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征求意见稿,多项重要产业入围。
据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主要包括:
智能物料搬运装备:指用于制造车间内或车间之间物料移动、搬运的智能装备,包括自动导引小车(AGV)、激光导引小车(LGV)、智能悬挂输送系统等。
智能仓储装备:指能自动存储和取出货物的智能装备和系统,包括自动化立体仓库及其自动识别系统、巷道堆垛机、专家系统等。
物联网应用服务:基于物联网的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的能力,面向行业和公众的服务。包括智能交通、物流、监控、公共安全等服务。
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主要包括在制造、环境、交通、金融、物流、益民服务等重要生产性及公共服务领域的人工智能系统。典型应用系统如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无人系统、智能安防、智慧健康等智能应用系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传统眼中小、散、乱的物流业如今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你想赢得世界,那只能打造最好的自己。
物流车辆标准化、绿色化,全程冷链运输和监控,物流机器人,包装、分拣、装卸自动化……物流装备正在以效率和客户体验为导向,展现其急剧更新换代的速度与激情。
物流装备亮点——速度
近期,一场关于物流装备的展览,给记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如果在你的印象中,物流就是敞篷破三轮、突突泥大卡,那你就真的有些out,需要恶补功课了。
无人机 该来的总会来
关于无人机送快递的新闻时不时见诸报端。虽然大家对于无人机送货心存疑惑,但是这丝毫挡不住国内外对于无人机送快递的实践和尝试。
2016年3月2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在美国,Flirtey 公司打败亚马逊,成为美国第一个联邦航空局(FAA)许可的合法无人机快递服务案例。这使得一直以来饱受争议的无人机送快递正式合法化。作为UPS和FedEx两大快递巨头的发源地,美国快递业的创新一直十分活跃,也是无人机送快递实验频现之地。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美国联邦航空局在过去的两年里不断调整关于无人机的法律法规,让无人机在商业应用领域有了更大的应用条件。
根据美国联邦航空局近期的预测,商业用途的无人机系统预计会从2016年的60万架增长到2020年的270万架。很多观察家直言,真没想到无人机送快递这么快就成为了现实。以后如果再看到无人机送货的新闻,估计会越来越不新奇了。
再回顾国内。6月21日,“顺丰将购10万架无人机用于全国快递”的新闻在快递圈引起了爆炸,虽然最后以深圳智航发布媒体联络函,要求删除该条新闻为终点。但是顺丰投资无人机制造商智航,并不断进行无人机送货尝试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大型电商平台京东在6月8日成功开展无人机乡村送货试运营后,在618期间无人机也第一次参与了配送服务。无人机送货被看成京东突破瓶颈延续优势的一个探索。为此,京东CEO刘强东专门成立了无人机研发团队,自主研发。
点评: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 人工成本日益增高,作为劳动力密集型的快递业提前做好应对也是应该的。而农村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各大快递企业早有洞悉,“谁能抢占农村市场,谁就能赢得未来”。面对消费者对配送时效的精益求精,对无人机进行投入已是方向。不为眼前,只为发展。
新能源物流车 绿色环保为你省钱
随着环保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尤其是国家及各地方如专用牌照收放、运营补贴等政策利好推动下,新能源物流车成为了行业热点。记者参加物流展会对于这一点深有感触。新能源车,尤其是电动新能源车绝对是物流展会的主角。
近几年,互联网+在各个行业快速渗透,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日千里。据媒体报道,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国家。电商的发展给物流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也带来了挑战。大批排放标准不高的货运车辆,也令北上广深等大型城市本就严峻的空气污染问题“雪上加霜”,为此很多城市出台了极其严厉的货车通行规定,比如北京就出台了严禁货车在6:00-23:00进入五环的规定,给城市货运带来了极大不便。
在这样的背景下,享受绿色通道的新能源(尤其是纯电动)物流车应运而生,开始在行业内倍受青睐。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5年电动物流车的渗透率还不足2%。但有预测显示,2016年电动物流车行业整体产量有望突破10万辆。
点评:
