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无人科技引领物流行业发展

来源:慧聪网 | 2019-02-22 10:15

  京东着眼于通过实际应用推动智能物流发展,无人仓、配送机器人、无人重卡、无人机纷纷成功落地应用。目前,京东无人科技已经完整覆盖仓、运、配整个物流环节,引领国内物流进入“无人化”时代。

  “坚定地面向技术转型,以技术应对瞬息万变的世界。”——这是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在2017年初公司开年大会上强调的京东未来发展战略。正是对物流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技术的持续投入,京东在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等智能物流领域积极探索,取得了领先行业的成果。

  2016年,京东无人仓雏形揭开面纱,2017年10月京东推出国内首个正式投用的无人仓,实现了货物入库、存储、包装、分拣的全流程无人化作业;2016年,京东配送机器人路测,2018年6月开启全场景常态化运营;2018年5月,京东正式发布自主研发的L4级别无人重卡;2018年11月,京东自主研发的首款支线无人货运飞机“京鸿”正式完成首飞。

  可见,京东无人科技已经完整覆盖仓、运、配整个物流环节,推动中国物流走进“无人化”时代。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京东在物流“无人化”方面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本刊记者专访了京东集团副总裁、X事业部总裁肖军。

  京东X事业部于2016年5月成立,全面负责京东智能物流技术发展与应用。作为X事业部掌门人,肖军曾是京东最年轻的副总裁,在京东工作12年履历颇丰,做过京东早期网站开发,担任过供应链系统建设的核心人员,主持开发了京东的第一个仓库管理系统,设计了京东第一套自动化物流系统,以及京东配送青龙系统、“亚洲一号”等项目,成为京东无人科技的缔造者与物流无人化发展的引路人。

  记者:京东在物流无人化方面先行先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京东开展物流无人化探索的背景。

  肖军:京东发展电商走的是自建物流的道路,因此一直非常重视应用先进技术不断优化物流运营管理。2008年,京东首个自动化仓库落地。2009年,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亚洲一号”项目开始酝酿,2014年,上海“亚洲一号”正式投入使用,通过在存储、拣选、包装、输送、分拣等环节大规模应用自动化物流设备、智能管理系统,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运作效率。2016年,京东X事业部正式成立,开启自主研发物流无人化技术设备的征程,也充分显示出京东探索智能物流的决心。这一转型不仅是基于京东自身快速发展所需,更与中国物流市场环境息息相关。

  首先,从仓储端来看。一方面,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订单量激增,同时物流时效要求越来越高;并且,电商业务的波动性非常强,在“6.18”、“双11”大促期间,订单量可以暴涨十倍甚至更多,传统的物流自动化解决方案难以满足中国电商物流的独特需求;此外,中国人口红利消失,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另一方面,中国的物流地产布局相对比较分散,仓库面积较小且多为租用,如果几年后仓库必须搬迁时,物流自动化系统拆走重建的成本较高,对企业来讲意味着巨大的资金损失。从上述角度,京东需要更加高效、灵活、能够柔性增减产能的物流自动化解决方案。

  其次,从配送端来看,配送成本约占物流总成本的50%,因此通过智能配送来降低成本备受各方重视。在城市,中国的众包物流模式在配送量和配送速度上全球领先,但各个快递、物流服务商的配送区域相对重合,没有实现共享,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行业急需一个突破性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共赢。京东在分析筛选众多技术方案后认为,通过无人车的方式来做to C配送及短驳(站点和配送员之间的物流场景)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在农村,由于人口密度低,单位面积支撑的订单量有限,采用无人机完成送货的综合成本更低,而且能够大幅提高效率。

  因此,无论仓储端还是配送端,京东都需要从技术层面去突破和创新,去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这也是京东成立X事业部,不断探索物流无人化、智能化的重要背景。

  记者:京东X事业部从成立到现在的定位与发展思路有过哪些调整?

