己学习交流的平台和渠道。

  三、推动山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建议

  当前国内农产品物流发展仍然缺少一个顶层设计,还需要不断完善科学的协同创新架构。一是冷链物流基础研究大大落后于产业发展,急需建立一个交叉学科的复合型专家队伍和科学完整的理论、工程技术体系;二是传统商业模式中有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电子商务模式又面对更突出的问题,需要突破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配送、快递等关键技术;三是优质优价的品质消费是冷链物流发展的需求基础,以构建透明的特殊供应链(成本透明)为目标的服务标准呼之欲出,建立市场倒逼机制,依靠科技创新打造食品的全产业透明供应链。

  “十三五”期间,为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领域研发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加大物联网技术和数据模型在农产品物流链中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建立完备的数据交接规范,构建完整的透明产业链,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

  农产品在贮藏、移动时,时空环境和微环境是动态的,需要通过物联网技术感知和控制其在物流微环境中的品质变化,通过精准的数据模型,控制农产品在物流链中的品质劣变。鉴于水产品对冷链物流的刚性需求,突破冷链物流关键技术,建立“海链”+“陆链”的数据交接规范,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放心的水产品等,也更加重要。构建农产品透明供应链体系,为农产品物流提供精准解决方案,实现农产品物流过程一体化管理,为物流企业提供优化建议和决策支持。

  第二,加大果蔬等冷链运输品控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力度,突破“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技术瓶颈。

  

640.webp.jpg

 

  伴随着生鲜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果蔬从产地快速运达用户需求巨大,“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技术瓶颈亟待突破,对产地预冷、标准化包装,仓储、干线、配送一体化等冷链品控技术需求迫切。

  第三,开发生鲜电商的专用包装材料。

  现代的绿色物流,不再是农产品保鲜时间的比赛,而是将处于最佳成熟状态农产品快速移动至需求终端的竞争。除果蔬高效防腐、保鲜技术,还需要防止农产品在物流中的振荡、挤压、串味等方面的品控技术保障。针对产品生物学特性和物流环节需要,开发专用果蔬电商的包装材料,如防结露、适宜透气比等材料和防震包装、防压包装等。

  第四,加大一体化技术、一体化装备、一体化管理等的研究和推广力度,满足物流产业发展的多样性需求。

  通过技术创新支持模式创新,进而减少供应链中物权转移中的责任风险和商业风险,并尽量减少为环境变化和物权转移。通过研究并融合可交换箱技术、多温区冷藏箱技术、多温共配系统技术、纳米TiO2光催化技术等,集成研制可交换式多温区贮运一体化装备,形成梯级供应链智能化监控、追溯管理体系。从而满足企业产地贮藏、干线运输、销地配送等的综合技术要求,解决“多批次、小批量”的生鲜食品配送问题,降低物流成本。

  第五,加快推进冷链物流领域基础性标准的制定。

  加快推进山东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对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海上粮仓、农村电商等山东省新战略新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要打造山东省上行和出口食品的品牌,物流品控标准和食品安全技术体系打造至关重要。另外,从刑事执法和行政执法的数据采集,只有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完善后才有可能。作为农业大省,山东为打造成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示范省、食品安全的示范省和农产品出口的示范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是重要的抓手和突破口。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