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省成本并非采用国产装备的唯一目的,上海通用更着眼于供应商的服务响应速度,以及未来设备更新的便利性。”在上海通用整车工程规划部冲压科乔华看来,采用国产装备还有更深远的意义。他告诉记者,2009年10月通过验收的上海通用东岳工厂四号冲压线,是国内第一条达到国际最先进水平的高速冲压线,第一条按照通用欧洲标准设计建造的冲压线,也是第一次完全由国内设备供应商担任总承包商、负责系统集成的冲压线。虽然,与米勒·万家顿提供的三号冲压线相比,四号线投资成本仅降低了约20%,但是,上海通用更看重“济二”的服务响应速度。“上海通用现有设备的使用寿命大概在10年左右,如果是进口设备,改进更新时与国外供应商交流起来有诸多不便”。乔华说,上海通用希望与国内装备企业共同努力,培育国产装备的核心竞争能力,顺利解决上述问题。
核心技术缺失制约后续发展
虽然国产压机已被市场接受,但是记者在第一家采用“济二”压力机的合资企业——广汽本田增城工厂采访时,却得到了一个消息——广汽本田将于明年完工的增城工厂24万辆改造工程,并没有继续选用“济二”的产品,而是选择了日本会田的高速伺服压力机。
“广本之所以选用进口压机,主要是出于节能环保的考虑。”李文英告诉记者,作为节能环保工厂的代表,增城工厂在能源消耗上已经达到了本田全球最高的水平,为实现“十二五”期间国家单位GDP节能的目标,必须进一步节能降耗。据介绍,会田的高速伺服压力机能耗只有传统机械压力机的50%,噪音也降低了一半以上,此外,其生产节拍理论上可以做到18SPM,实际上可以稳定在14SPM以上,这些指标都是目前国产压机很难做到的。
“未来,高速伺服压力机一定会有很大的需求。而在这一领域,国内企业的技术储备还不够。”李文英认为,近年来,国产装备企业的市场形势不错,许多企业忙于抢占市场、完成手中的订单,而放松了对新技术的研发和跟进。尤其是在大型伺服压力机、自动化送料设备、数控液压拉伸垫等核心技术方面,我们还不得不依赖外方。“如果上述核心技术不能尽快突破,国产装备企业未来将不得不面临一个惨淡的经营期。”李部长说,广汽本田希望通过引进使用会田的设备,促动国产装备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尽快取得技术突破。
事实上,广汽本田的这一举动已然见效。“济二”刚刚与奇瑞汽车大连项目签约的冲压线,就将在国内首次尝试采用大型伺服压力机。据介绍,该项目属国家重大专项,目前“济二”已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并形成了装配能力。而新启动的上海通用东岳工厂五号冲压线与刚交付使用的四号线相比,也做出了600多项创新性技术改进。
“主机厂只有提供更多的机会,我们的装备企业才能得到发展。”业内专家呼吁,针对采用首台套国产重大装备的优惠措施,覆盖面能否再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