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物流大国,但并不是物流强国。在经济新常态下,物流运行效率低下仍然是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和国民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瓶颈。
目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调整为中高速增长,市场也发生了变化,供不应求也转变为供大于求,市场需求也从“有没有”提升到“好不好”。这种新常态下,与经济密切相连的所有产业都面临转型升级,尤其是作为国家基础性、先导性产业的物流业。物流业的率先转型升级势必会助推其他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那么,多年一直被巨大的成本笼罩的物流业,究竟该如何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又该如何在新常态下成功转型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提出,“加快发展以信息化武装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新常态下的生存挑战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和效率提升一直较为缓慢,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徘徊在18%左右,比欧美发达国家高一倍多,比全球平均水平高6.5个百分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30-40%,而发达国家只有10-15%。这一现状也让致力于物流业多年的徐冠巨深有体会。
徐冠巨也曾多次进行行业调研,关于我国物流业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徐冠巨也有了明确的答案。徐冠巨认为,造成我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货运需求与运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与匹配。比如,美国一辆货车有效行驶里程平均每天达1000公里,而我国货车由于找货、配货时间长,空载率高达40%以上,有效行驶里程平均每天只有300公里;
第二,企业供、产、销各环节衔接不科学,增加了仓储成本。我国生产制造企业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在库周转时间平均在3到6个月,离日本优秀企业的“零库存”管理差距很大;
第三,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缺少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物流中心,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联动不协调,增加了中转成本。
尽管我国交通路网建设日新月异,但物流效率提升仍然停滞不前也是不争的事实。当然,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如今整个社会经济进入新常态,这对于物流来说是一个新形势,也是新挑战。在新常态下,物流业粗放的经营方式更加行不通。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已经迫不及待。
当然,在经济新常态下,物流业除了面临巨大的困难,同时这个行业也有着积极的转变。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表示,近年来,各路资本与技术云集物流业,推动行业向集中化迈进。这是很好的机遇,物流业应该呵护这个机遇。另外,资本开始打造各种各样的物流产业平台,包括需要土地资源的实体平台,由互联网、物联网支撑虚拟平台,以及实体与虚拟有机结合的平台。这些平台将引领整个物流业的资源向集约化、规模化、高效化发展。并且,我国的物流网络建设也因为这些物流平台整合的需要不断加快。
以信息化武装物流业
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在18%左右,比欧美发达国家高一倍。按2014年我国63.6万亿GDP测算,这一比率每下降一个百分点,每年可新增6000多亿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而言,我国工业企业物流费用占产品销售额9.1%,通过提升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水平,将企业物流费用率降低2个百分点,则可新增企业经济效益2万多亿。
由此可见,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对生产企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都会产生积极作用。
汪鸣也表示,物流业转型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在参与制定“十三五”规划时,汪鸣就提出,希望交通运输在整个经济领域中率先实现现代化。因为物流业是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的产业,只有物流实现现代化,才能以更高的水平引导和保障经济领域其他的产业现代化的实现。
物流业究竟如何实现现代化呢?
事实上,今年两会徐冠巨的提案就围绕该题目展开。徐冠巨提出,加快发展以信息化武装的现代化物流体系,才能助推经济转型升级。他认为,互联网不仅要服务于生活,还要服务于生产。在我国,消费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是风起云涌,但产业互联网还没有真正到来。一方面,物流行业要积极拥抱互联网,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一流互联网企业要参与到物流业发展中来,形成更大的主推力量。
面对当下的形式,汪鸣也提出,物流业适应现状与趋势,充分利用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来顺应整个物流业的转型升级。目前物流业的价格战已经被模式战取代,好的模式有助于企业整体效益的提升。
近年来,物流行业出现了网络化、组织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模式,其中以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为载体,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为武装,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网络化平台模式最具代表性,为系统解决我国物流效率瓶颈问题带来希望。
这一模式以“资源整合、一站式服务和网络化发展”为特征,有效推动了物流企业运营从“散乱”转向“有组织”的状态,实现了集约化发展,通过平台把广大物流企业、社会车辆和货主企业有机地衔接起来,并与其他运输方式进行对接,实现物流供需高效匹配,显著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在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降低空载、节能减排、市场规范化管理、改善货车司机群体的生存发展环境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
但是,徐冠巨表示,目前这一模式还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的公共基础设施属性亟待明确。二是“信息孤岛”依然存在,信息化发展和互联互通亟待政府支持。
为加快这一创新模式在全国的发展,徐冠巨建议,进一步明确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的公共基础设施属性,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把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列入国家战略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建设;支持公路物流信息化发展,促进互联互通。
在物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汪鸣认为,最为关键的是要提高企业适应网络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能力,这是物流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方面,也是当下最缺乏的要素。另外,政府要做好市场的守护神,为企业与行业的发展护航。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