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象屿集团贸易中心邓总介绍,由于资金成本的提高,今年可能造成企业利润减少1000万元;不少出口企业因汇率风险而主动减少了国外订单。
同时,高油价更让物流行业困难加重,效益提升大幅缩水。港务运输公司相关人员透露,由于油价一路高涨,他们的总体运输成本上升了大约20%。“不光价格高,油荒也是问题。”
但是,在物流业普遍不景气的呼声中,该园区上半年全区物流营收仍取得了39%的较快增长速度。
“新增经济规模,物流业增量增长明显是主要原因之一”,曾华温介绍,目前园区内重点物流企业547家,在全国或全球市场上的业务拓展,让整个园区贸易产品线延长,市场竞争力得以提高。
园区内物流企业,做的就是现代物流模式。根据该园区近日发布的上半年经济报表,全区经济上半年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如象屿集团贸易中心,上半年棕榈油、鱼粉、乳胶、EVA等产品销售额位居全国五强,靠的就是在全国市场上继续拓展领地。
曾华温称,近两年来两百多家新企业的设立或迁入,进一步扩大了全区贸易容量,细分市场挖掘也在不断地深入,如纺织染料、楼宇对讲系统等有了初步的发展。
除了业务上的多环节操作形成优势互补外,信息化的利用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也是现代物流区别传统物流的另一大特点。
据介绍,目前园区内的几大物流公司,企业网络化建设正在进一步加强。继速传建立了全国性网络后,联合物流也在上海、广州等设立了较为健全的运营网络,而越海、日通、近铁等作为全国或全球性物流企业在闽厦的节点,充分运用了总部优势,业务拓展取得较好成绩。
未来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
物流强调的就是资源的整合,简单地说,找到适合的方式,在合理的时间,送给合适的人。
厦门市物流办负责人说,未来厦门物流企业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专业、差异化,二是综合、多元化。
这是针对企业个体,而厦门整体物流规划的目标,则是做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
根据规划,厦门将建13个主要物流中心,包括火炬(翔安)保税物流中心、厦门国际物流中心、厦门能源储运物流中心、厦门建材物流中心、厦门化危品综合物流中心、厦门粮食储运物流中心、厦门石材进出口物流集散中心等。
同时,还规划发展以保税物流为特征的口岸物流、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标志的制造业物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依托的城市、城际配送物流。
此外,因厦门的地理口岸优势,未来厦台物流合作也至关重要。
在即将提交厦门市政府的规划方案中,厦门市物流办及相关专家建议,构建对台物流服务通道,建立厦台物流合作的对接机制,以厦门象屿、海沧、杏林、浏五店四个物流园区,及厦门国际物流中心、厦门高崎农副产品物流分拨中心等载体为平台,建立厦台物流合作先行试验区,并抓住“三通”机遇,让海沧保税港区、东渡综合保税区对接台湾高雄等自由贸易港区。
“成为承接台湾第三次产业转移的平台”,该负责人说,这一园区在吸引台湾知名航运公司和物流企业入驻的基础上,发展成面向全球市场的采购、中转、分拨、配送等运作的国际物流企业。
此外,厦门还将完善物流政策措施,优化物流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