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聚焦上海物流展,把握物流发展时代脉博

来源:物流产品网 | 2025-10-31 11:53 | 作者:物流絮语

  640 (3).jpg

图片:来源于展会

  2025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展期过半,徜徉其中,面对900多家优质展商同台竞技,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物流装备与技术发展的脉搏,也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新的认识,总的感触可归结为三点,

  一、展新无止境

  CeMAT ASIA作为亚洲最重要的物流盛会,围绕着一个“新”字展开,徜徉其中,不仅领略中外前沿创新科技成果,还可探寻物流发展的时代脉搏与未来十年的发展轮廓。

  创新是汉诺威工业联展的主旋律,也是参展企业的共同风格,各路厂商带来了一系列令人眩目的前沿技术应用解决方案与创新产品,展示着新一年的创新力量。CeMAT ASIA创新沙龙举办三场主题活动的首场,就是以“创新”为核心,聚焦仓储技术的突破与变革。

  展会上,不仅有历次参展的老伙伴,也有首次参展的新企业,不仅有装备技术与装备企业,也有物流运营商,他们都在围绕物流的痛点,讲述着当前物流发展的新故事——拿出最新研制的新产品,新系统,秀实力,谈创新,着眼未来,改变现实。

  依托深厚积累和技术创新的强大驱动力,众多参展商,集中展示了其针对多样化应用场景的最新技术与产品。海柔创新闪攀机器人凭借“爬货架”的独特技能引爆展期话题,闪攀系统作为海柔最新推出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仅靠单一机型闪攀机器人,即可完成垂直攀爬货架、水平地面行走、自主取箱、运箱出库等动作。一台设备即可实现效率峰值,无需担心因多种机型混合造成的效率耗损。

  而伍强智能科技两款亮相的重磅产品——转弯双向穿梭车与自适应可变四向穿梭车,通过全程动态演示,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转弯双向穿梭车彻底打破了传统直线穿梭车的空间限制,创新性地采用曲线轨道设计,能够在环形路径上实现多车协同运作与无缝跟随。

  自适应可变四向穿梭车具备超宽尺寸兼容能力,可直接存取长度300mm至800mm、宽度170mm至600mm区间内的各类周转箱与纸箱。面对电商、鞋服、工业制造等行业普遍存在的“箱型标准不一”的核心痛点,伍强智能给出了一个优雅的解决方案。

  物流机器人、AGV/AMR与工业级无人驾驶是每次展会亮新重要部分,库卡、ABB、海康机器人、快仓、极智嘉、海柔创新、仙工、锐驰智光等品牌都带来了创新产品——自主避障、路径优化、狭缝作业、人形机器人物料搬运等场景频频惊艳。

  我国物流装备企业在各细分领域突破重围,早已从跟随者蜕变成引领者,并且已超越了许多西方竞争对手,在全球竞争中抢占话语权,许多中国企业展示的产品成果都是全球首创。

  创新,不仅在于单一产品,更在于物流解决方案的创新,是融合了多项核心组件和辅助设施,构成一个高效、智能的物流解决方案的创新。许多物流企业,展示的不仅是产品,而是一个系统,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全球智能机器人引领者极智嘉在展会上全球首发其自主研发的具身智能新作——无人拣选工作站,由极智嘉具身智能基座模型Geek+ Brain 驱动,攻克了机械臂面对超大规模商品SKU时精准拣选与高效适应的技术难题,可实现多品类、多场景、多行业的真无人拣选。

  此举不仅解决了行业痛点,还推动了智能仓储从“局部智能” 向“全流程智能”的跨越,补齐了全流程真无人拣选的最后一块拼图。

  在物流装备的创新队伍中,也少不了物流运营者的身影。他们布局物流装备制造,在展会上展示了它们的精心研发之作,比如菜鸟,比如京东,他们也带来了创新产品。京东物流首次发布了智狼扩展版、天狼四向车、自动分播墙(端到端版)三款“狼族” 机器人。

