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自2017年以来,京东已在技术上累计投入近750亿元,不仅自主研发出天狼、地狼、智能快递车等多种机器人,在仓储、运输、分拣及配送等环节大大提升效率,还自主研发了仓储、运输及订单管理系统等,支持供应链的全面数字化。
王强表示,数字化已成为点燃供应链变革的新引擎,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和物流市场,拥有庞大的消费人群和海量的订单,为供应链数字化提供了最佳试验场,也具备更为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毋庸置疑,智能化也是快递业共同的发展方向。
在四川甘孜,顺丰投入200架以上无人机,完成对无法人工养殖的松茸从高山“无人区”到交通要道的配送任务;在深圳,数架顺丰无人机从罗湖区第五人民医院楼顶依次起飞,穿过高楼大厦,降落在龙岗布吉的罗湖医院集团医学中心起降场上,将核酸检测样本送到了工作人员手中;在广州,理工大学的宿舍楼下,大学生们纷纷围到顺丰无人车前,用手机扫码取件……
据顺丰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顺丰通过智慧供应链、智能地图、AI风险管控、场地可视化监控、无人机、无人车末端配送等科技手段稳步增强物流时效能力;此外,顺丰结合各行业场景特征,在高峰期间为企业级用户提供仓网规划、库存优化、线路规划等全链路供应链优质服务。
三、从神州大地驶向大洋彼岸
曾经在网络上流传过一个段子——把大象装进冰箱总共需要几步,答案是三步:打开冰箱门,把大象放进去,再把冰箱门关上;而今,把龙泉宝剑寄到美国只需要三步却并非笑谈。
2018年,随着顺丰“杭州-纽约”定期国际货运航班的开通,宝剑出口拓宽美东流向业务;2020年,受疫情影响,各宝剑生产企业原有的其他出口渠道航班锐减,而顺丰金华区仍可为客户提供美国全境发运服务,赢得了客户认可。
实际上,以顺丰和“三通一达”为代表的中国快递企业,纷纷启动了国际市场,目前,各家在东南亚以及欧美市场均有布局,国际业务角逐日益升温。
即将于2022年1月1日开始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再次加速了国内快递企业“出海”节奏。以极兔快递为例,在15个RCEP成员国中就已在8个国家建设了自营快递末端派送网络。
观察人士发现,在中国的民营快递企业中,顺丰、圆通都有了自己的航空公司和飞机,甚至在机场建设方面也开启了深度布局。其中总投资额372.6亿元的湖北鄂州机场将成为顺丰航空货运的枢纽机场。菜鸟也开通了杭州-莫斯科、香港-比利时等航线,并提出了在多地建设物流配套设施的eHub计划。
除了全球仓网建设外,京东国际物流的海陆空运输线路覆盖百余国家及地区,拥有自营包机、国际海运、中欧班列和国际卡车等近千条国际运输线路,国际供应链网络触达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致力构建全球双48小时通路。“京东在助力品牌‘走出去’的道路上,凭借着在全球干线和本地仓网络的建设与完善,逐步搭建起一套稳定高效的出海新基建,大幅提升货运速度和品质。”
中国快递进入“千亿件时代”是一个新的起点。
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主任王丰表示,下一步,将依托快递大数据平台,以提质增效为关键,坚持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大力发展智慧邮政和智慧快递,深化行业大数据创新应用。
中通快递集团董事长赖梅松表示:“我们要有‘归零’心态,因为中国快递正在大步迈向‘从高数量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未来,快递作为服务生产生活、促进消费升级、畅通经济循环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的作用将会更加凸显。中国快递对社会的贡献、对快递人的回报会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