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没有奇迹:一个奶不大的孩子,一个走向平凡的车企

2019-12-25 09:17

  一年后,贾跃亭慢慢失去了翻身的机会,不争气的新势力们正如王传福所言,不断“犯错误”,持续考验着市场容忍度。蔚来ES8集中自燃、小鹏交付计划遭用户声讨、威马被吉利起诉侵犯专利……新势力们遭到竞争对手和舆论的围追堵截。

  不过在这段时间里,比亚迪的日子也不好过,煎熬与新势力并无二致:2019年4月,武汉一辆比亚迪e5发生自燃事故;9月,潍坊鲁台车展上一辆比亚迪宋MAX在充电过程中出现冒烟状况;比亚迪车主集体维权事件已不多见,可根据消费者协会发布《2018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汽车产品投诉情况分析》,比亚迪高居品牌投诉榜榜首。不仅超越了新势力,还超越了BBA等豪华车企,这太丢面子了。

  为了维护尊严,这两年比亚迪动作频频:先是在2018年发布DiLink系统,Di平台、Di云、Di生态和Di开放四大能力模块,后是在2019年升级至DiLink2.0融合蓝牙钥匙和NFC钥匙、全息透明影像、云服务远程影像。目的很明确,就是宣告比亚迪不只是一家汽车公司,更是一家科技公司。

  不过DiLink只是一套基于安卓系统开发的中控平台,所谓强壮的生态不过是兼容安卓已有的优势。即使升级至2.0版本,也是各项功能的查漏补缺,这类设定在小鹏Xmart OS和威马的Living Engine等新势力中并不鲜见。

  从2003年收购秦川,获得造车能力开始,比亚迪就开始电动汽车路上的征程;近20年后,在后来者逐个走出襁褓并交付新车时,比亚迪发布的最新技术并没有表现足够多的开创性,多年的积累还是抵不过行业下滑大势的摧残。

  问题一个不少,优点一个不多,比亚迪不比任何一家企业更好,不过是一个平凡的车企。

  03

  汽车圈的苹果?

  承认自己的平凡,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电动汽车行业,每家企业发布会上,展台上的新品都被冠以溢美之词,类比时也都喜欢拿苹果说事儿。

  在所有的企业中,确有几家与苹果颇为神似,比亚迪曾是其中之一。

  “比亚迪使用自己的三电系统,核心零部件都是自主研发,其他品牌没有这样底层实力。”北京某地比亚迪经销商处,店员向顾客声情并茂介绍着全系产品,对技术能力的自信能通过他的每一个表情看出来。当其他厂商选择拼凑合作伙伴的解决方案,绕开技术关口时,生发自豪感是十分正常的。

image.png

  媒体报道显示,2018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年累计销售113669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约为13%。其垂直整合自产自用的发展模式,也让一种神秘感油然而生。比起随处可见却星散各地的宁德时代、天骄科技、普莱德等品牌,“清一色”的“比亚迪制造”更有排面——这是比亚迪抢占未来的杀手锏。

  在智能手机行业,“自产自销”企业并不多,不过苹果、三星、华为……每家企业都是行业领袖。特别是苹果,依靠A系列处理器、IOS和APP Store软件商店,搭建一整套通信应用生态,在封闭的空间中独享巨大的用户红利。

  2019年4月前,比亚迪的状态何尝不是如此?通过底层技术获取更高的剩余价值,这买卖可是稳赚不赔。历经多年,巴菲特仍持有比亚迪8.25%股权,证明这种经营模式的价值和持久性。眼看着比亚迪每年都在增长的销量,所有人都对此信心满满。

  不过有封闭存在,就会存在与之对立的开放。比亚迪死死插上门栓,宁德时代却广开大门,像是野蛮的安卓系统,开始病毒式发展。

  电动汽车行业进入震荡期,比亚迪的发展速度下滑,反而宁德时代迎来快速发展。财报信息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实现营收328.56亿元,同比增长71.7%,净利润34.64亿元,同比增长45.65%;同期比亚迪营收938.2亿元,同比增长5.4%;净利润15.7亿元,同比增长3.1%——宁德时代用比亚迪约30%的营收额度获取了比亚迪近50%的利润。

  “现在去宁德时代提货,有钱是不行的,还要看谁给的钱多。”某车企代表眼中,宁德时代可谓热得发烫,比亚迪却是另一番模样。或许增量时代比亚迪的封闭模式很有价值,可存量时代宁德时代的开放模式更加可行。在行业调整阶段,比亚迪的杀手锏已经失效。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比亚迪在今年4月正式开放电池业务,联合东风汽车推出两款搭载其动力电池解决方案的产品,“卖汽车+卖电池”两条腿走路。对比亚迪而言,这也许是最理想的选择。只是面对宁德时代不断扩张的市场,以及自己销量渐次下滑,现在才开始改变是否来得及?

  04

  结语

  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2018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24.8万辆,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近20%,在全球电动车市场上销量排行第一。美好的数据描绘着强大的比亚迪,可是从来没有谁认为,比亚迪已经超过了特斯拉。

  是比亚迪起步晚吗?当然不是,王传福决定入局汽车市场时,马斯克尚未加入特斯拉团队;是比亚迪没有技术能力吗?当然不是,并不是每家企业都有24年的电池技术,以及超过10年的造车经验;是比亚迪不懂市场吗?当然不是,比亚迪失去了增速,却还没丢掉出货量冠军的头衔。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么多年走来,比亚迪一直没有完全读懂用户。汽车行业的动力革命改变产品的底层代码,更新市场的价值理念和消费意愿,一直不变的是用户对升级出行体验的要求。他们需要企业用产品,为他们呈现未来世界的模样,特斯拉做到了,新势力做到一部分,比亚迪是欠缺的。

  传统汽车行业,动力是用户关注的核心;不过在电动时代,这只是一部分。谁能让产品结合更多面向未来的元素:5G、物联网、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谁才能实现弯道超车。曾经比亚迪已经争取到时间窗口,不过这些年却鲜有成果。

  也许眼下的时代,全产业链整合的成本优势,还能够帮助比亚迪争取到对价格敏感的用户,不过随着市场消费升级,用户提升体验要求,才是未来对比亚迪真正的考验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