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包含较多制冷与保温技术,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对冷链技术的掌握和现代的物流管理手段和方法的运用是从事冷链物流必不可少的条件。因为没有专业人才,导致没有选择适当的控制手段,合理控制标准,只能以超标准高成本来满足客户的要求,所以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专业化、精细化是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方向,从产地预冷、自动冷库储存、全冷链运输到终端配送的冷链配送全过程,每个过程都要通过不同的温度区域保存新鲜产品,这就需要区别对待不同的温度区域,管理也越来越精细化。例如,部分医疗器械在运输与贮存的过程中需要全程保持在特定温度下,对专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尚未出现市场寡头垄断者,未来专业化服务商有望主导市场。目前,有代表性的冷链公司,以不同的专业模式服务市场内不同的需求。
2、体系性
就目前来说,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某种程度上,冷链物流的发展还仅仅停留在运输与冷藏环节。就目前来说,缺的不是冷链资源,而是能够为其提供全程冷链服务的服务商。冷链行业首尾市场发展不均衡,冷链物流企业多数关注终端配送服务,忽略了产品产出时的运输、储存;从冷库功能上看,目前存储型冷库多、流通型冷库少;冷冻库多、冷藏库少;销地冷库多、产地冷库少。冷链物流一般包括预冷、包装、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从产地到加工场,从仓储到运输至消费者手中这一系列完整的流程。从“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从原产地到消费者手中,全方位保障冷链物流体系覆盖,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冷链设施的缺失都会让产品品质打折扣,断链成为冷链的不堪承受之重。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断链”,无法保证全程恒温,冷链物流行业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物流行业的天然属性,这不只是新增一个冷库、多配几辆冷藏车这么简单,而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就我国来说,还有一个问题是“东西不均”这也是体系性问题,即地域分布不均。冷链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和一线发达城市,然而承担了全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的中西部地区却冷链资源匮乏;华东地区冷库容量最大,占比全国冷库总量的37.2%,西北和东北地区作为农产品的主产地其冷库容量总和仅占全国的15%。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农业特点和居民消费习惯各不相同,要科学研判各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需求,结合国情,完善反映冷链物流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重视差异求发展。
3、风险性
要求高、投入大、维护难,冷链配送一直被国际物流行业称为该领域的“珠穆朗玛峰”。冷链投入相对于一般干货物流要增加2到3倍,所以投入与回报的风险也较大,不具备冷链运作的基本条件和没有掌握冷链市场的基本特性而贸然进入冷链物流领域会面临较大的风险。冷链物流的运营成本和所承载的货物成本相对其它行业也较高,所以失误所造成的损失也相应增加,曾经有快递巨头因冷链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到位导致温度失恒,造成巨大损失。我国冷链利润率为8%,而发达国家冷链的利润率可以达到20%~30%,未来如何做到控制成本,降低商品损耗率是各冷链物流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快速增长的市场对于冷链物流质量和效率、冷链运输装备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我国运用先进信息技术的冷链物流管理体系还明显不足,技术装备相对落后,二者的落差,更放大了冷链的风险。冷链物流的成本相对比较昂贵,由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库存成本和管理成本组成,其中运输成本与仓储成本所占比例较大,存在监控不到位、行业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冷链的高成本让商户难以承受。冷链物流规模效应极强,实现冷链物流的降本增效,规模必不可少,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尽管发展迅速,但整体上仍呈现散乱小的状态。冷链百强企业合计大约只占市场份额的不足5%,行业整体处于碎片化、分散化的状态。由于冷链运输的成本畸高,因此,许多农地生鲜产品采用“类冷链”普货快递运输服务,即用保温箱或者泡沫箱加以冰袋、冰板等,用常温普货快递的方式运输。例如中秋节时,顺丰、德邦等纷纷推出针对大闸蟹的、以及许许多多生鲜水果的快递都是如此,其中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这种方式相比冷链物流成本更低。虽然各类市场主体纷纷投入冷链物流建设,各路资本也加快抢滩布局,但冷链行业是一个前期投入大、运营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不高的行业。高成本加上低收益,导致了我国90%的冷链企业是区域性的,大部分企业当前尚未形成覆盖全链条的冷链物流监管体系,无法实现对各环节的温度控制、制冷、温控记录设备使用等情况进行全方位有效监管。从整个冷链物流来说,如何实现降本增效成为重点。有人提出,建立一个能为更多冷链和货主企业服务的冷链网络平台,实现人、车、库的最佳配置,降低不可见成本。
4、先进性
站在2023年角度看冷链,肯定一个朝阳产业,因为一群懂生活的用户在崛起,他们有能力享受生活,冷运的日趋成熟让享受生活成为可能,通过冷链买遍全国乃至全球的冻品、饮品和生鲜,一个万亿规模的市场由此而生。
冷链物流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冷链物流将会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环保化。未来冷链物流企业将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方面的管理,例如质量跟踪、溯源管理、风险评估等。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人们对冷链物流企业的辐射半径、物流时效等冷链服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传递到冷链产业中,就需要冷库制冷工艺和技术持续完善,生鲜存储温区也需要朝着智能化、精细化方向迈进。重点中的重点是全程追溯,保证品类安全,即冷链物流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运输品类的质量安全,破局之道则是全程追溯。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与区块链等技术实时监控冷链物流流通中各环节,打通生产商、供应商、销售商以及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全流程的冷链物流模式成为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