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物流:从人机协同走向人机共融

2024-04-24 16:43

  人机协同需要机器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来执行任务,然而,机器的知识和技能仍然有限,因此,当面对复杂或新颖的任务时,机器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帮助,从而限制了人机协同的效果。

  由于机器无法像人类一样理解和适应任务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任务分配和协调可能变得困难,导致效率降低和冲突出现。如何克服上述的人机协同的局限性,那就是人机共融,虽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物流上的人机协同的发展方向是人机共融,人机协同可以称为早期的人机共融,在为人机共融积累条件,人机融合智能与机器智能相比更加强调人类和机器的协同作用。

  更好地理解和优化人、机协同竞合过程,实现竞合过程中的态、势、感、知,那就是人机共融。智慧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智能设备等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同时,基于严谨的算法和程序,不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库内搬运分拣智能设备已经成为现代科技非常大的应用投放方向,随着机器具有数据记录和分析能力,学习和决策的能力,可以积累经验数据,利用数据进行长期规划和优化,为后续的复杂的物流场景提供支持,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物流需求和人机协同条件。

  机器人凭借先进的感知和执行能力,在货架间灵活动,准确抓取商品,并将其送往指定位置;人类工作人员则负责管理和监督整个作业流程,进行质量控制和决策;人类可以通过与机器人的互动来完成一些机器人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

  所以这些都是走向人机共融的基础性工作,在此阶段,应考虑后续应用开发和功能升级等多方面因素,为未来具有多模态感知融合系统打好基础。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颠覆性技术为人机共融提供了巨大可能性。前端技术如智能感知、脑机接口、虚拟现实等构建了更自然的交互手段,拉近了人与机器的距离;基础技术如5G网络、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人机协同提供了智能化环境,使人与机器更好地融合成为可能。

  人与机器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交流是融合的关键,实现更自然、更流畅的人机交互就是融合。通过人机融合,人类可以将自己的价值观、目标和判断传达给机器,让机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人类的需求。

  从人工智能中的智能体概念来看,人机共融不仅包括机器这一看得见的硬件智能体,也包括算法等摸不着的软件智能体。物流人机共融,要实现从专用场景升级到通用场景,需要在硬件设计、软件算法和适应能力等方面做出显著变化和改进。

  人机共融可能会引发一些新的理论变革,特别是在认知科学、人机交互、人工智能和哲学等领域,可能会促使认知科学重新审视人类认知的本质和机制,给人们带来新的思想变革,从而推动智能系统与人类之间的合作模式不断深化和优化。

  人机共融是一个持续发展和探索的过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变迁,人机共融将会不断演变和完善。人机共融为物流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机会,即使机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完善自身的能力和知识,提供更准确的预测和建议甚至决策,人类仍然扮演着重要的监督和控制角色。

  我国是物流大国,物流场景的拓展与细分,扩大了人机共融的应用范围、同时也向人机共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机共融将成为未来物流行业的主要趋势,人类和机器人的默契配合将推动物流作业的变革。

  结语:如果企业不能将自己置身于与时俱进的行业大潮中,顺势而为,那么必将受到时代的淘汰,同样,如果企业不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人机协同方式,同样也要遭到淘汰。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