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曾几何时,上海车展是国外品牌的炫技场,而今天,2025年的车展,则进入了中国时代,以中国自主品牌唱主角,就是展台上的外国品牌车,也融入了更多的中国元素,体现着“在中国,为中国”理念,今天,上海国际车展作为全球汽车工业的风向标,彰显着铿锵的中国力量。
一、车展,中国风
上海车展40周年,中国汽车从边缘走到了世界中心,当法兰克福车展声量减弱,底特律车展彻底成为区域性活动之时,曾经只是地方性车展的上海车展已经成为引领当下全球汽车行业技术变革的桥头堡。
两年一届的上海国际车展于4月23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规模再创新高,共有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中外知名企业参展,数字的背后蕴含着从质变到量变的历程。
在不少海外媒体的报道中,上海车展已经被冠上“全球最大车展”的名号,并且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层级最高的汽车新品首发地和首秀场,但他们没注意到的一点是,今年的上海车展不仅是全球最大,而且是中国风最强,中国自主品牌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
上汽集团占有天时地利,几乎占据了整个3号馆,率领旗下六大品牌同台献技,引来无数消费者驻足。上汽与华为联合打造的全新品牌“SAIC尚界”亮相,上汽集团总裁贾健,与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现场拥抱。这一动作,一改中国人的内敛,而展示了西洋的奔放,也表示着中国车企完成了学习阶段,进入了自我创新,引领潮流新纪元。
各大展馆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中国自主品牌展台前人流如织,那么是专属优惠策略吸引了消费者吗?不是,本次车展本土品牌并未有特殊的权益和优惠,没有预期中的大降价,但个别车型有政府补贴,比如现场下订极氪,萧山政府给到1.5万元补贴。
日益成熟的中国消费者,乐意为领先的创新技术买单,而不是被单纯的价格竞争所左右,因此,车企单纯的降价反而会损害品牌力,只有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用户服务体验,才能吸引消费者。
在两年前的上海车展上,中国自主品牌应对外国媒体和经销商展现的参展热情时还稍显局促,而今年他们已经做足准备,要主动将这场行业盛会转变为品牌全球化拓展的重要窗口。
中国汽车是依靠新能源汽车而崛起,但今天的中国汽业产业已走过了“油电之争”窠臼,成为全球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的先锋和高地。作为中国车企的主场,上海车展不仅有闻熟能详的国产知名品牌及子品牌,也有小米汽车、鸿蒙智行、方程豹等国产“新面孔”。
而转型不太成功的国外车企或合资车企却缺席了,车展上看不到法国车企的身影,但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却带着法国汽车协会成员声势浩大地来学习,来观摩;而韩系车企的集体缺席,表明这个曾以“性价比”横扫中低端市场的车系,在电动化转型中的掉队,现代和起亚,这是他们进入中国后首次缺席国内A级大型车展上。曾经占据展馆C位的跨国豪华品牌车,虽然有保时捷、宾利、罗伦士等亮相,也有不少选择退出的,国外豪华品牌缺席国内大型车展并非今年才出现,但如此多品牌集体‘消失’还是第一次。
就是参展的合资品牌,也难见往日的拥挤盛况,而昔日盛况空前国外品牌豪车,则退居展台角落,与中国品牌车展台相比,则显得落寞。在燃油车时代,豪华品牌凭借动力性能与内燃机技术优势吸引全球消费者,但随着电动化浪潮兴起,当续航能力与智能化体验成为市场主流诉求,他们的优势不再。
燃油车时代,百万元级豪车市场长期被BBA们垄断,而今天,属于中国车企的“百万俱乐部”正在加速扩容,这背后是本土品牌凭借极致的技术创新建立起豪华车新标准。
本届车展开幕前夕,比亚迪旗下高端豪华品牌仰望累计销量突破1万台,成为中国首个百万元级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比亚迪发布全新跑车腾势,搭载水平对置发动机或三电机系统,性能对标保时捷911,展现中国品牌冲击高端的决心。
