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618已正式开卖,那么,今年的618与往年有什么不同呢?各平台有了新的打法,许多都是对未来零售的探索,而与之相辅相成的快递,已经打开了前哨阵,让我们梳理一下,探讨其背后的逻辑。
一、聚焦低价不内卷
年初“两会”把刺激消费作为主要任务,今年刺激消费是重头戏,推出了一系列国补政策,这样的形势下,今年的618相比往年更有意义。
618大促拉开帷幕,促销折扣仍是618吸引消费者的基础,各平台确认,给消费者提供大量优惠:抖音商城承诺“投入亿级现金补贴”,京东则宣布推出多样化优惠,其中包括“满200减20神券”。
不同以往的618,今年有“国补”叠加平台补贴,可能带动家电类产品出现历史上的低价,京东首次整合“国补”与京东外卖百亿元补贴,而天猫也将在国补优惠20%基础上再发国补大额消费券。
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虽然消费潜力仍在,但变得更谨慎、更精明、更看重整体体验,理性化的趋势正逐渐形成,从曾经的“囤货狂欢”转变为“按需比价”下单,更加理性冷静,不再盲目跟风消费。
而商家,大促降价的热情正趋于冷静,作为中小卖家,大促利润已比往常薄了很多,今年会从产品出发,更注重利润,并且,随着“互联互通”实行,商家在平台选择上也更加多元。
面对商家的冷静,消费者的理性,这次618大促并未一昧卷低价,而是从绝对低价转向“可控低价”,同时引入价保机制增强消费者信任,倒逼商家提升日常价管能力,而非仅在大促期间突击降价。也就是说,将低价策略贯穿全周期,长久以低价示人的拼多多,在618来临之际,不仅入场慢半拍,而且宣示618不追求全网最低价。
就是“可控低价”,在今年也有新玩法,不仅“让利”,更在“省事”上下了功夫。商业的本质其实就是简单,实惠,弱化满减,推出更直接的立减、直降等优惠活动,用“简单让利”招式来实现共赢。
大道至简,取消凑单、现货开卖,不搞花里胡哨的算术题,不用消费者做攻略,不做复杂的优惠计算,主打消费者一眼就能看懂,一目了然的「官方立减」,买起来更轻松。
而对商家来说,能够更简单地形成自己的产品体系、价格体系,为消费者服好务。现货模式将成为主流,京东宣布取消预售,直接现货售卖,极大地简化了购物流程,淘宝的预售取消和规则简化。
总之,各大平台的618规则,遵循的都是“便宜、简单”两大原则。京东主打一个更字,“更实惠、更好玩、更简单”;天猫主打一个最字,“最便宜、最简单”
天猫6·18只采用一种优惠形式,即“官方立减”;抖音主打“立减折扣”和“一件直降”促销玩法。
自从抖音打响“反内卷”第一枪来,电商行业的竞争焦点正从单纯比价转向综合价值比拼,低价不再是各大平台竞争的重心,处于“反内卷”的总体趋势下,单纯的‘卷’价格不再是618的重点。
今年618的大促策略与规则,都体现一个原则,注重健康和谐的发展,注重整个行业生态的协同,而不是追求简单的爆单和GMV,卷价格战、零和博弈。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消费者天然注重性价比的特点,价格竞争不会消茫,但会更理性,会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更高性价比的竞争,包括产品的品质、性能、价格、服务创新等。
希望今年的618不再比拼多少交易量和包裹数,而是从更健康、更科学、更有利于行业持久发展的态度来公布一些有价值的维度和数据,使得营商环境、消费环境和整个经济环境变得更健康,
二、惠及商家争品牌
无庸讳言,过往的618,不同程度存在着只重视消费者,而忽视了商家权益的现象,甚至有个别平台带有靠牺牲商家利益满足消费者的动机。
今天,商家资源已然成为平台长期发展的重要支撑,扶持商家,是顺应市场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其实商家与消费者是一个对立统一体,重视商家,提供服务,商家可以心无旁骛地给消费者提供好的产品,而消费者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质量靠谱的产品,会有更大的获得感。