虽然由于续航里程等原因,新能源物流车多用于同城配送和末端配送,但是在物流行业广泛运用的趋势已经很明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记者走访时发现,物流车租赁市场在悄然兴起。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专业车辆租赁公司租赁新能源物流车,仅出租金,而车辆上牌、保险、维修等相关业务由租赁公司全权负责。据介绍,此种租赁模式最高可节约68%的用车成本。这无疑降低了物流企业在业务量扩大时的固定成本投入,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可以做到收放自如。
物流装备亮点二——效率
物流是一个苦、累的行业,几乎所有干物流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但是有一种物流人,它不会抱怨,做事情还稳、准、狠。它们与人工的密切结合,必将颠覆传统物流低效的局面。
物流机器人 行走的搬运工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使物流效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物流机器人进入大众的视野,成为现代物流系统迅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研究公司I D C在《全球商用机器人消费指南》(Worldwide Commercial RoboticsSpending Guide)上发布预测报告称全球机器人行业及相关服务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17%,2019年行业规模将达到1354亿美元(接近万亿人民币)。
记者获悉,近期,菜鸟网络公布了运作半年之久的“E.T.物流实验室”研发进展,该实验室已完成有关末端配送机器人、仓内拣货机器人等多个项目的研发,并将在今年陆续投入使用。
据了解,目前机器人在仓储方面的运用主要集中在商品码垛、拆垛、搬运等几个环节。相关数据显示,码垛机器人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的码垛市场占有率超过90%。可见,在发达国家,绝大多数码垛作业由机器人完成。这是由于码垛机器人不仅能够长时间连续无故障进行码垛作业,还具有码垛速度快、精度高、码垛质量好、负重远超人工码垛作业等特点。在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行业的竞争正逐渐演变成技术的竞争。当人工的潜力以及规模效应已被开发到极限,技术手段的升级就成为必然之选,有专家甚至指出,机器人红利的时代即将到来。
现在市面上的物流机器人造型各异、功能多样。有负责分拣和仓储的形如小圆凳的机器人,有负责运输的箱式机器人,也有负责抓取的长臂机器人,更有负责短途送货的爬楼梯机器人以及具备冷藏、保温功能的机器人等,覆盖了物流行业的多个环节。
圆通董事长喻渭蛟在不久前就公开表示:“我们做快递的人不去考虑机器人,那说明当老板的人不行了。”足见对机器人有多么的重视。机器人在物流行业的运用对于物流效率的提升,物流业务的扩能,人工的解放,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智能机器人运用到物流行业,其效率不言而喻,尤其货物搬运、周转,机器人都可以完全胜任,尤其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有机器人来替代,非常安全。不怠工,不会因为天气耽误时间,还能提高货物周转效率。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物流机器人在中国的发展之路还较为漫长。首先,机器人的购置成本较高,对于中小型物流企业而言,大规模购置机器人取代人工,可操作性不强。此外,物流机器人技术处于不断完善之中,大量新型的适应于多场景的机器人亟待涌现。
点评:
在我国,研发物流机器人的公司很多,品类复杂,但总体上功能较为单一和低端,品牌优势尚不明显。但物流业引入机器人对效率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在将来,随着技术的完善,物流机器人的运用将使一直被视为传统、低端的物流业跻身高科技行业。
物流装备亮点三——激情
在酷热盛夏,全程冷链生鲜物流车和末端配送冷链三轮车为你的甄选之品保驾护航,奉上安全、透明、彻彻底底的冰爽激情。
自带空调的三轮车 监控你订单的温度
对于城市末端配送,能不能用三轮车?应该用怎样的三轮车?不久前在业内掀起了激烈的争论。作为民间创造的三轮车送快递,如果真想彻底取代它估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记者发现,在市场的催生下,三轮车还在不断进化中。
在一次展览中,一辆全黑的三轮车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据介绍,这是一款全程冷链的电动三轮车,箱体温度最低能够达到-18度,所装载货物不需要额外进行保温处理。该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款三轮车可以做到在-18°和10°温区之间自由调节,能够满足客户多种配送温度需求。箱体分为单温区和双温区两种,并可做到双温独立显示,电压、电流显示。系统极其完善,不是市面上简单的三轮车+冰箱配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设备配有先进的订单追踪系统,客户下单后能通过订单追踪货物运输进程及保鲜情况。据记者了解,此类产品在市面上还不多见。
点评:
以前网购生鲜,收到货物时多会发现是冰袋在助力,不仅增加了配送人员的负荷,还增加了物流成本。随着最后1公里全程冷链三轮车的问世和推广,将改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会使末端配送专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全程冷链物流车 一路“冷、鲜”
冷链物流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涉及冷冻食品的生产、储藏、运输等多个环节。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我国将努力提高果蔬、肉类、水产品等食品及农副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和冷藏运输率,加快节能环保的各项新型冷链物流技术的研发与引进,重点加强各种高性能冷冻设备、储运设备的发展,大力发展冷链物流行业。
据统计,2011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仅为10.5亿元,到2012年增至40.5亿元,同比增长286%,到2013年生鲜电商市场规模为130.2亿元,同比增长221%,2014年生鲜电商市场规模为260亿元,同比增长100%,2015年市场规模为560亿元,同比增长115%。
快速发展的生鲜电商市场,需要冷链物流解决生鲜产品质量与损耗的问题。传统的运输方式,将导致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变质与损坏,这造成了严重的浪费。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
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冷链运输已经成为必要手段。
全程冷链物流车的出现使以前用一条棉被配送生鲜、农产品,最后1公里才真正冷链的时代终结。
记者了解到,现在市面上的全程冷链物流车已经实现了众多突破。以康飞城市冷藏配送车为例,该车已经做到了“三温型”的结构布局,可同时满足货物冷冻、冷藏及常温三种运输温度要求,车厢内部通过隔板的移动就可以实现三温区的多功能空间组合,能够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货物运输需求。比如你此次零担货物中需要冷藏的货物较多,就可以将冷藏区域加大。如果多是需要冷冻的肉类食品,则可以相应增加冷冻的空间。使用极其灵活、人性化。另据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量身定制,完全以客户为导向。加之“物联网”和“云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该类设备实现了对冷链物流全程实时、透明、有效的控制管理。
点评:
冷链市场被认为是物流业的最后一片蓝海。由于之前冷链装备和冷链技术的滞后,使得这一领域广受诟病,消费者体验极其不佳。全程冷链物流车的出现在为消费者带来冰爽的同时,也为冷链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激情。
物流装备亮点四——小而美
细节决定成败,物流行业小巧而有价值的创新很多。科技一小步,却体现出了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发展的雄心。
可穿戴扫描设备 解放你的双手
目前,手持式条码采集器和条码枪已经广泛应用于商超、仓储管理、制造业、物流管理、医疗以及服务行业等各行各业。
在国内,也有一些技术型快递企业对此进行了尝试,研发出一种可穿戴的免持扫描设备。产品类似于一个戒指戴在手上,手腕上是电池和蓝牙通讯,腰上再挂一个手持巴枪,解放了双手。据了解,百世快递等企业已在尝试运用这种免持扫描设备。但这种设备也存在一个缺陷,手指、手腕和腰间的负荷很重。且戒指和腕带设备太大,操作起来不太方便。
如果能够将免持式条码扫描仪,即戒指通过蓝牙传送到手腕或者腰上的终端,形成条形码图像,并通过WIFI传输到企业设备网络上,就会避免以上弊端。实际上,UPS已经采用了这种先进的免持扫描技术。此外,iwatch也是一个可供参照的改进标准。
点评:
相对于手持式扫描设备,免持扫描设备小巧、轻便,解放了双手, 提升了物流从业者的工作效率。但是免持式扫描设备技术的完善,任务还很艰巨,如果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创造出了另一个问题,那功效就大打折扣了。
秸秆托盘 瞄准国际标准
据统计,我国现有托盘中木托盘所占的比例为78%,木质材料是托盘的主要材料。但是在环保理念、绿色物流的指导思想下,树木砍伐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有市场预见性的企业就率先研制出了一种替代性的环保托盘。
秸秆托盘,用水稻秸秆、小麦秸秆及竹废料等可再生资源制成,一方面避免了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也真正做到了不含甲醛,绿色环保,符合国际惯例,可做到在全球流通无须再处理,节省了时间成本和处理费用。在功能上也可以完全替代木制托盘。
点评:
秸秆托盘,变废为宝,一举两得,既利用了废弃物,又合成了新产品。也许在成本上秸秆托盘会略高于现有的木质托盘,但是物流企业在追求发展的同时,更要有一颗社会责任心,成为环保理念的倡行者。
结语:
逐渐壮大的物流企业,上市并走向国际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希望打造民族品牌,物流装备的升级换代是一个基础,因为在工业4.0时代已经不是“小米+步枪”就能打赢战役的时代。
来源:物流时代周刊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