由华为与江淮汽车联合打造的首款百万级豪华轿车,尊界S800,定位为全尺寸超豪华电动轿车,目标是与奔驰迈巴赫S级等顶级车型竞争,预售价在100万至150万元
极氪9X以百万售价提供五激光雷达和四电机驱动,其“天地门”对开式尾门设计,将劳斯莱斯式优雅与实用载物空间结合。成功吸引无数观众,让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而红旗金葵花概念车的24K金车标与防弹涂层,在奢华与安全之间找到新平衡点。
然而,BBA们也在推新,也在学习,凯迪拉克LYRIQ-V,是作为传统豪华品牌的高性能电动化尝试,在极氪、蔚来等中国本土豪华品牌的展台,可以看到挂着奥迪、宝马等厂商证的汽车工程师试乘感受车型差异。豪华车用户对品牌积淀的敏感度远高于参数堆砌。如何将技术势能转化为品牌溢价,中国车企仍需实践的验证。
在上海车展上,多款重磅新车首发亮相,最为瞩目的是全尺寸混动SUV群雄逐鹿,我国自主品牌竞相发布8款SUV,可称为细分赛道的车天花板,力压奥迪Q7/宝马X5/奔驰GLE等传统豪华竞品车型。
理想和赛力斯引领自主中大型SUV市场,传统车企如吉利、比亚迪等加速入局。
而红旗首款豪华硬派越野车,不仅展现了硬派越野基因,还融入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军工品质的血脉,同时保留了红旗家族语言的身影;蔚来旗下乐道第二款车L90主打智能大空间旗舰SUV,以技术驱动空间重构。
而展台上的小米SU7 Ultra曾在上海国际赛车场跑出2分9秒944的成绩,刷新官方认证纪录。业内关注甚高的小米YU7并未亮相车展,这也许是新的营销策略,吊足胃口,然后上市。作为小米集团第一款SUV,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早在在3月25日,小米汽车CEO雷军已带其亮相母校武汉大学樱花树下,当时冲上热搜。
总而言之,在上海车展上,中国自主品牌以以智驾、续航、安全取胜,而合资品牌则开启了2.0时代时代新作,在电动、智能化转型上有亮点,但充满着中国元素。
以丰田“铂智3X”“日产N7”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型,彻底摒弃传统设计语言,采用中国本土化研发的电动平台,彰显合资品牌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聆听中国成为主旋律。
而参展的跨国车企,置于全球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浪潮中,中国市场的脉动正改写着他们的竞争法则,他们在今年上海车展上首发新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含“华”量上升,在经历了电动化转型初期的不适应后快速调整,利用中国先进产业链为产品赋能。
宝马“新世代”概念车,专门针对中国路况优化的智能座舱支持方言交互和本地生活服务接入;不止一家跨国汽车公司高管在车展发布会上大秀中文,以证明其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
“外资车企+中国科技” 的深度协同成为亮点,国外品牌豪华车型BBA,在智能生态上牵手华为、阿里等公司。
在上海车展亮相的全新旗舰车型猛士M817,搭载华为ADS4.0智驾、鸿蒙座舱、乾崑车云等;奔驰CLA纯电版在保持三叉星徽设计语言的同时,采用8155芯片与华为座舱系统的“混血”方案。
华为ADS 3.0系统首次亮相,支持无高精地图全域通行,与BBA合作成果集中展示,成为车展最大焦点,奔驰、奥迪与华为深度合作,推出基于HarmonyOS NEXT的数字化服务,Momenta为奔驰提供L3级自动驾驶方案。
今年爆火的DeepSeek成为车展一大技术关键词,深化DeepSeek等AI大模型应用的不仅有吉利、东风等十几家车企,也有国外品牌宝马。
上海车展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在中国品牌车展台和发布会上,可以轻易发觉参会的海外面孔多了,不仅是西装革履的白人,还有亚非拉的新朋友,更有穿白袍的中东富豪,虽然那里不算太平,但中国自主品牌在那里的销势看好,据说,比亚迪的豪华版车型是中东人的首选。