  “智狼”扩展版搭载创新夹抱式货叉,可自动调节夹持力度,在12米立体空间内适配多类箱型;而“天狼”四向车系统搭载激光雷达,支持 “前后左右” 四维移动,无需切换巷道即可转运货物,通过模块化部署实现设备即插即用,目前已在全球规模化应用。

  实战是第一要义。这里的创新,不是刚从试验室走出的新产品,而是经历企业验证,完善之后具有成功案例的新产品和新方案。产品创新的背后,是客户价值的真实落地。

  今年的新品,有一个特点,是经过实战。比如京东物流作为运营方,有丰富的场景,他们展示的三款新品,是经过大促实战检验的成熟技术产品,具有较强的实战能力。

  而海柔为知名运动鞋服品牌李宁的嘉定仓部署闪攀系统,仅仅1个月便完成部署上线,实现超96%的空间利用率、日处理量达9120件、提升70%-80%人工效率的卓越价值。

  而创新沙龙的三场活动,环环相扣,则以深度研讨结合实景演示的形式,为与会者带来层层递进的行业洞察。

  对“新”的评定很重要,这是对物流装备企业一年来的创新成果的肯定,需要行业协会与权威的第三方机构来完成这个任务。比如闪攀系统产品凭借其独特的创新价值屡获国际大奖,被海外技术协会称赞为“颠覆性技术”;而伍强的红蟹转弯双向车也获得“创新产品卓越奖”。

  而对创新,上新物流装备与技术系统进行全面中肯评定的当属物流知名品牌榜,由消费者投票选定,具有接地气,更实用,权威性等特点。

  开展首日,由物流产品网与物流品牌网共同举办的“第十四届物流知名品牌TOP10颁奖典礼”就是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对品牌的认可。这一重要评选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十四届,本次评选活动共涉及15类奖项,涵盖了物流系统集成、仓储机器人、叉车AGV、穿梭车、输送分拣、信息化软件、自动识别、物流周边设备等几乎所有领域。

  进入品牌榜的企业将通过这一活动,极大地促进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外,在本次物流知名品牌榜单发布会上,参会者还共同探讨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成功之道。

  创新需要交流,“未来智造X畅享区”则融合了“未来智造峰会”、“尊‘享’买家核心板块”等特色内容,深度整合汉诺威工业联展尖端资源,通过供需匹配、论坛演示及绿色技术实景沙盘等多维体验,为观众打造沉浸式的创新交互空间,灵感将在这里萌芽。

  创新是为了上新。创新是物流技术装备企业坚实的基本思路和行动准则,而上新,就是将创新的产品,展示在展会上,让专业观众欣赏,接纳。有些虽然是老面孔,却是新产品,虽然是老问题,却是新解法。

  总之,步入(CeMAT ASIA)展区,物流科技正“活”起来,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通过不断打通技术壁垒,一个更高效、更柔性的物流体系正加速成型。从系统集成、机器视觉到机器人搬运和智能分拣,在展区内构建起了未来智慧物流的立体蓝图。

  通过观展,感受到智能物流的巨大潜力,智能物流拥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问题的能力,物流业会将其运营模式从反应性行为转变为前瞻性和预测性模式。

  总之,2025CeMAT ASIA紧扣行业变革脉搏,聚焦新质生产力与物流技术创新、智慧工厂建设、供应链与物流服务、具身智能、人工智能与低空经济等热点方向,进行大胆的创新,以重塑物流智能化新范式的硬实力,定义了物流科技领域的风向标。

  二、结链更深入

  本届展会以“立足物流,赋能智造,链通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其中体现一个链字,强调了围绕链字作文章。

  链是连接,也是融合。从小的方面说,是一个仓库内协同,一个工厂内的链接,从大的方面说,则是是上下游链接,工业制造的融合,正如有人所说,物流的每一次革新,都是工业体系的一次跃升。

640.jpg

  比如,在京东物流超脑AI大模型的智能调度下,“狼族”机器人之间可实现互联互通,在仓储环节进行智能协同。比如极智嘉无人拣选工作站可与极智嘉全系列自主移动机器人无缝协同,轻松融入现有物流流程,实现了多方案、多设备的高效协同。