今年以来,改善营商环境、提高商家收入,便不约而同地成为了各大电商平台的主线,推出了一系列扶持商家的实质性举措,目的是在消费者得实惠大前提下,实现与商家的共赢,难怪有人称,今年是商家“友好型”618,毕竟只有商家发展好了,平台才能从中受益,消费者才能长久得实惠。
各大平台纷纷亮出“简单让利”新招式,哪怕少赚点儿钱,也要让给商家补贴和流量,这是首次从供给端出发,通过各种各样的政策扶持,让商家提供更好的产品,更具性价比的服务和商品。
淘宝不再要求商家大促报名与运费险进行强制绑定,减轻了商家的运营成本和压力;抖音则面向所有在平台正常经营的商家开放“商品卡免佣”活动,只需一次报名,即可参与2025全年免佣活动。
今年淘宝在618期间将投入20亿现金,为品牌、商家、主播打造确定性增长引擎:设立5亿专项补贴和百亿流量,打造高品质的爆款商品;投入6亿给达人返佣补贴,并用3亿现金加码店播对赌返佣。
阿里旗下的商业数字营销平台“阿里妈妈”,也重磅宣布今年618将投入30亿元红包补贴作为激励,全面贯彻平台“扶优扶新”战略。将会分赛道来激励不同的商家:面向全量商家,推出“质赢618消耗返计划”;面向品牌商家,推出“质赢618品牌扶优计划”;面向内容营销商家,推出“质赢618内容增量计划,超以往的投入力度,充分展现了扶持商家“质赢618”的决心。
天猫平台对过往“跨店满减”玩法进行调整,有效缓解部分恶意“羊毛党”先凑满减后退货的情况,从而减轻商家的经营负担;根据商品被加入购物车的情况,为商家及时推送消息,提醒商家补货,帮助商家做好库存,让商家在大促期间的运营更加灵活高效。
而京东618采取商家“免报名”机制,平台系统会自动圈选符合条件的商品,直接匹配会场流量和搜索推荐资源,降低商家的负担,让其有更多时间专注于本身的运营工作。
京东还将为商家提供首页核心资源位、618主会场及站外全域流量支持,通过“秒杀”“特价”“试用”等核心流量阵地,帮助商家更高效地触达目标客群,助力商家实现流量获取、爆款打造和销量增长三重突破。
而抖音的“立减折扣”是在商家自主填写的商品报名价基础上,立减折扣15%,并为“优价好货”提供流量倾斜、平台消费券等扶持。快手则针对全网新品、大促爆款品、大促心智品和日常畅销品匹配对应的推广策略和扶持资源。
而小红书将拿出千亿流量、20亿补贴,助力商达实现大促生意增长,细致地把 6·18 前90天拆成了蓄水、预热、爆发、沉淀四个阶段,手把手教会商家备战、作战。
平台通过给商家提供更多扶持、优化营商环境,来拉动优质商家的生意,从而给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大促往往是商家建立品牌认知,蓄水高意愿人群的黄金时期。
在618期间,平台推动商家实现新质转型升级,通过“同款同价”重构价格锚点,引导商家以品质和服务进行突围,各平台明显加大了对商品质量、售后服务、商家扶持等层面的投入。
压缩预售周期、简化促销规则、减轻商家压力……这一系列举措本质上都是围绕提高消费体验展开的。
拼多多则延续了去年双11对于品牌旗舰店的“优待”举措,对部分受邀品牌开放专门的报名链接,不需要做到“全网最低价”,只需要对标店铺同款,做到同款同价即可。
其实,商家与消费者是相辅相成的,商家压力大减,消费者也可从商家那里得到更多让利,而平台通过发券让利消费者,简接帮助商家提升订单量。各平台强调,在618大促活动期间成交的活动订单价格,均不计入历史最低价,平台价格管控柔性化无疑利好商家的长期发展,避免其因过度压价导致亏损。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是始于618,年初的“仅退款”政策的取消,不仅意味着平台规则的调整,也将增强商家的主动权,使售后机制更趋于平衡。618期间,淘宝天猫上线了商家即将超时退款外呼预警,新增“异常退款投诉”入口,体系化升级商家面对异常订单退款的处理能力。
去年拼多多就推出了“百亿减免”计划,今年拟投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流量等资源,全面加码高质量电商生态建设。
