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u也因此备受欢迎。据SimilarWeb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Temu的全球独立客户访问量已达4.67亿,位列全球第二,第一是访客量达23.45亿的亚马逊。
这样的质价比固然有平台的补贴影响,但更多是可持续的,因为去掉了更多中间环节。从无数出海的“先烈”平台可以看出,北美五环外确实有多实惠的需求,但价格一旦和劣质挂钩就会让消费者感到不值,几次下单新鲜感过后,就不会再使用。产业带商品良莠不齐,为此Temu首创的全托管模式,能从平台对商品的质量和服务进行强把控,向海外输出更适合市场的产品。
这样也减少了中间环节,产业带商家直达海外消费者,保障了健康持续的低价。
柳文海表示,在传统跨境电商,人工物流方面的成本要占据产品售价的30%,但在Temu上仅为10%。传统外贸模式下,厂家缺少话语权,利润微薄。在北美,缺少线上运营经营的厂家也很难烧钱再在亚马逊等成熟平台上起量。独立站成本高,也需要投流做广告。
去掉中间环节,商家节省了运营成本,海外消费者享受到了低价。凭借全托管模式,Temu已经在北美下沉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市场调研公司Earnest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去年11月Temu已经在美国折扣市场拿到了17%的市场份额,位列市场第三。
上线一年半,Temu还在高速增长,仅用清库存的逻辑无法解释清楚。毕竟库存总有清完的一天,Temu正在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商家态度已经发生了明显改变,正在把Temu作为出海的重要阵地。
拼多多国内主站先靠极致质价比积累用户,再通过“百亿补贴”、“百亿生态”等项目向上深耕完成逆袭。人群破圈的过程,也是新品牌高速成长的最佳时机。类似历程还有淘宝做淘品牌。不少业内人士认为,Temu后续可能会出现“百亿补贴”的时间点。现在入局,也是为后期产业带升级做出海品牌铺垫。
很多“厂二代”过去都是大牌商品的代工厂,生产经验丰富,也有做品牌的梦想。现在能够直接接触消费者,及时了解消费趋势,也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机会。
Temu也在海外两次投放“美国春晚”超级碗的广告。强大的流量势能下,正在形成良性循环。低价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有利可图,更多商家上架商品;消费者发现更多低价好物,继续购买。
据了解,柳文海的店铺“黑五”大促当天店铺帽子销量就突破10万顶,“黑五”期间备的100多万顶帽子也基本卖完;保温杯商家王博文也表示“黑五’大促周店铺销量是前一周的2倍。
Temu能在海外再成功实现“拼多多式”的逆袭吗?
现阶段,当地政策的影响是出海最大的风险之一,TikTok也成为前车之鉴。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Temu也加快了在非美国地区快速扩张。截至目前,Temu已开通的站点数量达到50多个,随着南非站点的开通,当前Temu业务已实现了覆盖所有大洲,其中欧洲站点数量最多,美国市场当前体量最大。
Temu今年也跟进推出了半托管的模式,不同的是Temu把物流和售后开放给了商家,店铺运营和定价依然掌握在平台手里。
此举也被认为是在吸引已经海外当地有仓储物流甚至生产工厂的商家。把出海的过程一部分留在当地,也是缓和政策影响。同时,也会缓解Temu的利润压力。物流始终占据运营费用的大头。半托管也会降低物流费用,提高履约时效。
高盛预测数据表明,Temu每份订单的亏损将从(2023年11月份预测的)7美元收窄至4美元。
Temu未来还有新的增长空间。
写在结尾
质价比只是表象,考验的是背后的供应链和高效率。电商行业的本质是供给和需求的高效匹配。价格战在零售行业已经屡见不鲜,价格力的背后是要持续为商家和用户创造新价值。
国内拼多多主站持续增长,通过庞大用户群,以及“消费升级”下持续吸引更多优质品牌商品增加,用户的购买频次和客单价提升。海外的Temu持续跑马圈地。
“去中间化”为拼多多带来的优势,正在把中国产业带的商品带上国内电商舞台,也正走向海外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