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亚马逊自主研发的AI监测系统已经实现侵权商品识别自动化,在品牌方发起投诉前主动屏蔽99%的可疑侵权商品列表。
而且,结合“透明计划”的序列化编码技术,平台累计验证超25亿件正品,覆盖88000个品牌。此外,该计划还新增了API权限,实现了品牌注册和管理产品流程的自动化。
而Tiktok Shop在2024下半年,也拒绝了超过5000万份的商品上架申请,删除了9万多种受限或禁售产品。
同时,禁止了超750万件存在侵权隐患的商品上线,主动下架45万多种侵权商品,并删除了67.5万条涉及侵权的视频和直播。
此外,平台还加大对违规卖家和创作者的处理力度,停用了45万多个违规卖家账户及其商品,并取消了70多万名创作者的电商功能。
如此看来,随着全球电商市场的逐渐发展,打击假冒伪劣、保护知识产权,已成为电商行业的共识。
但是,假冒伪劣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其背后关涉经济利益驱动、市场监管难度、技术迭代以及社会认知等多重因素,极其复杂。
这也意味着打击假冒伪劣注定是一场长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