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还有未来吗?

来源:​嗨牛财经 | 2021-06-11 09:22

  这一年来,关于苏宁的资金紧张的消息并不少,苏宁时刻紧绷着。近期,又有消息称苏宁被强制执行超30亿,对于债务压顶下的苏宁,这个消息无疑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也不免引起了市场对苏宁的担忧,一边是上市主体苏宁易购业绩下滑,连年亏损;另一边是苏宁多元化业务接连失利,卖资产、卖股权。

  31年时间,从0到“线下零售之王”,然后从高处逐渐滑落,到如今深陷债务旋涡,苏宁到底经历了什么!当下的处境,令人不禁想:苏宁还有未来吗?

  6月9日,天眼查数据显示,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超30.82亿元,执行法院为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刘玉萍、张近东、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苏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被列入被执行人。

  过去一年,苏宁深受债务的困扰。

  今年4月和5月,苏宁易购披露2020年及一季度业绩均不理想。2020年,苏宁易购营收2522.96亿元,同比下降6.29%,扣非净利亏损超68亿,同比降19.19%,也是其上市以来最大亏损;而2021年一季报,苏宁易购营收540亿,同比降6.63%;扣非净利亏损超9.38亿,同比降87.49%。

  此前,苏宁易购2014-2019年已连续六年扣非后亏损,即主业亏损,虽然账面上仍维持着利润,主要依靠的是出售资产维持账面盈利。比如,2015年入股阿里时,阿里股价每股不到80美元,2017年12月第一次卖出时,阿里股价已涨到170美元附近,此后分三次套现清仓,苏宁共计盈利约140亿元。

  截至2021年3月底,苏宁易购的流动资产约1017亿元,但流动负债为为1182亿元,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这也间接导致了苏宁电器偿债压力高企。

  为缓解债务压力,苏宁开启了一系列的股权质押、转让动作。

  2020年12月10日,苏宁控股集团张近东、张康阳父子将手中股票全部质押给阿里,出质股权数额10亿人民币。

  2021年2月3日,苏宁易购发布了一则实控人张近东股份质押的公告,截至公告日,张近东已累计质押股份数,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21.09%。

  2月19日,苏宁易购发布了关于公司股东股份质押的公告,公告显示,苏宁电器本次质押数量为3300万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1.78%,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0.35%。

  2月23日,苏宁易购又公告,持股5%以上的股东苏宁电器集团质押了5757万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3.11%,占公司总股本比例0.62%。截至公告日,苏宁电器集团已累计质押股份数,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48.47%。

  2月28日,苏宁易购实控人张近东及一致行动人和深国际、鲲鹏资本签署《股份转让框架协议》,苏宁方面拟将所持公司合计数量占上市公司总股本23%的股份转让给受让方,对应加码为148亿。从苏宁易购股权结构来看,张近东、苏宁电器、苏宁控股合计持有苏宁易购39.02%的股权,若交易完成,也就意味着张近东将失去对苏宁易购的控股权。

  但由于深国际、鲲鹏资本仍在尽调,股份转让迟迟未能完成。

  6月3日晚间苏宁易购公告,以6.2元/股、总计31.824亿元的价格,向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有限合伙)转让5.2亿股无限售流通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59%)。不过,这31.824亿只是一笔借款,由于张近东签订《回购协议》,10个月后张近东必须回购苏宁的5.59%股份。

  巧合的是,刚借来近32亿的款,现在苏宁电器又背上30亿的执行款,虽然未并入上市公司苏宁易购的报表内,但作为实控人,最后是否还是由张近东来扛?

  苏宁如何一步步走到如此境地?

  在《苏宁:连锁的力量》一书中,作者段传敏描述了苏宁经历了三次的迭代,1990年代的第一个十年,完成从批发到电器专营商场零售的转变,避免了当年郑百文公司的悲剧;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从电器专营店升级到大型电器商场连锁;2013年则开始向互联网转型。

  业内有句话说:一部零售史,半部看苏宁。在互联网电商崛起之前,苏宁是当之无愧的“线下零售之王”,而在电商的浪潮下,苏宁却开始掉队。

  1990年,张近东在南京成立第一家苏宁门店,主要销售空调,凭借着“送货上门、免费安装”、“反季销售”、“广告”三把斧赢得用户,1996年成为全国最大的空调经销商。1999年苏宁转型做连锁零售,在电器领域率先搞起了全国连锁发展模式。此时,围绕着家电零售,国美的出现与苏宁展开竞争,2004年国美和苏宁先后在资本市场上市,双方开启价格战,并保持不断扩张,在苏宁国美竞争的上半场,无论是门店数量、经营收入,苏宁都略逊一筹。但在2008年,黄光裕因为非法经营锒铛入狱,国美经营状况急剧下滑,给苏宁带来的反超机会。

  2011年,苏宁营业收入938亿,净利润48亿,而彼时的京东营收仅210亿,淘宝营收也仅145亿,两者加起来不到苏宁的一半,这一年是苏宁发展历史的高光时刻。

  2012年京东的刘强东发了条微博,宣布在大家电上和苏宁发起价格战抢占市场,当时人们认为这个裹挟中国电器零售的半壁江山入局的苏宁是不可能败给京东,就连张近东也信心满满,认为“京东与苏宁不是一个量级的竞争对手”。但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2014年,京东营收1150亿元,而苏宁的营收为1089亿元。到2016年,京东营收2601亿元,几乎是苏宁1485亿营收的两倍。之后差距则是越来越大,京东远远把苏宁甩在后边。

  第三方调研机构易观发布的《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天猫成交总额排名第一,占市场份额63.8%;其次为京东,市场份额为25.9%;苏宁第三,其市场份额仅为5.4%。

  为何苏宁会在电商浪潮下掉队?

