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电子商务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线上订单数量同比增长46%,达到近33.5亿欧元。2022年,土耳其电子商务零售额占总零售额的18%——相比之下,中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7.2%。此外,根据Statista的数据,2021年至2025年,土耳其电商市场将会以14.6%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256.73亿美元。
去年卡塔尔世界杯的举办,让国内跨境电商行业看到中东市场的巨大潜力。《天下网商》曾报道,卡塔尔世界杯期间,投影仪类目通过速卖通平台,在中东市场的销售同比增长120%。
空间大、增速快,看上土耳其电商市场的中国公司,不止阿里一家。
据晚点报道,2022 年,SHEIN 加快了在土耳其建设“小单快反”供应链网络的进度,也有其国内供应商在伊斯坦布尔办厂,预计到 2023 年底,SHEIN 欧盟地区20%的销售额将来自土耳其工厂。
图片来源:SHEIN官网
品牌工厂报道,TikTok也开始在沙特低调内测商城,同时大力招商,GMV增长迅猛。
在广州的跨境电商公司Fordeal也在中东发展相对较好。其创始团队包括蘑菇街的早期成员,获得过元璟资本、高瓴资本、顺为资本等融资。据其官方招商手册,2020年Fordeal在中东市场的购物类APP中排名前三,业务主要覆盖阿联酋、沙特、科威特等国。
但与中国大厂激烈交锋的东南亚不同,目前在土耳其乃至整个中东地区,主流电商平台仍旧大多是拥有“中东基因”的公司:除了Trendyol,Noon,N11和Namshi等都来自本土,就连如今的亚马逊中东站点,前身也是一家名为Souq的本土公司。
其中,Noon成立于2017年,用户主要来自沙特、阿联酋等海湾国家,一位在沙特工作的中国人向《天下网商》形容,“Noon相当于沙特的京东”,有本地物流仓,提供次日达服务,投资方为一些中东国家的主权基金。N11则是土耳其另一大电商平台,由韩国SKPlanet和土耳其Doğuş集团合资创立,此后收购了Namshi。
与拉美、非洲等地区类似,中东电商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期,但支付和配送环节的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加上宗教习俗和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中国电商平台在进入中东市场时并不容易。
此前一度活跃于中东地区的JollyChic(执御),曾出现在罗振宇2017年的跨年演讲中:“一家浙江公司把长三角、珠三角数千家中小制造企业的货卖到中东,成为当地最知名电商公司。”
但2017年以后,随着一批中东本土电商的陆续出现,JollyChic业绩开始下滑,由自营模式转型开放平台后,又陷入现金流危机。2021年,JollyChic发生供应商集体讨债事件,当年7月开始运营中断。
而和JollyChic一样折戟中东的,还有AjMall。2018年AjMall上线,2019年在沙特App Store购物应用下载榜中,排名曾连续一个月保持在前三,甚至把SHEIN和速卖通都甩在身后。2020年7月,AjMall还推出独立App AjBaby,涉足中东母婴垂直电商领域。但仅过一年,AjMall就被曝出关停信息。据亿邦动力报道,AjMall因为资金链问题转型2B业务。
拼多多的Temu去年也曾对中东市场进行调研,但最终决定先从欧美市场开局。
这里是掘金之地,但总有人铩羽而归。目前看来,中国公司们要在中东市场做生意,更多是通过持股或与当地公司合作的迂回方式。譬如京东,它在2021年与Namshi和阿联酋B2B电商平台Tradeling签署合作伙伴协议,通过这些平台销售京东商品。
而阿里投资的Trendyol,已经是为数不多被长期验证过的电商平台之一。
上周阿里财报电话会上,独立拆分出来的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将启动外部融资。而其投资的Trendyol也已在去年宣布,如果2023年海外收入占比达到30-35%,将寻求在土耳其和海外双重上市。
作为阿里国际数字业务打进中东市场的一个“楔子”,Trendyol的持续增长与顺利上市,对阿里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