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协同作用暂时没有反映在本季度的财报上。当季,阿里巴巴销售和市场费用同比增长了 204.82 亿元至 531.78 亿元,占收入比例从去年同期的 13.4% 增长至 21.5%。此前,京东二季度的营销开支达到 270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 151 亿元;美团二季度的营销开支达到 225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 77 亿元。三家公司都在财报中解释,对外卖的补贴拉高了营销费用。
但和京东、美团管理层先后强调反对内卷相比,阿里管理层们在将即时零售拉高到“历史性机遇”这样的高度之后,后续投入规模只会更大。分析师们仍有些疑虑,认为在即时零售烧掉 500 亿相比,把这些钱投在 AI 和云上显然更有作用,而且潜在市场规模也更大。在外卖补贴大战之前,阿里已经宣布了在 AI 领域三年超 3800 亿的巨额投资。
阿里巴巴 CFO 徐宏的回答深度诠释了什么是财大气粗。他先是强调了 AI 和消费都是阿里的历史性机遇,这两面的投资都是阿里战略性的、必须要把握住的机会,投资力度也是历史性的。
但紧接着他说,不管是从能力还是资源角度、不管是从阿里的现金储备还是现金流,都有足够的资源支撑阿里在这两方面同时进行“饱和式的投入”。换句话说,阿里在即时零售的 500 亿投资并不会影响 AI 战略,他们铁了心要和美团硬刚到底。
阿里的确也有这样的底气。截至二季度末,阿里巴巴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和其他理财投资余额为 5856.66 亿元,京东则为 2234 亿元,美团最少为 1711 亿元。
阿里巴巴 25Q2 财报 蒋凡:你可以再去问下 DeepSeek
在这场可能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补贴战役之中,谁是攻方谁是守方一目了然。
京东是最早发起进攻的一方,此后就成了佯攻。阿里是绝对的进攻主力,且弹药充足。美团在二季度经受了京东的舆论战和补贴战双重打击之后,三季度又要面临淘宝闪购更猛烈的补贴消耗战。
两方夹击之下,过去美团一直精心构建的外卖护城河现在都受到了质疑。二季度还不是战争最激烈的阶段,美团当季的经营利润就只剩下了 2.26 亿元,同比下滑 98%。经调整净利润 14.93 亿元,同比下降 89%。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同比下降 75.6% 至 37 亿元,经营利润率丢了 19.4 个百分点。
仅仅三个月,美团就快把利润打没了。美团 CFO 陈少晖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考虑到目前激烈的行业竞争,他们预计三季度外卖业务和核心本地业务都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亏损。
过去几个月来,美团管理层对外释放的信号都在强调补贴的不可持续,过去几年他们能赢下竞争,这次也不会因为更多的筹码就输掉竞争。
王莆中在那场首次公开访谈中揶揄说,他们统计饿了么累计亏损超过了 1500 亿,今天阿里再投 500 亿,“就好比打德州已经输三把了,再买一把筹码试一试。”王兴在几天前的财报电话会上说,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面对如此激烈的行业竞争,过去许多年里他们一直在竞争中成长,“可以说是竞争塑造了我们行业领先的地位。”
这可能也是当前市场对于阿里史无前例的外卖补贴最大的疑虑。在这之前,阿里在本地生活领域少有胜仗,口碑半死不活,饿了么节节败退,高德、支付宝、饿了么齐上阵,也没能在本地生活领域占得上风。外界也一度传出阿里计划出售饿了么的市场传言。
就连前几日阿里离职员工元安那份刷屏的离职信中,也着重提及了阿里在口碑、饿了么上的接连失败。元安曾参与口碑的运营,他说以当时的亲身经历判断,就知道口碑必然无法成功,因为他们的手段极其简单粗暴,砸钱搞运营、做数据指标,而不愿意做铺商家、做服务、做产品这些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的苦活脏活。
摩根大通的分析师在财报电话会上提问,这已经不是阿里第一次主动进攻外卖市场。2018 年阿里收购饿了么之后,也花了两三年时间和精力,但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果。于是他去问了 DeepSeek,DeepSeek 回答说“富养的儿子打不过穷养的创业狼”。他好奇阿里这次的进攻战略有什么不同。
分析师的提问或许代表了一部分市场的不解,只是他或许不该去问 DeepSeek,显然通义要比 DeepSeek 更熟悉阿里一些,毕竟是自家的兄弟业务。
蒋凡回答说,“对,我觉得你可以再去问一下 DeepSeek。”(电话录音中传出笑声。)
蒋凡后续聊了几点阿里的优势,比如饿了么基建能力的进步、能够短时间内支撑起 1.2 亿的单量,他们在运力、商户、用户三方面都有优势等等。但更重要的或许还是即时零售和电商业务的协同故事。他称,不要单独看外卖的业务,而是要去看整个电商业务短期、中期、长期的综合收益。
这也是整场财报电话会阿里管理层一直试图对外传达的观点,他们希望将淘宝建立起一个覆盖购物和日常消费的综合服务平台。
淘宝闪购与京东外卖首页
现在,淘宝除了原本的电商业务外,已经接入了饿了么的外卖、盒马的生鲜乃至天猫品牌的线下门店,飞猪的酒旅服务也在淘宝 APP 内开辟了专门入口。甚至此前半死不活的口碑业务也被盘活,外界传出阿里口碑即将上线对标美团拼好饭的特价拼团业务“闪拼”。蒋凡称,预计未来三年淘宝闪购和即时零售将为平台带来 1 万亿元的交易增量。
外卖并不是一门好生意。过去美团的业务逻辑是通过高频的外卖交易带动平台酒旅、打车、日杂等其他业务,现在电商平台们试图在电商领域复制这套打法,为此它们都甘愿忍受长时间的亏损和投入。
高盛此前的研报中设想了三种场景,其一是美团、阿里巴巴和京东在外卖份额维持在 5.5:3.5:1;其二是阿里在下半年取得进一步成功,行业格局演化为双寡头 4.5:4.5:1;其三是京东加大规模,三方份额维持在 5:3:2 的竞争格局。但无论何种情景,外卖市场都很难再回归到原有的 7.5:2.5 的双寡头格局。
这场战役很难在短时间内结束。大水漫灌之下,各家仍需要进入到激烈的巷战之中。阿里已经对外表露了决心,美团也需要向市场证明自己,京东在放缓补贴后试图加快补足供应链,维持已有市场。外卖之外,三方在线下折扣超市的竞争也在加快之中。
历史上无数旷日持久的战争大多都能决出胜负,但也有许多战役没有胜负可言。外卖或许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