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第一 用户至上”——先施科技开发新产品的原动力
记者:先施科技的读写器在国外得到怎样的应用呢?
冯建华:先施科技的产品已远销中国台湾地区及日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中东和南美巴西等国与地区,被广泛应用于北美国家的边境安全出入检查、安全防盗、交通运输控制管理、公共汽车管理、政府和企业门禁、停车场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很多领域。
记 者:在目前RFID应用处于上升阶段,但是市场不够成熟的情况下,仅仅从事RFID读写器研发和制造的先施科技是怎样得到盈利的?
冯建华:不少到我们公司访问的外国企业家对我这样讲:在世界上依靠RFID盈利的企业大约只有10%,你老冯就是屈指可数的几家之一,而且还有丰厚的利润。这是我们先施人引以为豪的一句话,在先施科技公司创立尹始, 管理层就以“国际性RFID核心制造企业”作为发展目标并融入管理理念,使我们企业很早就融入国际RFID产业链的合作与分工,给企业树立清晰明确的市场定位和企业目标,才有今天的先施科技产品出口国外、同类产品销售量第一的成绩。其次,我们一直坚持用户至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改进、提高产品的性能和适用性,我们开发了几十种适合各种领域和特殊场合的系列产品,不断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常常把精力放在与合作伙伴在一起做好解决方案,技术人员与合作伙伴一起下工地、一起研究项目,在技术上高度给予配合。在全体员工和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突破了重重难关,将SENSE产品广泛地应用到国内多个大型公交、路桥收费和烟草物流等项目中。总之,我们从创立尹始到现在商业定位一直很稳定,也是秉承科技创业和坚持始终不渝的精神才走到今天。
记者:对于将来读写器的市场有哪些方面将令人瞩目呢?
冯建华:至少有两个看点都与读写器有关,一个是EPC的UHF读写器,另一个是基于NFC的近距离通信。前者用于远距离,后者用于近距离。我们高度关注这两个方面,也将开发更多优质高性能的读写器。
记者:请您先谈谈目前对整个UHF RFID行业的看法,好吗?
冯建华:现在国内外对超高频涉足的企业还是少,国内有自主产权研发也就是几家,与其他频段相比UHF RFID技术门槛略高,产品成本也高,现在市场占有率不到10%。但是从我们市场销量上看,2004年我们的UHF产品一上市就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目前用于集装箱和托盘上的UHF的RF标签已经开始得到应用,将来包装箱甚至小包装上取代条形码,致使RFID市场激增。
记者:先施科技是英特尔的技术合作伙伴,关于这款读写器芯片R1000将对先施科技的系列产品或产生什么助益呢?
冯建华:英特尔前不久推出读写器芯片R1000是一件了不起的创举,其集成度之高、功能之强前所未有。大家知道,为了开发一款读写器,不但要使用很多分离元器件,还要对RFID的空中接口协议等作深入的了解。而R1000把读写器所使用的多数元器件集成在一块仅有8mmX8mm的芯片上,而且使用它开发读写器可以避免许多在理解协议方面的麻烦。使用时的功耗约1.5W左右。另外的优点就是价格,我们平时谈论RFID的成本时,大家常常谈论的是RF标签的价格。殊不知建立RFID系统时读写器在整体成本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有时,本来应该多用几个读写器才能使系统更完备时,却因其成本、望价格而却步,大大减少读写器的使用数量,致使系统不能发挥其最佳效果。R1000把原来需要400美元的零器件物料成本减低了一半,只需200美元的零器件成本费。读写器可以因此由过去的800美元降低到400美元。无疑,这对于用户和厂家都是件好事。R1000采用的是UHF频段的EPC C1G2协议,对于该频段的主要使用领域的物流供应链管理是个“福音”。我们正在加紧此款读写器的开发,今年3月在美国RFID World Dallas 2007国际展会上就成功推出了含有Intel RFID处理芯片的小型化读写器模块、多口读写器和一体化读写器等新产品,这些产品将在二季度开始陆续投入批量生产。
记者:您刚才提到的今后令人瞩目的另一个看点——NFC,先施科技是如何看待的呢?
冯建华:NFC是英文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的缩写,意思是近距离通信。这是由日本的索尼公司与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Royal Philips Electronics)共同开发并向ISO申请的协议,现在已经获得ISO的认可,成为ISO/IEC IS 18092。
NFC所利用的通信频率与高频相同,都是13.56MHz,阅读距离为10CM。国外NFC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而在我国,NFC尚处于概念阶段。当NFC用在卡片上时,就是类似于我国使用的“一卡通”那样的产品。它可以用于两种电器产品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例如,可以用在数码相机和电视之间,可以将相机内的图片用电波传送到电视里,利用电视机的屏幕来浏览相片。我相信这项技术在中国也具有广阔的商业远景,因此先施科技把NFC也作为一项主攻目标。
记者:刚才我们谈到的EPC和NFC都有标准问题,总之,有技术实力的公司把自己的产品规格向外界推荐,比较容易得到公认成为国家或国际标准。然而没有技术实力时有时只好“望洋兴叹”。关于EPC标准您是怎样看待的?
冯建华:EPC从Auto ID开始研究以来已经用了10年时间,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和“巨头”企业的支持。仅就其技术含量来说就含有数百项专利。我国在没有技术实力、经验和财力的情况下难以制定一项标准与之抗衡。在我国还没有决定在使用还是不使用EPC标准的时候,EPC已经被接纳为ISO的国际标准。前些时候,我国迟迟不开放UHF频段,以此阻碍对国外EPC进入中国的做法不过是“因噎废食”,捆绑住我国企业的手脚,而国外企业打入中国市场的脚步从来没有因此而停止过。另外,在技术发展的道路上新技术不断涌现,需要制定标准的地方“层出不穷”,不要把一时的“一得一失”看得太重而失去得到下一个标准带来的市场机会。从上述NFC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企业尽管没有在EPC上计较,但凭借着技术与市场实力,使其在NFC等领域内抢占了制高点。希望我国的政府部门审时度势做出决断,扭转我国与世界技术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的被动局面。在国内的UHF标准迟迟不出炉的情况下,先施科技并没有停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