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低价”,其实是在对的时代里做了对的事。拼多多的品质与服务或许不是最好,但一定最便宜。这似乎是一个企业的基因所决定的,拼多多成立之始就主打下沉市场,主要用户群体就集中在三线及以下城市,从而抓住庞大的下沉市场用户规模背后的巨大商机,阿里与京东也强调下沉,效果似乎不够理想。
阿里与京东,和拼多多不同的地方,他们有自己的物流,虽然都开放了,并且实现了互联互通,都对其发展的支持作用,还不能小觑。
快递与电商不可分割,消费者对电商的体验如何?一定程度决定于快递的速度与服务,京东物流对于京东的支持力度,有目共睹,而阿里的菜鸟,正走着京东的老路,使菜鸟资产”重”起来。
而拼多多,也意识到快递的重要性,除了拉上极兔,也在布局快递,推广“多多买菜系统”就是明证,从这点上来说,也有趋同的趋势。
近年来,菜鸟承接了阿里电商物流的众多重磅创新服务,如天猫超市的“半日达”和速卖通的Choice物流全托管等,这些服务的成功推出,提升了阿里电商的竞争力。作为阿里自家的快递,对阿里来说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菜鸟在构建全球物流网络方面,在淘天的出海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电商的终极竞争在流量,而流量来源于系统,除了内部布局,从外部获得流量,也是三大传统电商努力方向,微信就是获得外部流量的重要一环,但在过去三大电商的竞争中,微信被阿里封杀,却被京东与拼多多作为流量入口,得到重要的支持。特别是拼多多,微信的流量被拼多多用“砍一刀”的社交裂变玩法成功激活,获得了巨大的社交流量红利。
腾讯是拼多多的第二大股东,在流量上也是倾力支持。拼多多不是把流量当作单纯的“物”,而更注重流量背后“人”的属性,但所有这些的施行,都是基于微信这个庞大的母体,依托于微信的海量用户,通过“人”分享和推荐商品,再通过商品找到合适的“人”,既快速成本又低。
然而今天,阿里为缓解流量焦虑,主动与腾讯低头和解,与腾讯打通生态,互相封杀十年后,这对生死冤家忽然相互拥抱。
2023年9月25日,,阿里妈妈(阿里旗下互联网广告平台)与腾讯广告联合宣布达成深度合作:微信视频号、朋友圈、小程序等渠道流量可以通过阿里妈妈投放,直链淘宝、天猫商家的店铺、商品详情及淘宝直播间。
用户在微信聊天场景中可直接访问淘宝链接,不需要复制到浏览器后跳转打开,淘宝商家可以通过阿里妈妈投放微信广告,点击微信广告资源位可直达商家在淘宝天猫的店铺,至此,阿里也接入了微信,三家传统电商不约而同地享受着腾讯的微信巨大流量池。
其实,三大传统电商,都需要洞察产业当前发展的脉搏,把握住企业自身的独特基因,依靠创新和内生动能,实现具有个性价值增长的模式,借鉴别人固然重要,自己创新则更加重要。
三、争斗·合作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为了竞争,三大传统电商都在加强自己的河城河,这无可厚非,但有时会触犯法律的红线,损害了同行、品牌、商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削弱了市场发展的创新和活力。影响最为深远的恐怕是电商之间的“二选一”事件,有两个标志性的节点:
一是2021年4月,阿里巴巴“二选一”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行政处罚182.28亿元,这是中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的最大罚单,阿里的态度是:诚恳接受,坚决服从。
二是2024年2月,长达10年的京东诉阿里巴巴“二选一”案有了新进展,北京高院认定阿里巴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二选一”的垄断行为成立,对京东造成严重损害,并判决向京东赔偿10亿元。前前后后,在“二选一”这个问题上,阿里被罚了超过100亿。
同样,拼多多与阿里之间也有官司,拼多多,推广“多多驿站”业务时,依附菜鸟系统已经发展成熟的末端门店资源,说穿了,就是诱导拼多多平台的消费者和为商品提供快递服务的公司大胆“借用”菜鸟驿站花了很多年打造的最后一公里末端配送体系。
驿站人流和消费频次,就是流量,拼多多和菜鸟之间展开的这场争斗的本质是“取件码”之争背后的流量密码,此举,的确和诚信经营的原则有所违背,也多少突破了商业道德的底线。
然而,由于与京东的“二选一”案件,败赔10亿,这使阿里心里产生影阴,对于起诉多多买菜侵权和不正当竞争,阿里旗下的菜鸟颇为踌躇,怕落入“二选一”的陷井,然而,思考再三,还是拿起了法律武器。
最终,菜鸟诉拼多多不正当竞争被认定,判赔500万,接连道歉5天,一场历时近2年的官司,终于等到了一锤定音。当然,这一次经济惩罚,区区500万,更像是对拼多多的一次严肃提醒。
商业就是商业,商业总是需要一定的操守和规则来约束的,竞争合规、商家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始终是平台竞争的重要纬度。平台要有底线思维,不能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商业道德。(如需了解相关信息,可查阅本公众号2024年5月1日的原创文章《三大电商的两场官司引起的思考》)
京东诉阿里,菜鸟告拼多多两大案件,具有里程碑意义,彰显了三大传统电商争斗的激烈,甚至超越了法律的底线,削弱了市场发展的创新和活力,如何才能在竞争的同时保持自身对于规则的合理利用,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无论如何,两大案件从舆论层面的焦点转移到法律层面,标志着我国法律对电商平台竞争行为的规范,也标志着中国传统电商行业不断发展成熟,进入了以法治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新阶段,尊重市场规则才是制胜之道。
2024年8月,政府有关部门发布通告:阿里完成了三年整改,全面停止二选一垄断行为,同时,开始了合作的新篇章:进入2024年,就有了淘天与京东,微信的互联互通,打破了微信与支付宝互不兼容的生态壁垒,这一合作的意义不亚于一场行业革命。
的确,经过十几年的争斗,传统电商不再锋芒对锋芒,而是在某些方面,走向合作,曾经的宿敌,握手言和,最明显的莫过于今年双11前,天猫在物流上引入京东物流,在支付上引入微信支付,而京东商城接入菜鸟速递和菜鸟驿站,在支付上接入支付宝,实现物流共享,支付共享。
10月16日,京东物流与淘天集团达成合作,京东物流将全面接入淘宝天猫平台,平台商家将能够选择京东物流作为服务商。有人说,阿里与京东“化干戈为玉帛”,是为了联合起来阻击拼多多及抖音等新势力的进攻,其实关系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