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行业遇变局 前置仓模式是伪命题?

2019-12-27 09:03

  另一个看好生鲜的资本方是高榕资本,其合伙人陈耀昌曾是沃尔玛中国的首席执行官。在2019年高榕资本年度峰会上,他表示,前置仓如果可以达到便利店7-11的货架更新节奏,一天三次配送到店,SKU的增长会带动销售。

  生鲜电商困境:互联网玩法行不通

  然而,2019年下半年,生鲜赛道上率先转向的也是资本方。有接触投资方的从业者告诉新京报记者,投资者感到了风险的压力,因为有太多环节并不是他们所能判断的,而这个行业的耗损率和资金运转之快,也是他们所始料未及的。

  一位机构投资者表示,补贴最终未能将用户留下来,烧钱的模式并不能长久,而不烧钱的模式底层的成本和毛利并不如预期。一个前置的信号就是巨头们上半年开始收缩。另一个从业者也告诉记者,生鲜烧钱实际上和出行烧钱的逻辑一样,为了将用户留下,而投资者又不笨。

  2019年上半年,盒马放慢了扩张的脚步。其此前曾提出盒马小站的业态,在盒马生鲜无法触达的区域运营,但只提供外送服务,也就是所谓的前置仓到家模式,并曾被作为重点业态之一。

  但是,一位盒马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这个模式已经暂停,原因是盒马在不断尝试过程中,这种商业模式尚未跑通,导致物流和营销成本较高。盒马CEO侯毅已对外表示,盒马将通过大店覆盖的方式,逐步关闭盒马小店。

  多个受访的生鲜行业者拼凑的前置仓弊病,几乎否定了此前外界对于前置仓解决行业痛点的期望。在此之前,行业内认为前置仓背后仍是互联网的打法,即通过数据进行决策,通过流量保障商业模式。

  一位新零售业态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业内最好的配送方案是京东的,基本能够实现当日达和次日达,但这仍然满足不了生鲜的需求。在一些激进的生鲜玩家眼中,他们所要解决的是消费者的一日三餐,而这需要更为合理的物流规划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除此之外,减少耗损和保障品质其实是互联网对生鲜行业的误解。孙鹏表示,这个行业,规模并不带来成本的节省,“这是互联网进入者最容易忽视的”。在他看来,很多进入者仍是以流量生意去思考生鲜电商,而不是从生鲜本身特性去思考和设计经济模型,这就导致了模式的失败。

  与盒马这类综合体可以依靠多品类商品互补不同,单纯的生鲜电商,在面临同样的耗损时,却没有其他的货品平衡成本,所以风险更大。前述盒马员工告诉新京报记者,前置仓的规模较小,品类规模并不占优,必须依靠精准选品降低成本,同时提高用户黏性,这很难做到。

  通过直采模式降低成本,是一些互联网从业者进入时所期望的,但这也是生鲜行业遇到的困境。一位农产品行业人士表示,中国农业经营单位不断增加,为生鲜电商规模采购提供了基础,但短期内无法保证其统一标准的输出。

  经历了坚决不做前置仓和小规模开设前置仓尝试后,12月21日,侯毅对外表示,事实证明前置仓仍是面向VC的伪命题。不过,巨头们的尝试并不会停止,除了京东的7 Fresh连开两种模式并计划引入加盟商外,美团也在试水自提等全面布局。

  (责编:毕磊、孙红丽)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