  系统集成,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链接与融合,在展会上的物流系统集成与解决方案板块,德马泰克、北自科技、北起院、凯乐士、兰剑智能、伍强等企业集中展示智能仓储规划、全流程管控与跨场景协同方案,为制造、快消、医药等行业提供定制化升级路径。

  万丈高楼平地起,机器视觉与工控产品展区众多厂家,如康耐视、伊顿、丹佛斯、德克威尔、华茂欧特等品牌带来高精度检测设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物流环节“零误差”识别与实时数据管控,成为智慧物流的神经中枢。机器视觉技术已然崛起为大型物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因此,在展会产品中,应用这一技术的很多。

  CeMAT ASIA创新沙龙举办三场主题活动的第三场就是以“链”为纽带,探讨供应链的协同与升级。从仓储装备到机器人,从包装自动化到无人驾驶运输,再到重型设备起重,构筑出物流装备全链条生态。

  我们知道,国际物流展只是2025汉诺威上海工业联展三大主题核心展之一,联通同期六大上下游展会,以“毫米之间”的技术刻度,丈量着全球工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跃迁的宏大叙事。

  仅物流展就有900多家企业,而工业联展全部企业数达3,400家之多,覆盖动力传动、压缩机技术、智能加工等工业制造核心领域,正是物流企业链接上下游,融入制造业的千载良机。

  CeMAT ASIA物流装备技术展,作为汉诺威上海工业联展的核心部分,参展商代表着物流装备制造的各个领域尖端实力,可以说是来自于制造业,服务于制造业。

  从毫米级精度的传动部件到绿色节能的压缩机设备,再到创新迭代的工业零部件,提供给智能的物流企业不仅是亚太工业技术创新成果的“全景窗口”,更成为与全球制造业协同对话、共探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核心平台。

  而此届工业联展正以全新的格局构建起横跨全产业链的协同生态。九大主题展区相互呼应、联动共振,技术、理念与产业在此交融,形成开放、创新、共享的全球工业对话平台。

  物流装备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长远发展,显然以往常规的单打独斗已不具优势,构筑生态链协同发展才是硬道理。此次CeMAT ASIA 展会上,AiTEN海豚之星与MAKI真木联合发布“智能搬运+电动移动货架存储”一体化方案,携手打造仓储空间利用率新标杆。

  两者的联合不仅代表两大技术体系的交汇,更象征着物流自动化生态的融合与升级。从地面搬运到立体存储,从设备互联到系统集成,实现高密集存储的全自动智能智慧系统。

  物流与供应链有着互相促进且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共生的关系也催生了诸多关于物流与供应链的话题探讨。如今在各个领域的企业纷纷强调降本增效、升级转型的节点,物流与供应链环节的协同优化与技术更迭往往是重点。

  链接的一个重点是智能制造,身在其中,我们感到了一种新趋势,那就是物流的智能化要融入到制造的智能化中,并且制造业内部的物流与仓储环节才是今天的蓝海,展会同期举办近40场高端论坛与技术交流活动,深度探讨工业物流与智能制造的融合趋势。

  工业4.0工厂的框架内,智能物流是连接供应和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智能工厂的基石。工厂的物流控制系统,将负责生产设备和被处理对象的衔接工作,在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制造业中心”,中国制造业蕴含着无限的发展机遇,对物流装备来说,也蕴含着丰富的场景和巨大的潜力市场。

  当前,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持续迈进中,少不了智能物流的赋能,机器人可以便捷、高效地部署到更多工业场景中,更容易地与原有产线和工艺流程对接。

  而参展的不少新品,就是为工业制造量身订作的,比如海柔创新展示了A3系列托举式机器人、以及大载重潜伏式顶升机器人K1200,以制造场景解决方案为目的。K1200是海柔自研的针对工业搬运、流通拣选、仓储物流等场景的顶升机器人,具有高安全性、易用性和极致性能等优势,最高可负载1200千克。