各平台不仅自身惠及商家,更通过合作,打通链路拓展商家的触达面。小红书和淘宝天猫联手,推出“红猫计划”,正式打通从种草到下单的全链路,更广泛地利用小红书超过3亿月活跃用户。
京东与B站升级了“京火计划”,符合条件的商家不仅能收获花火+、投流返货等补贴,还能享有最高120%的对投政策。平台对商家的衡量,逐渐看着一个整体,618一系列举措,凸显了平台全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
平衡包括商家在内的各方利益,做到共赢,618才能越走越稳、越走越远。当然,通过规则约束,避免无序竞争,合规运营仍是平台对商家的核心要求,比如618承诺价保至7月5日,最终目的是构建用户、商家及平台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
三、双向奔赴补短板
各大电商平台同台竞技,尽管在618这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节奏和打法,却不约而同地释放了同一信号——从价格内卷转向价值竞争,从其市场地位和竞争思路来看,重要的表现是补短板。
京东在供应链体系和物流服务上具有明显优势,严格的商品品质把控,也使得京东的用户群体主要为中高收入者。随着拼多多崛起,商品的价格敏感度也随之增高,京东需要通过618大促的一系列补贴填补这方面的空缺,而如何更好地平衡商品品质与价格的关系是其要考虑的问题。
而拼多多,推出“618加倍补”活动,并将延续品牌旗舰店的“优待”政策,以提升平台的商品品质,有望吸引中高端消费群体参与消费,向京东特定客户群进军,摘掉其“低端”的帽子。
作为传统电商,阿里与京东,经过漫长的市场积淀,拥有雄厚的品牌资源和丰富的商品品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而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的兴起,京东、淘天在平台与消费者的社交互动上面临挑战,内容创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如何更好地将内容营销与电商交易结合,更好地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将是他们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在本次618大促中,淘宝通过对主播的现金补贴,以及与小红书的合作,弥补了内容电商的不足。
抖音、快手作为电商领域的后起之秀,最大优势在于强大的内容创作能力和用户粘性,能够更有效地触达年轻消费群体,形成从内容到交易的完整闭环,但在商品质量、物流服务、售后服务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何建立更为完善的电商服务体系,将是抖音、快手电商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抖音618的大促口号是“更大的生意规模、更优的货品品质、更好的用户体验”。
通过618,我们看到,淘宝和京东的直播加码,以及抖音货架场景的加速建设,这表明,通过双向奔赴,货架电商与内容电商的深度融合将成为电商发展的重要方向。
长期以来,拼多多凭借低价策略,成功深入下沉市场发展,但始终脱不下“低品质”的帽子,618拼多多以独特属性,参与不热情,不追求全网最低价,也是一种转变,是对传统高端电商的转变与奔赴,希望通过618大促,吸引更多知名品牌入驻平台,逐步改善消费者对拼多多商品的印象。
平台倾听时代的诉求,在关税冲击,内消提速的大背景下,直播带货的商品品牌主要以新锐国货品牌和传统国货品牌为主。京东凭借其物流履约能力,针对赛道服务细分的特点,构建了“服务即产品”的框架,为消费者提供了购物良好体验,具有深厚的用户忠诚度,各大平台正在补这课。即时零售是618的一部分,京东正通过重金投入的外卖大战,补上即时零售这一闭环。
