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十年 , 弃轻从重

2023-05-31 21:18

  除了在体验层面做深,菜鸟还谋划在场景层面做宽,触角延伸至 B 端物流改造。可以看到,去年以来,菜鸟在加码菜鸟直送网络的同时,也着手布局大家电、家装、冷链等垂类场景以及全场景 B2B 城配服务。

  与小件物流的体验迭代策略一致,菜鸟在大件场景上同样采用重资产投入,包括建立自营产业带集货分拨中心、履约末端城市仓、自营送装团队等。

  去年 10 月,天猫和菜鸟联合宣布,未来三年天猫大件电器家装商品将全面实现免费送装。同时,菜鸟还将投入 10 亿元,并建立一支 1 万人规模的末端送装师傅团队。菜鸟布局末端大件电器送装,可谓直击京东擅长的领域。

  这再次体现了阿里布局自营物流的野心,不仅在模式上趋同于京东、顺丰,而且企图在物流改造薄弱的场景快速建立差异化优势。

  内外交困

  菜鸟基因的生态瑕疵,造就了菜鸟过去几年的掉队,如今卷土重来回归自营物流,生态困境仍在延续。

  早年间,当菜鸟仅强调自身数据平台角色时,刘强东就直言数据就是阿里抢快递生意的最强武器。2016 年,刘强东把枪口指向菜鸟网络,公开称:" 菜鸟网络本质上是在几个快递公司上搭建数据系统,几家快递公司的大部分利润都会被菜鸟物流吸走。"

  事实证明,刘强东一语成谶。菜鸟网络在数据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凭借电子面单等数字化手段强化了对其他快递公司的掌控力,原本属于阿里系的通达系快递公司附属依赖增强。

  独占数据和业务场景,菜鸟的掌控野心膨胀,而后各物流平台开始布局自家的数字物流系统,免于被菜鸟渗透。尤其是顺丰和京东物流,在数字系统之外,通过重投供应链和仓配底层,加大履约端配送时效,迅速在物流市场中扎根,夺得中高端市场份额。

  这也让菜鸟意识到,单纯靠大数据很难形成牢不可摧的核心竞争力。于是菜鸟扭转战略方向,走上了与京东物流趋同的道路,提出要成为一家数字基础设施公司,以菜鸟自营为引擎,打造适合全球复杂供应链和消费需要的核心物流能力。

  菜鸟自营羽翼渐丰,腾空而起之后更是在场景端夺得越来越多的制空权。从战略上看,阿里已经赋予菜鸟无差别扩张能力,正如万霖在内部所言," 模式轻或重不重要,要为客户提供最优解决方案,需要菜鸟网络做轻就轻,需要做重就重。"

  显然,菜鸟在轻重之间最终选择了后者,而后者正是包括通达系在内的快递物流企业的腹地。即使目前菜鸟自营能力只能匹配部分阿里自营业务生态,与非菜鸟自营物流网络合作尚有空间,但不排除后续菜鸟自营继续挤压其他物流企业的服务场景。

  菜鸟生态内的矛盾远不止此。

  在骨干物流涉及的重资产投资如车辆、飞机,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和管理成本。如自建大型运输车队就涉及到过路费油费、车辆维修、人车调度、事故应急、货品保全等等。对初涉该业务的菜鸟来说,不具优势,考验巨大。

  物流基建本就烧钱,而菜鸟在仓储业务方面扩张太快,建成投入运营之后的管理成本也十分巨大,尤其是为了给阿里跨境业务保驾护航而筹建的海外物流仓,投入保持着高频次、大手笔。

  菜鸟在一二期规划中就喊出 3000 亿元投资目标,今年菜鸟与 DHL 签署协议,建设波兰最大的配送自提网络,计划首期共同投资就达 6000 万欧元。

  而菜鸟已建成 9 个海外分拣中心,6 大智慧物流枢纽,跨境物流仓库总面积达 300 多万平方米,每月有 240 多架包机用于干线运输,今年 5 月,菜鸟还宣布将在一个月内新开设 5 座跨境仓库。物流设施的投入,也必然吞噬着菜鸟的利润。

  虽说 " 唯有坚持长期主义,稳扎稳打建立自身的物流能力,用扎实的物流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个过程没法取巧、没有捷径。" 但这可谓移山回海之量级的真金白银砸下去,何时能助菜鸟收回成本实现增效,犹未可知。

  菜鸟生态之外,电商系物流巨头与非电商系物流巨头,形成了一股对菜鸟场景开拓和服务体验的强大压力。

  在配送时效方面,由京东自营配送且是京东库房出库的寄件,基本可实现限时达,即当日上午 11:00 前提交的现货订单当日达,当日 23:00 前提交的现货订单,次日 15:00 前送达。非电商系物流企业顺丰,更是凭借强大的运力沉淀,在高端配送服务上站稳脚跟。

  菜鸟自营的确踏出了配送时效升级的关键一步,但不同地区,不同终端需要的人力、物力条件不同,想要大规模实现当日达、次日达以及送货上门,必须具备强大的物流网络和人员团队,这对菜鸟网络的服务升级产生挑战。事实上,菜鸟自营配送时效和送货上门最终的落地效果也表现不一。

  以送货上门为例,论服务体验,菜鸟直送的送货上门效率最高,如提出了 " 不上门必赔 " 的承诺,但当前覆盖场景有限;论覆盖范围,菜鸟驿站的送货上门势力最广,但投入有限、人员不足,体验大大折扣。至于组合式的送货上门方式,看似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其实是受菜鸟自营配送力量限制所致。

  菜鸟自营物流战略的推进也存在生态阻隔。一方面,菜鸟早期聚焦通达系物流资源整合,自有物流能力建设落后于京东,如今,京东物流在供应链、快递、冷链、云仓等环节的壁垒优势释放,成为京东集团生态显著的第二增长曲线。京东之外,顺丰在三方配送服务市场品牌和效率占优。

  中小件场景被先入局者切割,菜鸟的增长空间被限制在淘宝天猫场景,以及大件场景。

  好在作为阿里宠儿,菜鸟的商业底层支撑效应犹在,阿里定会继续输血,以推动其转型升级。但内外交困中,菜鸟能否真正走出阿里,深入产业,仍是一个待解谜题。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