  而苏州海豚之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始终瞄准轻小型工业搬运机器人市场,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并取得重大突破,切合了新能源、医药、3C等行业对智能物流的需求井喷式增长。

  要融入制造,对产品的一个重要要求是适配性,京东物流科技负责人就表示,将持续优化大模型与“狼族”的协同能力,提升智能仓储适配性。许多参展新品在适配上都有较大的进步。

  伍强智能的转弯双向穿梭车不仅能在规整的货架区间内高效作业,更能轻松适应不规则厂房、跨区域库房等复杂布局,大幅降低了用户场地改造的难度与成本。它的出现,为仓储自动化在复杂场景下的落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与可能性,真正实现了“一变应万变” 。

  而磅旗自研具身机器人上演物流全流程“全能首秀”:双7自由度机械臂搭载灵巧手,精准识别目标“苹果”,完成毫米级抓取后,先将“苹果”稳稳放入指定料箱,再将料箱精准搬运至CTU机器人对接位;紧接着,一旁的CTU机器人自主启动,无缝承接料箱并运送至下一工位。

  抓取、放料、转运、补货的流程循环往复,衔接间隙不超过2秒,全程无人工干预,展现了无人化物流的高效协同适配的魅力。

  作为制造大国,中小企业是制造体系的基础,也是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智能仓投入动辄上千万,中小企业实在不敢想,这正是工业制造的行业痛点。

  而磅旗RaaS“0投入拎包入住”的解决方案恰好给出了答案,企业无需投入硬件采购与运维成本,仅需提供场地,即可快速部署包含磅旗行业首创的LDS+ADS系统、智能机器人集群在内的全流程解决方案,按实际运营效果付费。据说某企业通过该模式实现仓储人效提升200%、成本下降30%,且将设备迭代风险大大减低。

  工业转型中,物流占有重要位置,物流展为探讨最新工业领域物流技术发展趋势提供了机会,物流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需要对工业联展示的代表性的新技术与新产品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得到启示。以全球化视野,重构物流行业生态体系,形成新型竞合生态,

  链的终极是生态。智能化物流系统将融入智能制造工艺流程,完成智能制造与智能物流的系统集成。磅旗科技董事长吴小倩女士明确表示,公司将依托“AI +软件+硬件+服务”的一体化交付体系,打通设备制造、智能调度、远程运维、金融租赁及数据资产化的全链路闭环,以此为抓手,系统性完成从“卖设备”到“卖服务”的转型跨越。

  CeMAT ASIA 物流展见证了中国物流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道路上的坚实步伐,更折射出全球工业体系在新质生产力浪潮中的与智能物流的同频共振。

  其实,物流融入制造的过程,是物流链的延伸,无人化的升级,目前正从生产端的“体力替代”,全面迈向运营端的“脑力增强”,这是一场关于生产关系的深刻革命。磅旗“工业AI智能体”,仅数字白领便可替代90%的重复性脑力劳动,正为实现“无人公司”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石,让一体化战略的服务价值进一步落地。

  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的融合,标志着“物流助力中国制造腾飞”的镜像,制造业的三大趋势是:碳中和、AI和数字化,而物流业的未来十年的发展,与这三大趋势相辅相成。

  因此,二者的融合,不是升级,而是重构,从内生到外化,深入地改变着两大行业的业态,重构新时代的工业格局。

  链的另一大内涵,就是链接海外,CeMAT ASIA今年大力开拓海外市场,预计将吸引来自德国、意大利、土耳其、澳大利亚、沙特、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色列、日本、韩国、匈牙利、俄罗斯等众多境外协会与买家代表团到访参观,展会已成为国际买家寻找优质供应链解决方案的优质平台。

  海柔创新,不但在中国盐城、而且在马来西亚槟城布局智造中心,使其产能提升10倍,凭借其优越的东南亚物流枢纽的位置,使海柔以更短交付周期、更贴近本地客户需求的服务,满足亚太和全球客户的项目部署实施、系统扩容等需求,是其全球化发展的里程碑。