每一家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展台上,都会有不同肤色和口音的外籍参展商仔细研究车型的与众不同之处,展台间还时常可以听到德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多种不同语言的对话交流,有些展台,甚至一度出现了接待海外客户人手不足的问题。
而在这些外国朋友中,有大部分是国外品牌汽车制造商的工程师们,他们带着学习的态度,观看着每一台中国车的细节,一些没有参展的企业,也安排了工程师到上海车展上观摩,现代集团就安排了千余名工程师参加上海车展。
各国车企的高管也在观摩的人群中,据说,奥迪和宝马的高管喜欢去小鹏和蔚来的展位;大众、保时捷、法拉利和宾利的高管则竞相围观比亚迪仰望U8。
过去很难看到有如此多的海外汽车公司高管,今天他们虚心地走到中国自主品牌展台前,主动与中国车企高管进行沟通,了解中国车企在电池开发、软件性能等领域的先进之处。这意味着,中国自主品牌的品牌地位和技术实力与国外车企愈发平等,高层交流更加广泛。
本次车展,中国车企的掌门人,和往届相比,则显得比较低调,没有了去年北京车展车企高层在人群簇拥之下“相互捧场”的画面,多了低调走访,这是行业告别浮躁的必然选择。但也是亮点频出,彰显了中国风格的营销策略。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雷军没出现在车展现场,但并没有缺席互联网上。车展举行当日,雷军发文称:“谢谢大家到访小米展台,现场领到礼物的朋友在留言区贴张图。小米车展上,每天送5000顶棒球帽,不少网友与雷军进行了互动,但小米汽车毕竟低调了许多,展台原本设置在展馆一层,临时将改到了二层,但现场人气不减,一度需要通过围栏排队才能到展台前。
2025年的上海车展,让我们看到,一度被流量裹挟的汽车行业,正逐步回归以产品和用户为核心的行业本质,而消费趋于理性后,消费者的热情不再依赖于车企大佬在车展上的高调表现或声势浩大的发布会。
我国车企的营销风格也逐步成熟了,不再是开展当天推出品牌新车,开幕前的三周,已有数十款车型提前上市,包括问界M8,阿维塔06、小鹏X9、比亚迪汉L/唐L等,有意与上海车展错峰出牌,在相对空白的流量窗口中独享用户注意力。
上海国际车展已成为中国本土品牌与跨国车企同台竞技的核心舞台,而在这竞技中,中国风成为主旋律,众多的中国自主品牌,使人们看到了不同企业理念的竞争;风格显著的冲突、对抗;对趋势、技术、审美的解读和选择。而中国车企在车展上推出的多款新车,有望成为未来一年行业新的风向标,正在改写细分市场竞争规则。
中国本土品牌也在进行残酷的淘汰赛,从展台规模来看,中国汽车工业的集中度提升了,奇瑞集团亮相53辆车,比亚迪的占据8.1H馆接近一半的展位,而原来各种新势力的小品牌,合创、哪吒、高合、极越等不见了踪影。
上海,这座东方明珠,用40年的时间证明,一个世界级的汽车产业集群必将在这里崛起,一个全球级的车展在这里辉映,而中国风是其重要底色。
二、技术,中国梦
有不少参加过多次上海国际车展的业内人士总结:2021年的上海车展是百家争鸣,2023年车展强调落地与产能,如发布各种架构、压铸技术,那么,2025年车展则进入到一个技术竞争时代,不仅是产品的秀场,更是技术、生态与战略的角力场。
首发新品将进一步展示中国汽车产业在低碳化、智能化发展中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展现前沿技术与智能汽车的深度融合,这是一场汽车科技的盛宴,展台之前,镁光灯下暗流涌动的技术博弈,勾勒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中国力量,而整体氛围更倾向于严肃的技术化的表达。
其实,早在2023年上海车展上,国产新能源车豪华品牌就成为绝对主角,而2025年的上海车展,聚光灯下的国产新能源车,堆技术、比智能、拼性价比,彰显永无止境的创新能力。
比亚迪第五代DM混动技术、蔚来900V高压架构、吉利浩瀚智驾系统等等,标志着中国自主品牌技术突破正在构建新的竞争护城河。
而在蔚来展台,大型纯电行政轿车ET9,随着小提琴家现场演奏的乐曲翩翩起舞,这不是炫舞,而是炫技,其背后则是线控智能底盘创新技术将如何赋能实际驾驶场景的思考,是快速精准地控制每个车轮,在路上碰到窨井盖或者减速带,有能力把车轮往下压或者往上提,乘坐会更舒适。
小鹏汽车推出了全球首款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比亚迪搭载智能悬浮车身控制系统等众多前沿技术的U8L首发亮相,奇瑞的三体式复合翼飞行汽车,长安汽车的机器狗“来福“,奇瑞人形机器人“墨茵”,则标志着中国汽车技术创新的独辟蹊径。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品牌的“技术平权”,沃尔沃XC90入门版直降16万至47.9万元,却在车身刚性上实现28吨抗压能力,证明安全与成本并非零和博弈。
