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通小哥正准备将快递放到快递柜)TechWeb图
当下,伴随着电商市场的快速发展,快递量也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开的数据显示,1-10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867.2亿件,同比增长34.7%。作为快递链条末端的派送员,快递小哥身上背的KPI也越来越高。
一名申通小哥告诉TechWeb,自己平日的派送任务是200件,如果签收率没达标,站点就会扣钱。为了完成绩效,现在大部分都是送到驿站或者快递柜,一单费用大概0.35-0.6元,自己的派单费用是1元,因此每单也就能挣0.4-0.65元,一个月光花在驿站和快递柜上的钱就上千了。
在被问及投诉罚款的问题时,该小哥无奈地表示,谁都不想被罚款,但是完不成任务罚的钱更多。
任务重、压力大,在送货上门还是送到驿站之间,快递小哥们选择了代价更小的后者。而关于派单费与工作量不匹配等问题,其实各家快递企业也在做出改善。今年9月1日起,中通、圆通、韵达、申通、百世和极兔速递6家加盟制快递企业均宣布上调0.1元的派费。不过,申通、圆通和韵达的快递小哥均告诉TechWeb,自己并没有收到这上涨的0.1元派费。
“快递最后一公里”难题 吃亏的永远是消费者
一位物流行业从业人士告诉TechWeb,快递不上门看似是快递员的问题,在这场“取件焦虑”背后,其实是整个快递行业太卷,单票价格持续下滑导致的。
从公开的财报数据显示,各家快递公司在实现营收、快递单量增长的同时,单票价格却同比去年同期有着不同程度的下滑。从整理的表格数据来看,即便是顺丰,也避免不了这尴尬的情况,在今年某些月份的单价同比下滑更是超过了10%。
与此同时,长期的价格战,也正在让整个行业的单票价格加速下滑。根据国家邮政局等公开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20年,中国快递业平均单价已经从24.57元降到了10.6元。虽然快递数量在增多,但单票价格的下滑,还是让快递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变得“廉价”,不上门一定程度上就是快递员对于派费低的无声反抗。
(2010-2020年中国快递业平均单价)
至于为何京东和顺丰还一直坚持着上门的政策,TechWeb认为,一方面和派费有关系,另一方面,则是京东顺丰和通达系所服务的对象不同导致的。其中,顺丰和京东一直就是以服务高、速度快著称,并且都是自营模式,可以更好的统筹管理。他们所面向的是高客单价的消费群体,是快递链条中的末端用户,因此高质量的服务是争夺市场的关键。
相反,通达系则更多的是为电商平台的商家服务,更低的价格是竞争核心,而服务质量并不是它们所关心的,只要保证买家能收到货就行。从国家邮政局公布的快递企业满意度评分也能够看出,三季度通达系的得分没有一家在80分以上。
难道“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真的就无解吗?其实也不一定,提高派费、合理安排绩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快递小哥更愿意送货上门。但是,细细想一下,这之间增加的成本会转移到电商卖家一方,继而转嫁到商品价格上,最终买单的还是消费者。在这场签收率、市场与利益的三方博弈中,消费者似乎一直占据着下风。
(11月21日,仍有许多包括放在驿站里等待领取)TechWeb图
双11已经过去十天时间,不知道还有多少包裹躺在驿站里,等待着被签收。 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大,快递行业的价格战还会继续打下去。而在市场份额和末端用户的选择上,很显然后者是被抛弃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