  首先是起步时间晚。虽然2005年,苏宁就首次组建B2C部门,试水电子商务,但无论是经营规模还是辐射范围都极为有限,基本可以忽略不计。2009年成立的苏宁易购才算是真正入局电商,这比京东晚了5年,比淘宝晚了6年。

  其次战略定位落后。在互联网浪潮下,门店经营效益走低,但苏宁仍把重心放在线下,上市融资的钱主要用于门店的扩张,线上销售一直作为线下的补充,线上营收占比很小,2013年其线上营收占比仅为21%,2015年才基本达到一半,等苏宁反应过来要追赶的时候,市场早已是淘宝和京东的天下。

  事实上,从经营策略也可以看出来,在线上线下业务发展过程中,苏宁始终感觉很别扭,不断变换策略,试图消除线上线下经营的矛盾,从中找到融合点。

  2010年提出“全面去电器化”;

  2011年提出走“沃尔玛+亚马逊”模式;

  2013年提出“一体两翼”战略,即以互联网零售为主体,打造O2O的全渠道经营模式和线上线下的开放平台。

  “苏宁从一开始就缺乏电子商务的基因,患得患失,既想借助电子商务攻城略地,又想从实体商业中获取通道费。创新不足,结果裹足不前,错失了许多发展良机。”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评论到,“苏宁的症结在于体内传统商业的基因无法更替”。

  之后为了挽回颓势,苏宁选择了多元化发展道路。2018年1月,苏宁宣布在原有的易购、金融、置业、文创、体育、投资六大产业基础上,提升物流和科技产业的地位,形成八大产业板块协同发展的格局。

  不难发现,除苏宁易购之外,其余七大板块均不直接涉及零售业务。更重要的是,苏宁在这些非零售领域鲜有建树。

  文创体育方面:先后收购PPTV、龙珠、国际米兰等;

  金融方面:打造了苏宁金融;

  地产方面:在二三线城市不断开发苏宁广场、酒店写字楼等商业项目,2019年收购万达旗下37家百货门店,全部更改为苏宁广场;以及开设苏宁小店,2018年开设8122家苏宁小店;

  在零售方面:收购了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收购天天快递;

  ……

  据统计,苏宁在各领域的投资收购中,投资金额超过400亿。但结果是天天快递亏损超过40亿、PPTV亏损超过10亿、苏宁小店亏损超过22亿、家乐福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

  多元化发展并没有给苏宁带来新的增长,反而还拖累的苏宁,正如前文说述,苏宁易购已经连续6年扣非净利润亏损,也就是主业亏损,靠着各种融资手段继续经营,而靠变卖资产维持账面的利润,苏宁就这样一步步走入债务的泥潭。

  用一句话总结苏宁的发展历史:兴于零售、折戟电商、败走扩张。

  张近东似乎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主要的矛盾,苏宁迫切想要找到自己的核心增长点。2021年,苏宁易购明确了未来十年由“零售商”全面升级为“零售服务商”的发展战略,在年初,张近东也提出,苏宁2021年的工作阵地主要聚焦在零售主战场,与零售无关的“该砍就要砍”。

  “内外部多种因素交织的2021年,注定会成为苏宁发展过程中意义特殊的一年,也必将是苏宁近十年发展的转折之年。” 张近东曾说。能否迎来转折,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知道的是今时不同往日,苏宁面临的外部环境竞争更加激烈。

  曾经的老对手黄光裕已经出狱,并且宣布要用18个月让国美重回巅峰,在线下零售战场,国美、苏宁势必还会狭路相逢;而当年张近东瞧不上的京东,目前已成为苏宁高攀不起的对手,市值已是苏宁的好几倍;异军突起的拼多多,成功进入电商top3,苏宁也只能往后边站;还有新零售新兴企业名创优品,市值也直逼苏宁。在新旧势力线上线下的包围下,苏宁还有多少胜算?

  对于个体来说,很多人都说30岁是一道坎,当然顺利迈过那就不叫坎,否则就是中年危机。企业亦是如此,已经31岁的苏宁,从当下境遇来看,或许面临着正是中年危机。苏宁老了,张近东也老了,1963年的他已年近58岁,同年代的马云早已退休,而他仍执掌着苏宁这条大船,而从错过了互联网电商红利开始,苏宁逐渐被淘宝、京东等后浪甩开,追赶不上时代的浪潮。

  诚然,张近东也做了许多措施来挽回局势,从线下家电零售到线上零售再到多元化业务,最后有收缩回归零售主业,但大势已过,奈何“一子错,满盘皆落索”,苏宁始终没能迎来它的拐点,而此时的张近东似乎已略显疲态。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