本届车展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科技前沿,这正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强项,正如一位在小鹏汽车展台的德国经销商向界面新闻表示,中国汽车产品的科技化呈现出与传统德国厂商完全不同的特质,具有充分的中国特色。
2025年的上海车展,新能源依然是主流,展出的新车中,传统燃油车30款,新能源车型高达67款,车展结构中,新能源参展车占比从2020年北京车展的38.4%提升至今年上海车展的69.1%,除了国产品牌,一些外资品牌在纯电、混动方面也推出了亮点车型,宝马、奔驰、奥迪等都发布重磅纯电车型。
中国已经连续10年位居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在三电技术、互联网技术及电动汽车产业链上,中国自主品牌成为了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引领者,当国外车企还在补课新能源车时,中国车企已步入了新能源下半场,其突围点是续航里程再升级,从消费者角度来说,则是更长的续航、更亲民的价格。
零跑汽车在2025年上海车展全球首秀全新纯电轿车B01,主打高颜值、长续航及智能化配置;五菱宏光MINIEV的换代车型以4.98万元起售,却搭载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将百公里电耗控制在9.3kWh。
宁德时代推出新一代“麒麟电池”,能量密度突破300Wh/kg,支持1000公里超长续航,并解决了北方冬季续航缩水的痛点;欣旺达、亿纬锂能发布800V超快充电池,10分钟补能500公里,适配小鹏、极氪等品牌新车。
固态电池技术首次从实验室走向展台,其电解质材料从硫化物体系向氧化物体系的技术路线分化,预示着未来五年动力电池领域的竞赛将进入纳米级战场。
当“闪充”的技术达到极致,就需要变换角度,不再从电池容量上想办法,而走其它的技术路径,比如通过降低能耗来提升续航。荣威此次车展“上新”的纯电D6,以9.125度每百公里最低电耗,达成了全球量产车最低能耗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其背后是拥有CTB( Cell To Body)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以及一体式热管理技术。华为数字能源发布兆瓦级超充产品,与星星充电的两兆瓦闪充方案形成互补。
如果说2023年上海车展举办时,业界还在讨论智能驾驶是否能够落地,那么2025年上海车展将证明,智能驾驶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必然趋势,已经跃过粗旷发展阶段,步入精细发展阶段。
由小米SU7事故引发的蝴蝶效应还在继续,车展开幕前,视为车圈宣传焦点的智驾话题,在舆论与监管的双重作用下持续降温,有车企在车展前夕紧急将“全民智驾”的宣传海报换成“辅助驾驶”。的确,“高阶智驾”夸夸其谈要不得,但标配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新车,还将是核心卖点。
虽然车展现场,“接近L3”“自动驾驶”“零接管”等误导性词汇基本销声匿迹,但是走进中国自主品牌车,你会感受AI算法已经深入车控的各个领域,从”问界“前体验者排的长队就要看出,消费者的对智驾的热情并没有消失。
无论是燃油车、新能源汽车,还是未来概念车,今年的展车无一例外将智能辅助驾驶、智能体验作为重要亮点,但智能安全成为各车企竞争的新赛点,成为车企领导口中的高频词汇——安全是智驾和智能化发展的底线,也是企业应有的责任。
鸿蒙智行的余承东在车展中句句不离“安全”——“安全是最大的豪华”;吉利银河发布会口号则是“全域AI,安全平权”;小米承诺未来会以更高的标准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智驾并不是被按下了暂停键,而是进入一个冷静期,小米SU7事故必将引起行业的阵痛,然而,我们相信智驶的未来,就像中国高铁的成长历程一样,也是经历过事故,一度陷入迷茫,经过冷静期,再度把中国高铁推向辉煌。
