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接触配送的想象空间巨大,正持续不断地渗透到各社会产业深处。《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就提出,要“推动无人配送在零售、医疗、餐饮、酒店、制造等行业应用”,“加快社区、园区、楼宇等区域布局智能储物柜、保温外卖柜、末端配送服务站和配送自提点,推进社区储物设施共享”,“重点发展无人机、无人车等无人驾驶运载工具”等等。
比如,YOGO机器人KAGO5已进入上海华山医院等医疗场所,每天可为院办公室消毒七八次。扎根紫竹高新区的非夕科技同样在医学领域找到发力点,这家企业专研自适应机器人,是人工智能领域中“触觉控制”的专家,正在研发打针机器人,与送药机器人一起,将在传染病及重症监护领域提供机器人替代方案。
我国已经明确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在YOGO创始人赵明看来,“新基建”就是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也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从这个角度来说,无接触配送是‘新基建’的一种物化形态。”伴随着在线新经济的强劲增长,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工具,也由增强经济的“抗疫性”,转而向赋能经济的“可持续性”深化演进。
【来源:新民晚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