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以北京为例。当下,北京这样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城市面临着许多治理难题,包括交通拥堵和提高市民宜居与旅行体验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北京每天的快递量约为1500万件,主要通过城市道路运输。通过适度降低快递货运车的道路运输需求,地铁运输可以让道路交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减轻城市道路交通整体拥堵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碳排放总量。这正是城市管理者最关注的。
而对于金华这样的城市,空载的列车是运力的浪费。大多数时候,金华地铁“车空人稀”。金义东线共配属50列电客车,采用6辆编组车,全天运力约39万人次,而目前日均客流13万人次,日均运力剩余约66.7%。若将地铁客流进行分时段统计,每天11时至16时客流相对较小,运力较图定运力有近74.2%富余。在这些时段利用富余运力开展快递运输,有利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尽管出发点不同,但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通过不断的试验,创出更多的地铁兼容运输物流模式,扩大地铁的物流运输量,以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向地下要潜能,发展城市地下物流配送也是大势所趋。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层面,多部与交通物流相关的政策文件对此做出相关部署。如《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积极发展无人机(车)物流递送、城市地下物流配送等;《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利用设施服务环建立地下物流配送干线系统。
当前国内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已达到60座,地铁送快递这一试点项目的推广,其规模效益非常值得期待。
不过,客运和货运是有着不同的逻辑的。要在初始并没有考虑物流功能的城市轨道交通中,叠加多种物流模式,其要进行的工作是多方面的,相应试验也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需要大胆试验,小心求证,不断地寻求与客运相兼容、不冲突的平衡点,也可称为是“足尖上的舞蹈”。
这样的试验周期应该要有几年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