零跑汽车CEO朱江明的判断是,智能驾驶绝对是未来的大方向。华为的展台规模要明显比前几届大得多,在前一天,华为乾崑宣布ADS 4高速L3商用解决方案,这说明,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是对智驾的严管,而不是否定,让真正有实力的车企站出来,而不是大家都去蹭热度。
国家的监管是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随着算法进入端到端的大模型时代,L3是可能商业化,但如果出了意外,车企将兜底和赔付。
在上海车展中徜徉,对于智能驾驶,你可发现中国车企这样两条主线:高端市场聚焦全场景高阶智驾体验,中低端市场强调功能下沉,从供给端来看智驾竞争正由技术导向转向“体验普惠”。
整体上,高端市场聚焦全场景高阶智驾体验(如极氪9X、问界M8等),以端到端、世界模型与自进化架构为核心构建差异化优势;中低端市场则强调功能下沉与性价比突破,带动智驾规模化渗透。
随着L2+级智驾渗透率提升,自主品牌推动智驾功能加速下沉至主流及入门级车型,渗透至大众经济型市场,也就是专家所谓的智能化平权。得益于辅助驾驶技术进步,叠加降本,本次车展上零跑B10、海豹06、枭龙MAX等10-15万元车型,已实现标配/选配高速NOA功能;长安启源Q07上达到新高度——12.98万元起的混动SUV配备华为DriveONE电驱,实现油电同价的同时提供L2.9级辅助驾驶。
比亚迪“天神之眼”率先实现智驾平权,海鸥智驾版将NOA能力下探至7.88万元,小马智行的第七代Robotaxi以成本下降70%;华为、地平线为代表的国产方案商,将高阶智驾功能下放至20万元级车型,例如小米YU7全系标配城市NOA,极氪007GT搭载激光雷达+Orin X芯片,售价不足30万元。
其实,在智能普权的趋势下,不光是新能源车,证明燃油车也能融入智能生态,完成智能跃迁。在智能化细分领域,消费者们更关心的不是参数表中的数字,而是这个数字能否真正转化为出行体验,智能驾驶的竞争焦点已从感知层硬件堆砌,转向基于神经网络的决策算法优化。
中国知名参展企业以新技术在细分领域里回应消费痛点,底盘技术已成为电车的“数字神经”,实现动力及底盘控制二域合一,集成加速、制动、转向、能量回收等功能。
从“中国制造”到“全球赋能”,中国技术正成为全球产业的重要支柱,而跨国车企研发权重的东移,专门针对中国深度本土化设计,预示着全球车型开发范式的逆转。
我国相关部门同时强调,在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不能放弃燃油车的攻关,因此,在车展上,长城展出了自研的4.0T V8大排量发动机,定义了一种新的“泛内燃机战略”,中国汽车技术的完善与多元,构成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选择权多样化。
中国车企对产品本质的坚守,则是产业得以生存的底色,当价格竞争让位于价值创造,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车展的转型,更是一个产业的自我革新,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赛道的狂飙突进,还是智能化浪潮的跌宕起伏,中国企业都怀揣着一颗初心。
真正的创新从来不是断裂式的颠覆,而是在继承中寻求突破,2025年的上海车展是中国汽车工业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从市场追随到标准引领,再到技术输出的缩影,目前,中国汽车产业正以全球化的合作视野,为智能网联时代的汽车产业变革写下新的篇章。
三、生态,中国情
从行业生态视角审视,大型国际车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一是为车企提供技术实力与产品矩阵的展示平台,助力品牌建立市场认知;二是构建消费者与全行业新车的集中交互场景,可有效辅助其完成需求洞察与决策链路搭建,这正是中国车企所需要的。
上海车展是行业发展的全景窗口,折射出中国汽车市场行业的趋势,我国新能源汽车竞争正从单一产品较量转向生态体系构建,在基础设施层面,补能网络层面,通过“车-桩-网”协同创新,建立技术标准的话语权。
广汽与宁德时代共建换电生态的战略合作,则将这种生态竞争推向更高维度,通过标准化电池包设计和换电接口协议,谋求在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主导地位。