  CeMAT ASIA 2025现场将举办多场高质量论坛,聚焦物流企业出海的关键议题。洞察全球市场趋势,论坛将深入探讨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提升跨境物流效率;专家将分享AI大数据在物流决策中的应用案例,以及自动化技术如何帮助企业降低海外运营成本;还将分析不同市场的数字化基础和政策要求,帮助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出海策略。

  大会期间,中国仓储自动化集成商出海品牌传播洞察报告分享,基于大量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将揭示中国仓储自动化集成商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建设现状与挑战。报告将提供具体的品牌传播策略建议,包括如何利用本地化内容营销提升品牌认知,以及通过行业媒体合作建立专业形象。

  CeMAT ASIA 2025将打开一扇通向全球物流市场的门户,无论是寻找特定区域市场的切入机会,还是希望了解最新物流技术趋势,这里都将是理想选择。

  三、交流更广泛

  CeMAT ASIA 聚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物流行业精英、学者及企业代表,参展商与专业观众,借助于CeMAT ASIA平台优势及资源,进行交流、交往,这是一种双向奔赴的过程,最后达到双赢,甚至是多赢的生态。

  CeMAT ASIA作为联系全世界技术领域和商业领域的重要国际活动,也是推动国际企业合作的重要平台,不仅为参展商,参观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实力、拓展国际市场的绝佳机会,也迎来了更多专业新朋友,丰富了合作生态圈。

  海康机器人在展会中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并加强了和老朋友的联系,他们在展会现场接触到了很多来自海内外的优质客户,众多的国外专业人员及企业团来到他们的展台进行供需对接,分享行业发展趋势,交流最新的技术创新。所以说,展会为全球制造业企业搭建了一个高效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工业4.0”正在呈现出一种新的行业思维方式,企业需要以开源方式思考发展路径,与其他企业和用户共同开发产品,让年轻企业、新兴行业参与进来,相互学习,展开合作。而前沿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更需要合作,以有效利用数据,避免催生新的技术鸿沟。CeMAT ASIA正是从参展观展到技术研讨,再延展至合作探索。

  今天,我国在许多领域都走在世界的前沿,但对于科技的发展、技术的应用,学与创依然是重要的途径。物流展,正是这样的机会,900多家企业,乃至工业联展的3000多家企业,带来了最新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展示全球工业设计、加工制造、技术应用趋势和应对当前各种全球性挑战的解决方案,可以从中取长补短,激发灵感,交流合作,学习与借鉴。

  对于参展商来说,不仅是展示,而且是学习。学习与创新是孪生姐妹,即使你已经走在赛道前列,世界的前沿,依然需要学习借鉴。与同类企业比较产品的优劣,激发灵感;借不同类企业的产品,增加见识,开阔视野。

  “汉诺威上海工业联展X主论坛区”以全新姿态亮相,成为思想碰撞与前瞻洞察的高地。以智为引,主办方携手智慧工厂研究院、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行业权威机构,汇聚优质资源,打破壁垒,共同探讨未来超级工厂、人工智能、绿色制造、园区规划与建设等前沿议题,为参会者带来系统性、趋势性、战略性的深度解读。

  企业的发展,人才是第一位的,物流技术装备企业要坚守长期主义下的技术创新长跑,需持续的人才支持。展会期间举办的两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赛事——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智能制造赛总决赛与物流技术创意赛,不仅展示了青年创意与产业应用的相遇,折射出新一代制造力量的蓬勃活力,也为物流装备企业招揽人才提供了一个高效渠道。

640.jpg

  我们需要对CeMAT ASIA展示的发展趋势进入深入剖析,探寻其中,触摸到物流的时代脉搏,感受到物流的生态趋势,领略了物流的发展信息,从而决定自己的未来方向。

  结语:上海国际物流展在协同中聚力,在融合中创新,以产业链为经、创新链为纬,将在我国加速形成一个更具韧性、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全球物流新生态。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