  肖军:从工作重点和方向上来看,京东X事业部早期主要聚焦于仓储及配送的智能化,方向为“三无科技”,即:

  无人仓,全智能化无人仓库,目前已有16座“亚洲一号”投用,不同层级的无人仓数量达到50个,仓内投用的地狼、天狼、分拣AGV、交叉带分拣机、AGV叉车、机械臂等自主研发设备超过十多种。

  

640.webp (51).jpg


  无人机,实现农村15~25公里范围内的无人配送,已经成功在陕西、江苏、福建、广东、青海、海南等8省开展常态化运营,配送距离超过12万公里。

  无人车,实现城市最后1公里自动化无人配送,2018年“6.18”,京东配送机器人在北京开启全球首次全场景常态化配送运营,11月,京东物流全球首个由机器人完成配送任务的智能配送站在长沙正式投入使用。

  

640.webp (52).jpg


  此外,在无界零售的发展之下,2017年,首家京东X无人超市在京东总部开业,随后在烟台、西安、雄安新区、天津、成都、重庆等多个城市投入运营超过30家,并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开设了东南亚地区首个无人超市。通过京东自主研发的无人“黑科技”带来全程“无感知”的智能购物新体验。

  在不到3年时间内,京东X事业部逐渐形成 “4+N”的组织架构,除了以上四大无人科技外,“N”更是代表京东未来还将在硬件科技上持续创新,鼓励团队内部创业,孵化有创新技术和想法的项目,如京东X未来餐厅、京东农场、京东智能柜等等。这也意味着,除了现有的无人科技产品,X事业部还承载着京东更多科技创新期望。

  记者:请您介绍京东物流无人化的实施路径是怎样的?

  肖军:以无人仓为例,一开始我们期望能够快速完成整个内部仓储系统的智能化升级,但是过高的前期固定资产投入,对于任何一个物流公司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为了平衡好成本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我们重新思考了物流无人化实施路径及节奏,最终决定先从“高效率”上大力投入,即首先对能够快速实现效率提升的环节进行自动化升级。我们将仓储作业分为货、载具、位置三个维度,所有的效率提升都围绕这三个维度展开。在此思路下,我们首先是利用自动化立体库实现存储的自动化,其次是利用各种AGV、输送线等实现搬运的自动化,最后是利用机器人、机械臂、精确的图像识别等技术实现装箱/拆箱、拣选的自动化。

  目前,京东在全国运营了超过550个大型物流中心,仓储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我们已经完成了包括服装、奢侈品、3C、图书等产品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的50个仓库的自动化改造和升级,实现流程、组织、效率的优化。同时,从2018年11月开始,我们正式开始对外开放赋能,将京东所经历的多个“6.18”、“双11”以及多年研究物流智能化所沉淀下来的成熟解决方案向外输出。

  记者:请您结合京东无人机及配送机器人的研发及应用情况,谈一谈其面临的落地难点有哪些?

  肖军:配送机器人一定是未来的趋势,这是毋庸置疑的。2018年6月,京东配送机器人开启全场景常态化运作。但这仅仅是开始,要在完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独立运作,使无人车并非简单避障,而是像人一样具备感知世界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因为完全开放的社会环境非常复杂,涉及人、车、物等众多要素,并且不同时段环境差异很大,如工作日与休闲日,上下班高峰。在这种充满变化的情况下,是没有办法用一个固定程序来应对的,必须让机器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非开发一个增强学习模型这么简单,而是需要高度智能化,需要建立一套系统规则,一套虚拟世界学习环境,通过将配送机器人每天的运行场景变成数据,再以不同的算法进行不断的学习,最后形成一个准确的模型。因此,配送机器人不仅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门槛,更重要的是技术成熟具有时间门槛。

  目前,京东配送机器人已经成功升级到3.5代,在全国20多个城市投入城市末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接下来还将通过推出一些商业化应用场景,不断地进行产品与技术升级,使配送机器人在未来两到三年内逐渐走向成熟,实现更多的商业化应用。

  