目前来看,汽车之间的竞争,不仅是技术秀,更是生态战。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已从单一产品转向全链条技术创新,国产汽车品牌从前几届的“硬件堆砌”转向“软件定义”,而在技术架构层面,汽车正在从“移动终端”进化为“认知主体”。
有人说,看懂上海车展,就能预判未来五年汽车产业的走向,我们说,了解中国车情,就到感受世界汽车发展的脉博,作为生态建设的一部分,汽车模块化在向我们走来,在车展上,奇瑞iCAR通过模块化平台实现“一车七改”,满足不同区域需求。
技术的理性大于感性,营销也有了新的生态,中国车企的展台,不再是穿着清凉的模特儿的比赛场,而成了销售人员的推销地,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秀肌肉,展示解剖车,介绍工作原理和技术方案。
和往年相比,车企的大佬们不再是一味赚流量,虽然也秀现场,但都变身金牌销售,比如蔚来汽车的李斌用英语向阿联酋财长等各国政府和企业高层推销,使德国采埃孚集团董事长柯皓哲和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当场各买了一台具有车震跳舞模式ET9。而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近期在百忙之中还加了一项外语课程,为今年举办的全球经销商大会做准备。
全球化是汽车产业最鲜明的特征,也是汽车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跨国品牌正在践行“在中国,为中国“之时,,中国自主品牌却为走出去而忙碌着,参展,不仅是为中国人民秀产品,更是为全球市场打前站。
蔚来第三品牌firefly萤火虫,出发点是让全球更多用户体验到新时代智能电动高端小车的魅力,一开始就是以全球安全标准来严格打造,而乐道L90以“6人10箱”的空间设计瞄准东南亚家庭市场,中国车企的全球化路径已从单纯的产品出口,升级为本地化研发与技术标准输出相结合的新模式。
中国汽车出海不再是单打独斗,政策层也加大技持力度,中汽协主导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正在通过“一带一路”合作框架向新兴市场渗透。
从汽车生态角度说,汽车技术重心的迁移,或将重塑整个智能汽车产业链的价值分配格局。在上海国际车展的13个展馆中,有4个是汽车科技及供应链展馆,参展企业规模和数量较上届呈显著增长,世界百强零部件供应商以及国内重点零部件供应商都带了行业最新的技术和产品。
汽车产业权力中心正在发生不可逆的转移,半导体企业正通过“芯片+算法+工具链”的全栈能力,深度介入汽车电子架构定义。华为正成为主角,曾经对华为智能颇为抵触的上汽集团,在本次车展上正式推出其与华为合作的全新品牌——尚界。
华为鸿蒙智行通过“尚界”“尊界”等子品牌构建产品矩阵,将自身定位从供应商升级为生态主导者,开创了“技术平台+品牌授权”的混合生态,改写汽车产业百年来的分工体系。
上汽集团前董事长陈虹,曾在媒体问到,上汽是否会考虑在自动驾驶方面与华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时,明确表示不能接受的,并表示这就好比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或者称的“附庸”这就是当时著名的刷屏的“灵魂论”。
然而,他担心的事正成为可能,当科技企业的技术渗透率超过某个临界点,整车企业可能面临“空心化”风险——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品牌主权,需要各方认真考虑。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推动的电动化与智能化春风下,供应链从幕后到台前。
总之,中国汽车工业的生态重构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成本控制打开市场,凭借价值创新定义豪华,目标则是建立一个新的工业文明坐标系。
结语:上海车展上,无论是传统车企的转型之作,还是新势力的颠覆性产品,抑或是供应链企业的尖端技术,无不彰显着中国风,中国梦,中国情,就连我们的对手,也不得不承认,汽车产业的中国时代,已经到来。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