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观点:京东一朝把身翻 物流布局成关键

来源:互联网 | 2017-03-10 14:57

  关于京东最近发布的“2016年全年净利润10亿元人民币,扭亏为盈”的业绩报告,更多的人是突然间转不过圈子来。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最喜欢挂着嘴边的话就是:看不懂互联网模式吧?人家京东年年亏损好几多亿,一直不影响投资人跟投以及市场地位上升啊!但是,怎么一转眼的时间,京东就盈利了呢?而且一盈利还不是几万几十万,直接就出了10亿元的净利润!

  实际上,如果要是按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来看,京东早在2013年就已经实现2.24亿的盈利、2014年年继续实现3.63亿,而且净利率一直为0.3%。而这一次所发布的2016年的盈利10个亿的业绩,依照的应该是更为严格的“美国通用会计准则”;

  打个比方说,京东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好学生。2013年时按按照地方标准考试已经过了及格线,可人家京同学说:“不!按照国考标准,我只有59分,还需努力!”于是,吭哧吭哧埋头苦学,其间也不怕别人指指点点称学渣。到了今年一亮最新考卷成绩:国考标准70分!

  当然,这样的分析反而加大了“京东怎么就变得这么牛”的解读难度。的确,过去一两个月里还在被人耻笑为生意越大越亏损的烧钱机器,一转身就成了日进斗金的赚钱机器,京东到底是如何完成了这样近乎于完美的转变呢?

  第一是实力:

  其实人家京东早就已经盈利了,只是不愿意那么早盈利:因为在2013年京东实际赚到了钱之后,刘强东把立即投入到了号称“烧钱无底洞”的自建物流、自营正品方面,今天我们所熟知并已经习惯使用的京东超市、京东生鲜、京东到家等等,都是从那时起步。所以2015年的9个亿亏损,并非是京东的盈利能力出问题,而就纯粹是投入实在太大;

  所以有人说京东在刻意模仿亚马逊,亚马逊一方面向资本市场证明自己有盈利模式,另一方面坚持不断投入圈地以保持亏损。可投资者认可这一思路,愿意持续地跟进并谋求未来更大的利益。而京东则遵循这一原则,苦心经营了两三年,终于能够在今天一洗巨亏之名,拿出一份漂亮的业绩年报;

  第二是眼光:

  在电商领域,京东的优势从哪里起步?众多当年的竞争者,有人选择品类、有人选择价格,而刘强东选择了最“脏苦累”的物流!当年的这一决定几乎所有人都不理解;对于刘强东每年都是亲自上阵送快递的象征意义也较少有人欣赏;对于刘强东屡屡为快递员代言发声更是少有解读。可最终京东能征服绝大多数用户的,无非是那种“白天下单晚上收货”这样“快到令人发指”的高效物流体验;

  而自建物流带给京东的存货周转天数仅为38天,远低于当当的99天与国美的54天;应付账款账期为52.6天,远低于当当天131天与国美的130天;这两块数据的领先,意味着京东能够以更低的仓储成本以及更优秀的供应商合作条件,进行同样的商业销售行为;再与高速增长的营收规模结合,你才会发现盈利的最大卖点竟从此而产生;

  第三是运气:

  常常有媒体感慨,十多年前不过只是中关村商城里的一个小柜台;十年前也不过是一家土里土气的网上商城;和当当的图书大战、与苏宁的电器大战,再到与天猫的购物节大战,一步步地登上电子商务领域的翘楚地位;之后,无论是京东在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展、还是在自建物流的战略决策、以及力推仓储自营引发的质疑、甚至刘强东与奶茶妹妹的情感披露,从正面来看,京东总能逢山开山、遇水架桥,最终踏上坦途一片;

  可是回到现实中的市场中,京东玩的却实实在在是一场赢者通吃、输者全赔的冒险模式。这样的模式,最终让人们记住的,是站在最终成功者席位上的刘强东与马云们,而不再会有人去回忆得起之前的8848、卓越、1号店们;分析家们看到的是京东与腾讯联手布局社交与电商的全面融合,却忘记了他们之间也曾有过的殊死搏杀;

  恰如任何一场惊险的比赛,站在冠军的领奖台回看过去,更吸引人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赛点惊险过关,一点又一点的幸运女神的眷顾;只是这里并不会把“幸运”作为成功者的总结原因,而只是想说明,所有“不幸运”的竞争者,早已成为道路两边被人遗忘的白骨与尘埃;

  最后还想说明一点的是,今天的京东,早已不是过去以及习惯上我们所知晓的京东。原本是总集团下面两大子集团之一的京东金融,正在悄悄地实施分拆计划。一方面,仍处于亏损状态的京东金融分拆出去后,将会大幅提升原京东集团的盈利规模;另一方面,独立后的京东金融会成为类似阿里集团下支付宝的关键性市场占位;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