640.webp (53).jpg


  相对于配送机器人来说,我们认为无人机还难以在短期内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这是一项着眼于未来10年甚至20年内的技术储备。目前来看,无人机的发展一方面受限于产品的生产工艺,另一方面则受限尚不够完善的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此外,电池续航及载重都是现阶段面临的瓶颈,因此无人机应用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2018年11月,尽管京东自主研发的首款支线无人货运飞机“京鸿”正式完成首飞,但是接下来还有一系列适航飞行,同时还需要取得相应的司法认证,这些都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

  总的来看,无人车、无人机的落地应用不仅需要进行扎实的技术研发,还需要在丰富的场景中进行技术与模式的验证与迭代,与AI等前沿科技紧密结合,对资本、高端人才等各方面资源进行整合;同时,作为新鲜事物,还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需要在政府的推动下形成标准,最终才能实现运力共享以及整个社会物流效率的提升。

  记者:您认为现阶段我国物流无人化发展的特点是什么?最突出的难点有哪些?

  肖军:我个人认为,以目前的物流技术而言,要实现物流作业的无人化或者自动化并不存在太大问题,但是某些作业场景需要巨大的投入,甚至可能远远超过人工费用,效率却不一定能达到最理想的状态,例如拣选等环节。对于欧美国家而言,其面临的最大痛点便是昂贵的用工成本,自动化自然是最优解决方案,但是对中国而言,由于人口基数较大,人力成本还没有成为最大挑战,因此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人机协作仍将是物流无人化最突出的特点。基于此,我认为相对欧美国家,日本在物流精细化管理运作、追求最好的人机协作等方面的物流模式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此外,要实现整个物流场景的无人化,并非依赖某一种设备的开发应用,最重要的还是整体解决方案。因此在未来,京东将立足自身优势,打造出更加适合的、更加优化的解决方案并对外赋能。京东X事业部将汇聚更多最前沿学科的优秀人才致力于技术研发,中间“重人”的环节则通过战略合作、生态打造的方式,通过借力行业优秀资源,各自发挥所长,共同促进物流无人化的实现。

  记者:随着京东物流对外开放赋能,也意味着在某些领域需要和众多物流设备商和集成商同台竞技,在您看来,京东有哪些独特的优势?京东X事业部未来的发展有哪些规划与目标?

  肖军:从整个行业来看,我认为京东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京东具有规模和成本优势。在无人仓内,自动化设备占据绝大部分成本,而成本与使用规模紧密相关,如,机器人约占无人仓总建设成本的60%~70%,余下才是软件、仓租等成本。目前,尽管国内做机器人、AGV产品的企业非常多,但是规模小,销售量不大,不过京东仅2018年仓储机器人的使用量便达到5000台;而仓储机器人只是京东诸多物流机器人应用的一个方面,随着京东对外赋能的推进,物流机器人的应用规模将越大,成本将越低。

  第二是技术优势。京东具有大量的自营仓库可以作为无人仓的应用场景,同时拥有大量的订单数据来帮助实现无人仓技术的迭代升级,这是物流设备企业所难以企及的。在巨大的现实需求支撑下,京东每年都开发出五、六款新设备应用于不同的物流作业场景,最后像“搭积木”一样实现各类自动化设备的组合应用,不断向更大规模的无人仓仓群迈进。

  第三,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经验优势。仓储作业看似简单,其实运营管理十分复杂,需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物流特点和作业需求去配置相应的流程,用最合理的自动化设备、系统和人员配合,以达到物流效率和成本的最优,即适用的行业解决方案非常重要。例如,针对图书仓、服装仓、冷藏仓、酒水仓等不同类型的场景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在这些方面,京东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我们经过十几年自建物流的经验积累,有针对不同产品分类、不同行业应用、to C与to B、大型与中小型等各种不同场景的最优解决方案,可以满足各类企业的物流需求。

  短短3年时间内,京东X事业部从无到有,规模从1个人快速裂变为近千人,形成了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和创新能力的团队。在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以及智能零售四大领域均积极展开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助力整个京东物流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未来,我们仍将立足在研发和技术上的优势,不断创新,开发出更多智能高效的无人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我们希望,在未来两到三年,京东成为国内最大的物流机器人公司。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