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新经济新动能较快成长,转型升级步伐不停。虽然疫情对传统消费和产业造成了较大冲击,但压力之下也蕴含巨大潜力和机遇,线上消费和智能经济爆发式增长,对冲了部分负面影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拓了新空间。1—2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233亿元,同比增长3%;2月份快递业务量完成27.7亿件,同比增长0.2%。一些产品逆势增长,生鲜电商、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线上办公等新模式新服务快速扩张。1—2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3.8%;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半导体分立器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9.7%、45.1%和31.4%。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大潜力和良好发展势头。
三是外资外贸好于预期,彰显强大国内市场吸引力。在世界经济放缓、贸易保护加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情况下,我国贸易增速下降并不意外,但1—2月份实际运行情况要比预期的好。1—2月份,外贸进出口下降9.6%,明显好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随着复工复产的稳步推进,外贸业务也在好转。据海关数据监测情况,2月份外贸进出口值逐旬提升、企业申报报关单量逐旬递增。外贸结构继续优化。1—2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0.6%,较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保持增长。1—2月份,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8%。2月末,外汇储备余额31067亿美元,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四是补短板强弱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政策举措。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突出民生支出和减税降费。1—2月份,卫生健康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分别增长22.7%、2.5%和3.4%。阶段性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助力小微企业解忧纾困。初步估算,各项阶段性减免政策举措预计可减轻企业负担8000亿元以上。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机构实施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和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引导市场利率下行,支持疫情防控物资保供、农业和企业复工复产。这些政策举措陆续落地见效,既有利于大幅缓解企业经营困难,又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五是疫情防控斗争凸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坚定了改革发展信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步调一致,采取最全面、最彻底、最严格的防疫举措,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有力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控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疫情防控斗争也凝聚起中华儿女强大战斗力,坚定了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信心。我国为遏制疫情采取的举措和取得的积极成效,也获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我国在继续做好本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加强沟通协调,同世界各国开展抗疫经验分享和交流,向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专家团队,向国际社会提供药品等防疫物资援助,同国际社会加强科技合作,助力全球抗疫斗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中国力量与中国担当。
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疫情正在全球多点暴发,世界经济前景堪忧,国内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长就业压力上升、企业效益下滑、居民收入增长难度加大,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任务艰巨繁重。下一步,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狠抓现有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的基础上,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防止阶段性影响转变为趋势性变化,把稳定经济运行和激发内生动力、促进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继续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但湖北和武汉防控工作任务依然艰巨繁重,特别是国际疫情快速蔓延带来的输入性风险增加,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坚持“两手抓”。一方面毫不放松疫情防控工作,以精准有力的措施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另一方面分区分级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
二是着力稳定就业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稳固市场主体的基本盘。要通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职业培训补贴等多种渠道,支持企业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增加灵活就业岗位,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和研究生扩招。加快推进“放管服”、“互联网+”等改革,为各类创业就业提供便利。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稳就业的关键。这次疫情冲击中,中小微企业受损较重,亟须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
三是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稳定外贸外资和产业链。疫情在全球蔓延,对世界经济和我国发展影响是深远的,必须从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的战略高度看待和谋划应对之策。要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放宽外资准入限制,扩大金融等服务业对外开放。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抓好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有序推动外贸龙头企业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
四是按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居民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新趋势,加快释放线上消费等新兴消费潜力,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聚焦短板领域增加有效投资,提升供给质量和产业链水平。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防止因疫致贫因疫返贫。
五是切实保障基本民生。要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生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和供应。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执行好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做好社会救助帮扶,兜牢民生底线。 (作者为国家统计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