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梅松:中通的艰难崛起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5-11-26 15:58
导读
在民营快递巨头的矩阵中,“三通一达”(中通、申通、圆通、韵达)与顺丰的厮杀从最初的高度同质化竞争走到了如今体量分化的岔路口。其中,成军时间最晚的中通,以一匹黑马的姿态迅速跑到了中资快递业的第一梯队。
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购物节中,中通所揽收的快递件数飙升约78%而未出现严重爆仓,物流体系的优化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备受外界关注。同时,随着今年下半年国家对于快递物流行业新政的不断出台,民营快递似乎迈入了全新厮杀的战场。而除了中资企业关于网点布局的争夺之外,与外资巨头关于产业链整合、完善服务质量等方面也有了诸多新考验。
物流行业的“好时候”
中国的快递行业已经具备了像高铁一样的基础,可以作为中国发展较快较好的一个行业对外输出。尽管目前中国传统物流在国民经济的占比远高于发达国家,但这跟我们国内的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中国以制造业为主,但制造企业又相对比较分散,具备完整供应链的企业占比小;另一方面缺乏具备供应链整体解决能力的大型物流企业。不过,在揽收和派送这些环节,中国的快递是全世界快递业性价比最高的。
现阶段的快递物流业发展有着著特点:中国快递业本身就是在抱怨中成长的,美国网购可能一周都不一定能送到,而中国的快递3天不送到,就会收到各种抱怨。但此前物流快递由中国邮政一家独大,民营快递的发展其实走了一段非常艰难的路。
2006年前民营快递没有身份,此后到现在短短的9年多时间里,民营快递企业也没有享受到国家太多的政策支持。不过,好在近期政府在各大会议上不断把快递列为中国经济的一匹黑马,中国快递业终于“农民翻身把歌唱”,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
借力风投,高速发展
“在今年,中通成功引入了红杉资本、华平基金、高瓴资本以及渣打直投的数十亿元投资。中通引入资本主要是有两个目的,其一是因为感觉到中国快递的价值和它的价格差距很大。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没有体现它的真实价值,亟需提升快递业的品牌。其二是中通在中国快递行业的市占率已经从2006年发展之初的1%走到了2010年的6%,如今占率超过了15%。公司希望能借力风投,整合更多资源,共同发展。”中通董事长赖梅松表示。
快递行业未来的竞争一定是由企业布局网络的广度和密度所决定的。末端揽派环节的广度越广、密度越高,相应的成本就越低。而中通为了支撑和推广基层网点,首推“有偿配送”,成效颇丰:到目前为止,乡镇一级覆盖了20000多个乡镇,今年的目标是要新开乡镇网点超过6000个,而全国一共就40000多个乡镇。
与电商互相协同
快递业跟电商的关系其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协同的产业。实际上,中国的电商发展如此迅猛并能够领先全球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快递业能力的迅速提升。如果没有快递的全面发展电商不可能有这样的蓬勃壮大。
而快速壮大的中通,在经营模式的不断探索中,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最初是众创、众包、众筹、众扶的模式;2010年起,通过股份制改制,逐步从多个利益主体向共同利益主体转变,这是2.0的阶段;现在已经走到了引入外界各方资本,整合资源,实现内部分层级红利共享的阶段,已是“双创”的3.0阶段:力求用最小的成本去博取最大最快的发展。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