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收官之星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0-06-23 14:00

燃!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收官之星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6月23日,是我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的日子。

  据新华视点,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任务推迟后,重新发射的窗口确定为6月23日9时43分。

1.jpeg

  9时43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准点发射。

2.jpeg

3.jpeg

4.jpeg

5.jpeg

  10时15分,西昌卫星发生中心主任张学宇表示:“卫星已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此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6.png

  @人民网【转发祝贺!中国北斗星耀全球!】刚刚,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北斗全球组网成功收官#,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成!中国北斗,星耀全球!

7.jpeg

  @央视新闻今天,#北斗三号收官之星发射成功#!转发直播微博,就有机会获得中国航天事业合作梦之蓝提供的梦之蓝M6+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纪念礼盒。助力中国北斗,开启全球时代!

  @新华视点【成功!#我国完成北斗全球系统星座部署#】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宣布: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36次飞行。

8.jpeg

  这颗卫星发射成功后,北斗全球星座的布局将圆满完成。北斗三号即北斗全球系统,由30颗卫星组成,首次发射于2017年11月5日实施,用时约2年半组建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此前介绍,北斗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而且性能要求最高、最复杂的巨型航天系统。

  北斗三号系统的建设,实现了高密度发射组网,而且连战连捷,创造了世界卫星导航的奇迹,被称之为“中国速度”。北斗系统集导航定位授时、星基增强以及精密定位于一体,再加上地基增强等多种功能,实现了实时的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导航定位增强服务能力,更提供了“中国精度”。

  北斗导航卫星精彩瞬间

  20年44次发射,一起回顾一下发射北斗导航卫星那些精彩而难忘的瞬间。

9.jpeg

发射前探秘“北斗专列”——长三甲系列火箭

  在发射前夕,中国青年报记者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采访相关专家,探秘被誉为“北斗专列”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

  传说中的“金牌火箭”

  长三甲系列火箭由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3型液体运载火箭组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2007年发射首颗北斗卫星起,13年间,长三甲系列火箭将此前所有北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100%。可以说长三甲系列火箭伴随了北斗系统建设发展的每一步,是名副其实的“北斗专列”。

  截至目前,我国共研制了十余型长征系列火箭。其中被誉为“神箭”的只有长征二号F火箭一型火箭,“金牌火箭”则有六型,长三甲系列火箭便是其中之一。

  姜杰告诉记者,按照国际惯例,一枚火箭发射成功率超过95%以上,才能称之为“金牌火箭”。长征二号丙火箭早在1998年,就已达到了这一标准,被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授予“优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金牌”,是中国第一枚“金牌火箭”。

  继长征二号丙火箭之后,2007年,长三甲火箭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授予“金牌火箭”称号。长三甲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是我国的主力火箭,发射成功率在世界各国同类火箭中领先。

  可“一箭单星”也可“一箭多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三甲系列火箭总指挥岑拯说,早在研制初期,长三甲系列火箭研制队伍就将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3型火箭作为一组系列火箭进行模块化、组合化与整体化优化设计,确定了以长三甲火箭为基本型的发展模式。

  据他介绍,长三甲火箭是在长征三号火箭的基础上,采用重新设计第三级形成的大型三级低温液体火箭,全长52.52米,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600公斤。

  在长三甲火箭的芯一级捆绑4个2.25米的助推器,就派生出了长征三号乙火箭,该型全长56.5米,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可达到5500公斤。此外,科研人员还在长三甲火箭的基础上捆绑两个2.25米助推器,组合形成长征三号丙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可达3900公斤。

  岑拯说,长三甲系列火箭的发展模式是按照当初提出的“上改下捆、先改后捆”的技术途径实施的,体现了模块化、组合化与整体优化等先进设计理念。这一发展思路对长三甲及其发展型火箭的形成,以及大型火箭的发展规划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长三甲系列火箭,既可以‘一箭单星’也可以‘一箭多星’发射。”姜杰告诉记者,这样既可以用于标准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也可以用于超同步转移轨道或低倾角同步转移轨道发射以及深空探测器发射,还可以在飞行过程中实现侧向机动变轨、多次起旋、消旋、定向等,从而满足卫星用户多种不同使用要求。

  入轨精度与世界知名火箭相当

  姜杰表示,长三甲系列火箭的助推器、一子级、二子级均采用常规推进剂组合,而第三子级采用液氧加液氢的低温推进剂组合。

  对于液体火箭而言,液态推进剂存在易挥发、腐蚀等风险,因此在临发射之前加注完成后,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发射出去。她以常温推进剂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为例介绍,这些推进剂加注后存储周期是7天左右;而低温推进剂液氢、液氧,它们的存储周期则只有1天。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