而拼多多,正在补履约到家这一课,抓手则是将拼多多旗下多多买菜快递代收业务已正式被命名为“拼多多驿站”,并开始支持送货上门服务,但是,效仿京东构建全链条物流闭环?还是延续轻资产模式专注技术赋能?目前还没有定论,但烧钱是免不了的,只是多少有别。
四、创新模式赢未来
618是京东发起的,与双十一并驾齐驱的电商年度大促。618的存在,很好地填补了年中消费淡季的空缺。618已走过了22个年头,在大促的“洗礼”下,消费者对于今年618的感知,已呈现出一种微妙且复杂的状态,这反映了消费者对618节奏和氛围的新要求——改变与创新,让其有独特感受。
其效果也不如从前,这几年的6·18大促增长见缓。2023年,号称“史上投入力度最大”,相比前一年增速显著放缓;去年618大促,全网销售总额仅为7428亿元,同比2023年618下滑了7%,第一次出现负增长,这是其诞生以来首次下滑,促使平台重新审视大促策略。
面对增量市场逐渐转为存量市场,电商大促活动逐渐融入日常消费场景,消费者对大促的敏感度下降。面对新形势下618增速滑坡的局面,今年的618带有重整旗鼓、突破瓶颈的重任。
相较于早年“流量至上”“低价内卷”的粗放式发展,近年来的618大促活动,正在经历显著的变化,在提供各种优惠和补贴之余,平台们如今同样关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大促玩法的创新性。创新性的大促玩法,给消费者新奇感,激发他们的购买欲。
今年618促销周期再次拉长,可称为最长618,从5月13就开始了,虽然冠以各种名头,比如,京东“心动购物季”,但也是618的序章,难怪有人调侃,叫 518 更贴切。大促节奏进一步拉长,给商家更多准备时间,也给消费者更多决策时间。
加长周期中,主题促销活动,几乎排满日程表,誓要给消费者更多新奇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消费者的购物热情。今年618大促创新意味很浓,比如京东超市,划分出了三类重点货盘:核心销售货盘、节日热点货盘和引流噱头货盘,三者各有特点,又相互促进;而快手电商将打通全场景玩法实行直播、短视频、商城/泛货架的多场域协同。
在关税风波之下,近段时间以来各大平台纷纷推动外贸商家出口转内销,这可能会给电商消费者带来更多有趣的商品,这一点,可能在今年618期间得到充分展示和体现。
从今年618的改变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未来即时消费体验和即时零售将成为电商发展的主要趋势。平台们早就从“拼促销”进化到了“拼时间”“拼流量”“拼生态闭环“,开始逐步摆脱对价格战的高度依赖,更加重视商品质量、服务体验以及大促玩法的多样化与创新。
在电商反内卷的当下,电商平台重构竞争逻辑,从价格内卷转向价值竞争,618不仅是平台的销售额较量,更是未来零售生态的预演,是平台生态、用户体验与长期价值的综合较量。
平台生态中,快递是履约的保障,也有许多创新,今年618,面对3C、家居家电类产品国补叠加“618”优惠,顺丰构建的国补交付场景,在货物送达时直接执行国补信息现场采集。面对首次全面参与618大促“偏远包邮”服务的新疆、宁夏、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6个省份,各快递公司采用区域集运模式,应对大促高峰。
这种以品质提升、体验优化为核心的新竞争范式,不仅体现在618优惠形式的简化与商家生态的优化,更预示着电商平台开始重构竞争逻辑,探索以价值驱动的可持续增长路径。
一句话,过去那种简单粗暴资本的游戏规则:“用补贴培养用户习惯,用规模碾压竞争对手”,可能不适用了,但电商消费者的消费潜力依然不容小觑,618,也依然值得我们期待。
结语:618大促竞赛,本质是未来零售生态的探索,它没有终点,而是一场关于用户注意力与流量的长期拉锯战,618的变与不变,正延续着它的生命力。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