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为了上新。创新是物流技术装备企业坚实的基本思路和行动准则,而上新,就是将创新的产品,展示在展会上,让专业观众欣赏,接纳。有些虽然是老面孔,却是新产品,虽然是老问题,却是新解法。
总之,步入(CeMAT ASIA)展区,物流科技正“活”起来,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通过不断打通技术壁垒,一个更高效、更柔性的物流体系正加速成型。从系统集成、机器视觉到机器人搬运和智能分拣,在展区内构建起了未来智慧物流的立体蓝图。
通过观展,感受到智能物流的巨大潜力,智能物流拥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问题的能力,物流业会将其运营模式从反应性行为转变为前瞻性和预测性模式。
总之,2025CeMAT ASIA紧扣行业变革脉搏,聚焦新质生产力与物流技术创新、智慧工厂建设、供应链与物流服务、具身智能、人工智能与低空经济等热点方向,进行大胆的创新,以重塑物流智能化新范式的硬实力,定义了物流科技领域的风向标。
二、结链更深入
本届展会以“立足物流,赋能智造,链通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其中体现一个链字,强调了围绕链字作文章。
链是连接,也是融合。从小的方面说,是一个仓库内协同,一个工厂内的链接,从大的方面说,则是是上下游链接,工业制造的融合,正如有人所说,物流的每一次革新,都是工业体系的一次跃升。

比如,在京东物流超脑AI大模型的智能调度下,“狼族”机器人之间可实现互联互通,在仓储环节进行智能协同。比如极智嘉无人拣选工作站可与极智嘉全系列自主移动机器人无缝协同,轻松融入现有物流流程,实现了多方案、多设备的高效协同。
系统集成,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链接与融合,在展会上的物流系统集成与解决方案板块,德马泰克、北自科技、北起院、凯乐士、兰剑智能、伍强等企业集中展示智能仓储规划、全流程管控与跨场景协同方案,为制造、快消、医药等行业提供定制化升级路径。
万丈高楼平地起,机器视觉与工控产品展区众多厂家,如康耐视、伊顿、丹佛斯、德克威尔、华茂欧特等品牌带来高精度检测设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物流环节“零误差”识别与实时数据管控,成为智慧物流的神经中枢。机器视觉技术已然崛起为大型物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因此,在展会产品中,应用这一技术的很多。
CeMAT ASIA创新沙龙举办三场主题活动的第三场就是以“链”为纽带,探讨供应链的协同与升级。从仓储装备到机器人,从包装自动化到无人驾驶运输,再到重型设备起重,构筑出物流装备全链条生态。
我们知道,国际物流展只是2025汉诺威上海工业联展三大主题核心展之一,联通同期六大上下游展会,以“毫米之间”的技术刻度,丈量着全球工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跃迁的宏大叙事。
仅物流展就有900多家企业,而工业联展全部企业数达3,400家之多,覆盖动力传动、压缩机技术、智能加工等工业制造核心领域,正是物流企业链接上下游,融入制造业的千载良机。
CeMAT ASIA物流装备技术展,作为汉诺威上海工业联展的核心部分,参展商代表着物流装备制造的各个领域尖端实力,可以说是来自于制造业,服务于制造业。
从毫米级精度的传动部件到绿色节能的压缩机设备,再到创新迭代的工业零部件,提供给智能的物流企业不仅是亚太工业技术创新成果的“全景窗口”,更成为与全球制造业协同对话、共探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核心平台。
而此届工业联展正以全新的格局构建起横跨全产业链的协同生态。九大主题展区相互呼应、联动共振,技术、理念与产业在此交融,形成开放、创新、共享的全球工业对话平台。
物流装备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长远发展,显然以往常规的单打独斗已不具优势,构筑生态链协同发展才是硬道理。此次CeMAT ASIA 展会上,AiTEN海豚之星与MAKI真木联合发布“智能搬运+电动移动货架存储”一体化方案,携手打造仓储空间利用率新标杆。
两者的联合不仅代表两大技术体系的交汇,更象征着物流自动化生态的融合与升级。从地面搬运到立体存储,从设备互联到系统集成,实现高密集存储的全自动智能智慧系统。
物流与供应链有着互相促进且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共生的关系也催生了诸多关于物流与供应链的话题探讨。如今在各个领域的企业纷纷强调降本增效、升级转型的节点,物流与供应链环节的协同优化与技术更迭往往是重点。
链接的一个重点是智能制造,身在其中,我们感到了一种新趋势,那就是物流的智能化要融入到制造的智能化中,并且制造业内部的物流与仓储环节才是今天的蓝海,展会同期举办近40场高端论坛与技术交流活动,深度探讨工业物流与智能制造的融合趋势。
工业4.0工厂的框架内,智能物流是连接供应和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智能工厂的基石。工厂的物流控制系统,将负责生产设备和被处理对象的衔接工作,在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制造业中心”,中国制造业蕴含着无限的发展机遇,对物流装备来说,也蕴含着丰富的场景和巨大的潜力市场。
当前,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持续迈进中,少不了智能物流的赋能,机器人可以便捷、高效地部署到更多工业场景中,更容易地与原有产线和工艺流程对接。
而参展的不少新品,就是为工业制造量身订作的,比如海柔创新展示了A3系列托举式机器人、以及大载重潜伏式顶升机器人K1200,以制造场景解决方案为目的。K1200是海柔自研的针对工业搬运、流通拣选、仓储物流等场景的顶升机器人,具有高安全性、易用性和极致性能等优势,最高可负载1200千克。
而苏州海豚之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始终瞄准轻小型工业搬运机器人市场,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并取得重大突破,切合了新能源、医药、3C等行业对智能物流的需求井喷式增长。
要融入制造,对产品的一个重要要求是适配性,京东物流科技负责人就表示,将持续优化大模型与“狼族”的协同能力,提升智能仓储适配性。许多参展新品在适配上都有较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