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sse算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保健品品牌之一,而据H&H国际控股方面向记者透露,Swisse中国市场贡献占集团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业务单元(ANC)的51.5%,中国市场成为ANC第一大贡献市场。
另据Blackmores公告,公司2019财年在中国市场实现收入1.22亿澳元,占当年公司总营收20%。另有来自新西兰的保健品公司Comvita(康维他)在2019年6月将此前在中国的合资公司股权回购,发力中国市场,并在年报中表示中国消费者是公司最大的客户群。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随着国内的疫情形势好转,中国市场会变成各个品牌的“粮仓”。“很多(保健品)品牌第二季度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已经是超出他们的预期了。未来三四季度加大国内市场的力度,应该来说也是很多品牌去平衡全球业绩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海外保健品品牌,包括由中国企业投资的GNC和Swisse,均大力依托跨境电商的方式进行销售。而此前,像小马和王帅这样的海外代购所带来的购买力也不容小觑。但受2019年1月起实施的《电商法》影响,代购生存空间进一步萎缩,部分海外保健品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也直接受到了影响。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注意到,以GNC品牌为例,售卖有保健食品“蓝帽子”标的“GNC健安喜旗舰店”和售卖英文版包装产品的“GNC健安喜官方海外旗舰店”同时存在。前者仅销售褪黑素、氨糖软骨素、维生素B等11种产品,拥有11.5万粉丝关注。后者则销售136种产品,店铺拥有粉丝50.9万。
信达证券食品饮料分析团队指出,没有获批“蓝帽子”的海外保健品企业通过跨境电商销售,也并非不正规。朱丹蓬则认为,没有拿到“蓝帽子”对海外保健品在国内的渠道布局影响很大。“产品陆续拿到‘蓝帽子’后,就能进入药店、专业商超以及母婴店销售,才会变成全渠道销售,提升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